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 >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站得高,看得远?探秘太空侦察技术发展方向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站得高,看得远?探秘太空侦察技术发展方向

时间:2023-04-25 01:48:0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光明科普 栏目:军事 阅读:187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太空侦察先天的优势决定了它站得足够“高”,但仅仅高度有优势明显是不能支撑起整个侦察和情报网络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现代侦察科技手段介入并发挥作用。

信息,是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能否控制战场信息主导权已经成为夺取胜利的关键。我们传统的人力侦察、空中侦察等军事侦察手段由于受到环境限制,很难适应未来的战争形势。相反,在广阔的太空,航天侦察却具有侦察范围广、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更无需考虑国界和天气条件,可以做到全区位、全时段、全天候下的侦察。

美军新一代预警卫星想象图**(网图来源)**

如果要构建和完成这一庞大的系统,需要把握三个重要环节和发展方向,一是拥有数量足够且功能明确的航天侦察卫星,二是构建太空侦察的主管及维护运营、信息处理机构,三是拥有健全的情报分发机制及数据链,各军种之间沟通顺畅、配合默契。

太空侦察主要依托的载体是环绕地球运行的多个侦察卫星及与之对应的地面控制和数据处理中心,构成光学、电子、雷达一体的完备天基侦察体系。当然,想要太空侦察发挥效用,还需要构建跨多部门、多机构的高效联动航天侦察机制,这样在未来战场便可提供强有力信息支援。

新一代侦察卫星概念图**(网图来源)**

可以预见的是,以新型微型侦察卫星为基础,覆盖全球的星链构建非常重要。传统的系列卫星如成像分辨率等关键技术指标虽然很高,但却存在研制周期长、成本高、易受打击、全球覆盖难度大等问题。而借助光电技术的发展,打造微型侦察卫星并链接成网,不仅具有研制周期短、单价低、应急发射快的特点,更是因其数量庞大,即便单个卫星遭到毁伤打击,依然不会影响太空侦察效果,体系抗打击能力强。以小型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为例,它是分辨率较高的相干成像雷达系统,通过天线给物体发射能量,同时也接收能量,全部的能量都通过电子设备记录下来,最后形成图像。

“探路者”太空侦察卫星指挥中心**(网图来源)**

太空侦察技术在当下已有成功案例,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已经逐渐意识到一个先进卫星系统对于战场的重要性。现阶段,俄军需要一个全天候卫星系统用于战场信息获取,而乌克兰军队通过利用美国提供的星链终端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指挥网络,给俄军造成不小的麻烦。尤其是将美国的星链与乌克兰无人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小范围内的“空天信息协同”。美国甚至也有包括“探路者”太空侦察卫星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太空情报网,以增强美国在轨道上检测和跟踪太空物体的能力。

宇航技术公司测试“探路者”太空侦察卫星(网图来源)

此外,太空侦察技术还有一个方向是轨道飞行器。以美国发射的X-37B轨道飞行器为例,它由火箭送入太空,可运行在地球卫星轨道上,完成侦察任务后能够重返大气层自动返回地面。它可搭载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雷达成像等侦察设备,通过变轨灵活调整重访周期。还可作为“空天母舰”,携带小型光学成像卫星,将其释放至固定轨道上。

太空侦察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光学、SAR、电子侦察等多技术手段的协调与配合,太空侦察技术效果的实现需要侦察职能机构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太空侦察技术在未来可以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战略、战术情报支援。太空侦察技术在过去多次局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可一窥其实力。

专家简介:王腾,军事装备科普专家,陆军装甲兵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从事一线军事新闻工作,参加策划并制作多个军事科技专题。长期对国内外高科技装备、各兵种主战装备等方面进行科普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法制日报》、《科普中国》等平台发表文章,获“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发的先进个人奖项。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作者:王腾(资深军事科普作者)

科学审核:费伯禹(军事专家)

策划:金赫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636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光明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