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微光堪比月光
时间:2023-06-07 01:32:1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栏目:人物 阅读:186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平凡渺小的苔花,虽然没有阳光的垂爱,但它努力绽放,生而平凡但不屈于平凡。老挝东萨宏水电站扩机工程项目的阿平就是如此——萤火微光也堪比月光。
阿平,25岁,一个土生土长的老挝籍农民,现在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自2021年开始,他就一直在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老挝东萨宏项目工作。他先后在临建施工用电、厂房开挖、混凝土施工等作业面工作,已从一名身无所长的普通工人蜕变成一名业务全面的技术能手。
阿平一直都坚信,只要努力拼搏,平凡的他也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电工“小卫士”
在老挝农村,从小辍学的孩子比比皆是。
阿平家中有四个孩子,他是长子。由于家庭原因,十岁的时候就辍学回家打工,以此减轻家里生活压力。
在进入中国水电十五局之前,阿平不是辗转于牛羊田地之间,就是前往家乡之外打工。
“当中国水电十五局来到我的家乡建设电站的时候,我当时正在老挝北部给人家当小工。我想回来跟着中国水电十五局一起建设家乡,那时家里正好给我说了一门亲,父亲不愿我放弃稳定的工作。当我听说建设水电站扩机项目的消息后,我不想再错过这个机会了,于是就义无反顾地回来了。”阿平述说着他与中国水电十五局的不解之缘。
老挝东萨宏水电扩机项目布置在原水电站左岸,工程前期,需要进行施工交通修建、施工输电线路等临建工程施工。
阿平告诉我们,他在北部打工的时候,正好跟着一位电力师傅学习过电力方面的知识,于是自告奋勇做起了电工陈师傅的小跟班。阿平在输电线路工程中尽显所长,不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更是和我们的陈师傅在施工的过程中交流与学习,提高了技能,电路搭建维修越来越熟练。
“我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我知道若想过得更好,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我才能走更远的路。”阿平感慨颇深地说道。
阿平父亲看着儿子每天干劲十足,工作不仅离家近,而且薪酬也可观,就不再提出让阿平继续去北部打工,反而支持他跟着中国电建干,因为在他老父亲一代眼中,跟着这群身穿黄马甲、头戴安全帽的中国人干活,让人感觉很踏实,还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钻机“小能手”
施工供电线路搭设好后,阿平又加入了钻机爆破班组。
从来没有接触过手风钻、潜孔钻等工作,阿平刚来到班组还是个业务小白,只能从事“力工”——搬运钻杆、转移机械等体力劳动。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在工作中踏实勤快,而且眼里有活儿,深受钻机爆破班组人员的喜爱。
“在老挝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踏实聪明的当地工人,人家能一步看三步,不用在旁边操啥心,再过一段时间估计他就能做钻机手了。”项目现场负责人感叹道。
有人问阿平:“为什么不跟着电工陈师傅?不比在这里出力强?”
阿平饶有兴致地告诉我们:“当看到手风钻这些机械,我很好奇它们是用来做啥的,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学习这个,即使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平时工作当中,阿平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在做“力工”的时候,他就在一边观察,一边工作。将机械的构成、师傅们操作的步骤,详细地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吃饭睡觉时再拿出来温习一遍,阿平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正所谓天道酬勤。阿平一直秉承着 ເງິນເຕັມຜາ ບໍ່ທໍ່ຜະຫຍາເຕັມປູມ(满桌金银不及满腹才智)的求学态度,在工作岗位上一点一滴地积累,最终蜕变成为一名合格的钻机小能手。
混凝土抹面“小专家”
老挝东萨宏水电站扩机项目开工以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有经验有技术的作业工人比较缺乏。
项目初期混凝土工程为进水渠薄壁钢筋混凝土,且全部是高边坡混凝土。为了顺利完成工期目标任务,在老挝当地招募了大量的混凝土施工工人,需要边坡混凝土收面的技术人才少之又少。
“我可以试一下吗?”阿平这时站了出来说道。
“让他试试看吧。”当时没有一人不把这句话当作玩笑话,项目技术负责人力排众议。
在大家的注视下,阿平显得紧张起来,黝黑的面庞也遮不住他因窘迫发红的脸颊。
阿平向收面技术好的熊师傅请教道:“熊师傅,麻烦您帮忙给我示范一下。”
熊师傅行云流水地给阿平打了个样。接着,只见阿平按照熊师傅的方法首先按照标高初步找平,其次用刮尺初步复核标高,用木抹进行第一遍抹平,最后在混凝土终凝进行第二遍抹平、压光。
“你这小子,可以呀,还会这项技能。”熊师傅满意地拍着阿平的肩膀说道。
“我不会的,是我灌浆完后,看你们施工时默默记下的,我只是试一下,没想到居然可以。”阿平摸着后脑勺腼腆地说道。
收面技术并不复杂,只要看施工人员是否认真仔细,阿平做到了。虽然不是很熟练,但是熟能生巧,他会完成得越来越好。
阿平现在已经是一位出色的混凝土收面“小专家”了,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技术工人。
在这“一带一路”的长廊上,阿平一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他也会学到的更多,拥有的更多。
工地上人们都称呼阿平为“老挝多面手”,在施工现场经常能听到大家对他喊道:“阿平,这里没电了,检查下线路。”
“阿平,帮忙看下灌浆设备。”
“阿平,帮忙立下模板。”
……
阿平总会笑着回一句:“俄…代。”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好的”。
作为一位普通的老民,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阿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感谢中国水电十五局,我学会了很多技能,即使工程完工了,我也能靠学到的本事找到工作。我的小孩现在都能上得起学,让他们以后去中国读书,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放在从前,我做梦都不敢想!将来,希望孩子们能有出息、改变命运!”阿平感慨颇深地说道。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他深信家乡那句老话“独木围筑不成篱笆,单人构建不了繁华”。这正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只有所有的参与国齐心协力,付出真心,才能收获共同的繁荣。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094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