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琼林村支书的笑声

琼林村支书的笑声

时间:2023-07-01 12:03: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栏目:新闻 阅读:128

山路蜿蜒,林海茂密。“七一”前夕,当越野车在西藏米林市南伊沟里穿梭了约一小时后,崇山峻岭豁然开朗,一条两旁插满党旗和国旗的栈道出现在眼前,连接着百米外的一座木房子。这就是琼林村的“红色小牧屋”,是珞巴族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传承历史和守家卫国的见证。

走进小牧屋,粗糙的砍刀、木制工具等展品诉说着解放前珞巴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党支部书记达娃介绍,西藏和平解放前,珞巴人民以游猎为生,简易小牧屋就是他们休养生息的场所。随着共产党带领珞巴人民翻身解放,进行民主改革等,珞巴族群众从流动小牧屋搬进了固定小庭院。

“安居工程、边境小康村建设等一个个项目,在村里相继实施,我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达娃兴奋地说道,得益于国家投资7500万元进行的琼林新村建设,2020年全村57户238人搬进了漂亮的新房子。

琼林藏语意为“大鹏鸟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人口较少的珞巴族的聚居地。琼林新村就位于“红色小牧屋”不远处。

“一定要到我的新家看一看,感受珞巴群众的幸福生活。”“85后”的达娃热情邀请。走进琼林新村,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水电网全部入户,幼儿园、文化广场、村卫生室等一应俱全。达娃眉飞色舞地介绍说,在广东珠海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下,琼林村卫生室还建成了5G远程医疗站点,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先进医疗。

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喝着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达娃笑着说:“村庄美了,村民们为好生活奋斗的劲头更足了。”

达娃介绍,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大家参与乡村产业建设,依靠劳动增收致富。去年,琼林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万元,高于西藏农牧民年人均收入水平。

说起村里的致富产业,达娃如数家珍。“近3年,珞巴工坊带动全村38名妇女年均增收3000元。村里还有49座灵芝菌大棚,截至去年底,已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了。”掰着手指头,达娃乐呵呵地说,2020年起,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西藏军区政治部在琼林村开展了军地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试点,结合实际探索出了“军地出资金、农牧民出劳力”的产业孵化模式,发展起了织布和灵芝种植产业。

依托“红色小牧屋”,琼林村还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路线”,累计接待参观学习团队3600余个,创收38万元。

“村里还组建了运输队。村民通过跑运输、租赁工程机械等,又有了一笔可观收入。”说起收入渠道,达娃乐开了花。“你们猜,现在我们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有多少?”

见记者答不上,达娃大笑道:“去年底,已经突破1000万元啦!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要抓住机遇,更努力奋斗,创造更美好生活,自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达娃的笑声穿过蓝顶红墙的新居,回荡在家家户户红旗飘扬的村庄里。 (经济日报记者 代 玲)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文建美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4681.html,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