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纪念中国第一代咖啡老专家张籍香

纪念中国第一代咖啡老专家张籍香

时间:2023-05-27 01:32:16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热科-热作资源 栏目:人物 阅读:174

纪念中国第一代咖啡专家张籍香

——五月咖啡已采毕、留给后人无限香

香饮所老专家张籍香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16日在兴隆红十字会医院逝世,享年92岁。

香饮所全体职工和学生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老专家张籍香研究员。张籍香研究员与香饮所结缘始于1958年,自此便与兴隆这片土地相伴终身65年,她先后攻破胡椒瘟病的防治研究、中粒咖啡的增产增收技术,退休后又主动承担起科普培训的义务工作,她把一生的汗水和泪水都挥洒在了这片深爱的热土上,安安静静,却又惊天动地。

爱国创新 从无到有建伟业

1955年,张籍香从现华南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州的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1958年3月份被派往研究所位于海南万宁的兴隆试验站(香饮所前身)工作,这辈子再没离开过。

建站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大家寄居在兴隆华侨农场小学的草房里,每天往返数公里,开荒垦地,建立科研试验基地,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搞科研。试验站主要是进行咖啡和胡椒研究,这对园艺专业毕业的张籍香来说,无疑是盲人抓象,自己不仅连咖啡和咖啡树都没见过,所在的“咖啡组”研究团队更是穷得叮当响。没有仪器设备,没有专业书籍,没有实验田,甚至,没有一棵自己家的咖啡树!

然而,张籍香并没有沉溺在忧虑和苦闷之中,她用自己的坚毅和对事业的责任心,展示着对热作事业的无比热爱。没有书,他们就去借,仅有3人的咖啡组第一本工具书就是手抄本,他们轮流抄书,白天抄成黑夜,在夜以继日重复的机械动作中,她第一次从书本中搞清楚了咖啡是什么。没有设备和田地,他们就自己拿镰刀垦荒开地。兴隆试验站当时除了少量尚待清除的灌木,全是归侨种下的香茅,要研究什么,就得自己种下什么。张籍香牙帮一咬,与咖啡组成员一起挥洒镰刀锄头,锋利的杂草就像大刀,在张籍香的脸上、手腕上、脚背上割出一道道伤口。经过艰苦的努力,一棵棵咖啡苗在他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这样,咖啡三人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效。书抄完了,简单的设备找到了,望着依靠自己双手搭建好的咖啡试验田,张籍香满眼都是自豪和欣喜,她和团队成员白天早早起床,带上游标卡尺、杆秤、箩筐、干粮,坐着破旧的班车到万宁龙滚咖啡试验地测定咖啡产量。晚上又要深入试验地观察咖啡开花的情况,夜黑路远,又常有野兽蛇虫出没,为了取得科学翔实的数据,她不畏艰险,毫不退缩,全身心地投入。重复又寂寞的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她进行了2000多株咖啡优良无性系的繁育,完成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的测定工作,把咖啡的生物特性摸得无比透彻。皇天不负苦心人,张籍香的潜心研究终于有了成果和收获,她主持的“中粒种咖啡8个无性系的选育”在1998年通过成果鉴定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籍香正在指导咖啡生产技术

此外,张籍香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贡献奖、全国农垦系统科研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海南省侨务工作先进个人、海南省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奖,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中粒种咖啡8个无性系的选育获奖

张籍香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在一个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艰苦年代,仅凭卷尺、杆秤、几把嫁接刀这些简单的观测工具,靠着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她用深入一线的决心和扎扎实实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热带作物科研工作者的本色,用热爱、奉献书写着一名科研人员执着的追求和简单的幸福。

奉献求实 积极作为助科普

自1995年退休后,张籍香始终没离岗,义务承担着科普讲解的工作。当时香饮所正筹备在所里科研基地基础上办成一个对外开放的观光旅游景点,但对于一所几十年来只搞科研的研究所来说,发展旅游,毫无经验。简单来说,香饮所要搞旅游,面临着三大难题: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科研人员没有开发相关产业的经验,资金严重缺乏。为了帮助所里解决问题,张籍香退休了也没让自己闲着,跟其他干部职工一起参加义务劳动,捡石头修路,铺草坪维护,蹲下贴地砖,她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在大太阳底下捋袖子挽裤腿,采摘咖啡的青葱岁月。她还给自己找了四种义工活:培训考核新来的植物讲解员;搜集整理园区内每种植物的信息资料;定期下承包点,负责指导农户;按时到研究所咨询室“坐诊”,解答游客咨询。

