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崔俊芝:搞科学研究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崔俊芝:搞科学研究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时间:2023-03-24 01:32:1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栏目:人物 阅读:161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大学里学什么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把国家需要和个人的知识、能力与兴趣紧密结合,在合适的位置上认真和创造性地成就自己的事业。”

——崔俊芝

“认认真真做事,不墨守成规;老老实实做人,不人云亦云”——这是崔俊芝的人生格言。

崔俊芝出生于1938 年盛夏的一个夜晚,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说:“他们从未想过要供我上大学。”

崔俊芝幼年是在兵荒马乱、流离颠簸、天灾人祸中度过的。直到1946 年春,家乡在一座破庙里建起小学。“我上学了,但父母送我上学仅是让我认几个字,将来遇事不受人骗。由于解放战争,小学的前四年是在断断续续中念的。”崔俊芝说,“1949 年春,新乡解放了,从那时起直到大学毕业,我的学生生活再也没有中断过。”

艰苦的磨砺使他变得坚韧。用两年半时间读完初中,他考入豫北地区最好的高中。高中时,在“向科学进军”的浪潮中,老师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崔俊芝读过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下定决心要向他们学习——当一名科学家,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1957 年,他考上了西北工学院数学力学系。“1960 年4 月,正读大三的我,被通知当预备教师,给1959 级自动化系本科生上高等数学课。6 天后,我按时走上了讲台。”崔俊芝说,1962 年春,系领导又问他是留下当教师,还是等考完所有课程后参加毕业分配。崔俊芝选择了后者。毕业后,1962 年10 月,他来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所”)。

他被编入计算所三室水坝计算组。1963 年初,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设计院”)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组,将大坝应力分析的任务交给了计算所,组长把任务分给了崔俊芝。

设计院原定采用“试荷载法”进行大坝应力分析。“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尝试了多种解法,总是算不出满意的解。经过反复核查,最后发现——‘试荷载法’的系数矩阵高度病态,不可能算出好结果。”崔俊芝说。

于是,设计院放弃了“试荷载法”,接着崔俊芝采用同事使用过的应力函数法,试图解决问题。“经过多种网格及方案试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算不出满足局部平衡的应力场;又经过千方百计的核查,才发现应力函数边界处理误差过大,且计算应力又计算二阶差商,引入了较大误差。这就使得我的计算任务陷入了‘死胡同’。”崔俊芝回忆说。

此时,中国科学院开始了“以任务带学科”的系统研究。在老组长魏道的建议下,崔俊芝开始了创新之路。他反复调研,决定从位移表示的应力平衡方程出发。经过夜以继日地演绎,精心琢磨和改进,终于构造出基于三角形和矩形互补网格的积分守恒型位移格式;接着他与王荩贤合作构造了既满足应力平衡又满足总势能极小的三角形和矩形单元。通过典型构件试算,他们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应力场,并于1964 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独立研制出第一个平面问题通用有限元程序,顺利为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组计算出多组设计方案的应力结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966 年10 月,中央给计算所发来明码电报,表彰其为“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60 年来,除有限元方法外,崔俊芝还在有间隙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分析方法、大型工程软件研制与软件工程方法、非均质材料结构的高阶多尺度方法和原子- 连续关联模型及其算法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解决了近30 个大型工程的设计计算问题。

“我做过的研究有着共同的特征——跨学科、边缘性以及强烈的工程背景,且数学模型尚不准确,理论体系有待完善。这些问题给我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崔俊芝说。他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何为求真务实。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067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