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海上“巨无霸”升级新技能
时间:2023-04-19 02:01:1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前沿 阅读:158
从三亚乘直升机飞行大约50分钟后,记者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看到一抹明艳的黄色。直升机舷窗下方,一座“巨无霸”越来越近,其上方伸出的“铁臂”,正将一把燃烧的火炬高高擎起。
这就是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3月19日,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公布获奖名单,“深海一号”工程项目榜上有名。
“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复杂海况下保持生产(3月12日摄)。谢集潇摄
图片来源:新华社
4月1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一周年之际,中国海油宣布又一喜讯:“深海一号”完成远程遥控生产改造与调试工作,具备在台风期间保持连续安全稳定生产能力,向全面建成超深水智能气田迈出关键一步。
“大国重器”要用得好
走进总高度120米、最大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深海一号”内部,记者颇为震撼。错综密布的管道,24万个零部件组成的“机器岛”——正是通过这里,水下1500米深处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出,被送到千家万户的灶头。
从跟跑到3项世界级创新、13项国内首创技术的历史性领跑,“深海一号”实现了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
“大国重器”造得出,更要用得好。
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总经理李劲松告诉记者,自2021年6月25日投产以来,“深海一号”安全稳定运行650多天,累计产气超45亿立方米,外输凝析油超45万立方米。
“我们自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超深水气田运维技术体系,解决了一批超深水气田生产运行难题,被誉为超深水气田投产后快速达产并保持高产稳产的开发典范。”李劲松说。
“深海一号”开发运营团队没有止步于此,他们希望“深海一号”更高效、更安全。“如何在台风条件下不停产”,成为团队攻关的重点课题。
在“深海一号”平台中控室操作平台上,一个“正常/台风模式切换”的旋钮吸引了记者注意。正是这个旋钮,让“深海一号”成为世界首个具备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当台风或恶劣天气来临时,我们就切换到‘台风模式’,陆上的控制中心就可以接管平台上的所有操作,不用再停产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报社官方微博
千里之外的遥控成为现实
“正常/台风模式切换”旋钮虽小,却来之不易。
“深海一号”稳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夏秋季节多发的台风。台风严重时,员工必须撤离平台,停工停产。投产以来,“深海一号”经历过7次台风。虽然生产团队已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复产,但他们认为,必须消除这一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减小因台风关停对下游用户的影响。
更何况,建一个智能的“深海一号”更是研发设计团队的初心。
“最初在设计‘深海一号’时,我们就考虑过要装备这套系统,但由于我们从来没有开发过超深水气田,谁也没有把握。”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力坦陈,超深水半潜式平台结构复杂、所处环境条件恶劣,此前在国际上还没有远程遥控生产的成功案例。
“创新就是这样,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李力说。
去年初,在“深海一号”稳定运行大半年后,遥控生产系统被提上日程。
平台总体性能和系泊系统强度、平台稳性、立管和脐带缆状态、船体结构整体强度……没有先例、没有资料,在遥控生产系统研发中,“深海一号”团队再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
在无数次计算、建模、调试后,研发团队确定了平台抗风暴吃水安全范围等关键指标,以及涉及270多套相关设备的改造调试方案。经过改造的设备和专门为此搭建的通信网络,相当于感知各项作业指标的“神经网络”,陆上操控中心则相当于“大脑”。
视频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报社官方微博
“理论上,只要是有一根网线的地方,都可以远程操作‘深海一号’的生产系统。”李劲松说,“此前进行的三次远程监控测试和恶劣海况条件下的遥控生产测试表明,‘深海一号’具备了远程遥控生产能力。”
李劲松预计,远程遥控系统的建成,可减少因恶劣天气导致的停产时间,预计每年可增加天然气产量供应超6000万立方米,可供47万家庭使用一年。
未来将更“聪明”
在运营团队的不断努力下,“深海一号”正在变得更智能、更“聪明”。
在这里,“遥控”无处不在。
“我们同步开展多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探索,努力建设超深水智能气田,打造科技领先的行业示范标杆。”李力介绍道。
通过建立超深水气田的数字孪生模型,技术专家在基地生产运营中心便可全面了解“深海一号”的运行状态,对设备故障进行远程诊断;
通过升级声光探测智能监控设备,“深海一号”将获得更强的实时感知能力,建立覆盖水上和水下的立体安防系统;
搭建以5G技术为核心的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平台各种设备可以实现互通互联,操作人员通过5G终端就能实时掌控能源站的运行状况……
在李力看来,作为油气生产设施的“深海一号”,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科研综合实验平台。
这是在海南陵水海域拍摄的“深海一号”大气田(2021年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针对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半潜式平台船体系泊管理、深海气藏开发动态监测、深海水下流动性保障、深海生产运营可视化管理等世界级技术难题,我们运用‘深海一号’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同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院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超深水气田的应用研究。”李力说。
南海风劲波涛涌。“深海一号”,在创新的潮头高高耸立……
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等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568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