张籍香对新进人员进行科普讲解培训

2008年,张籍香才正式从“科普老师”岗位上退岗。退岗后,她又埋头整理了自己从1995年以来,对园区内两千多种热带植物记录的近万张小卡片,汇总整理成册,编著出版成《兴隆热带植物园植物名录》《兴隆热带植物园植物资源》。她说:“知识靠刻苦学习、勤奋积累。书本、实践是我的老师,凡能找到的专业书,我就一页页地啃,一点点地记,认真做好笔记。”几十年来张籍香埋头苦读、随手记录的习惯形成了一本又一本珍贵的学习笔记,这些手写资料大部分封面已经被虫蛀、右下角已有残缺,纸张已发黄,纸质已变脆,但上面娟秀工整的字迹,详细标记的咖啡种质资源田间排列图和各种植物资料却依然清晰可见,这不仅记载着她这一生广学博览的知识与道理,更承载着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科研人员勤勤恳恳、孜孜不倦汲取学术思想的科学家精神,也许再过几十年连这些字迹也会消失,但一颗对待科研保持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赤子之心却永不消逝。

张籍香编著图书《兴隆热带植物园名录》《兴隆热带植物园植物资源》

如今,兴隆热带植物园收集保存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3200多种,是一座集科研、生产、加工、科普、观光和种质资源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热带植物园。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海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国休闲与乡村旅游五星企业”“全国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荣誉和称号。

甘为人梯 帮扶后辈心无私

张籍香十分关注、扶持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她时常鼓励周围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加强中外文修养,养成博览文献的习惯,并不吝赐教,大方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年轻人。担任咖啡课题组组长期间,她有序安排课题组任务分配,亲自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扦插、剪叶片、观察温度;热心帮助年轻人修改文稿,凡经她审阅的文稿,都一律严格把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使其准确精炼,有说服力。

张籍香应邀为科技人员传经授宝

1999年,受市场的影响,香饮所开始进行香草兰系列茶产品开发,成立了采购小组和质检组,张籍香被返聘为质检组组长,主要负责采购原料的质量验收。质检组里多是年轻新鲜的科研血液,对刚组建的团队要做什么充满疑问和担忧,张籍香返聘的消息就像突然有了一股绳,把所有人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她让团队一下有了主心骨,我们都平静了许多”,质检组里的一名科研人员回忆道,“她还和大家说明了我们组成立的意义和责任,生产加工一个好的产品,好的原料是基本保障,不能对原料质量的检验掉以轻心。每次验收我们都是对照标准和样品按要求开展感官主评审,匿名打分,有一说一,确保质量”。为了采购到质量优异的原料,张籍香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坚持带队和年轻人一起到省内外进行市场调研了解香料饮料的情况,在跑市场期间,每每被问到是否需要休息时,她总是用手绢擦擦汗,笑笑说:“没事,不累。”随后精神抖擞,继续带领团队工作。

张籍香作“不忘初心、回忆往事、牢记使命、努力向前”主题报告

退休后,张籍香还是时常到各个研究室转悠,为新一代的科技人员继续提供指导和帮助。做实验的步骤是否正确,剪的枝条是否合适,插切口削的角度是否是45度,搭的薄膜棚是否合格等等,张籍香关注着实验室里每个角落的细枝末节,她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他们,而新一代的科研人员被她这种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态度所感染,传承给香饮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专注坚持、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科学家精神。

斯人已逝,音容尚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张籍香毕生胸怀奉献热作事业之志,品高德馨,治学严谨。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求实创新、勇攀高峰。她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为香饮所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热作科技人才。老专家将毕生所学奉献给祖国热作事业,用一生诠释了当代科学家精神。她的一生,是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我们永远怀念张籍香研究员!

(采访和提供材料人员:张华昌、董云萍、龙宇宙、闫林、朱红英,照片提供人员:邓伦栋、符红梅、王文成)

作者:羊惠芸

来源: 香料饮料研究所

日期: 2023-05-24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907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热科-热作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