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体之最、力大如牛的鼋,为何当今面临濒危的现状?
时间:2022-07-05 23:54:5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百度百科 栏目:百科 阅读:15
鼋的骤减似乎与皇权统治有关。明朝初年时,河岸常常决口,许多是由当时的扬子鳄挖洞造成的,但是扬子鳄古名为“猪婆龙”,与明代的国姓朱同音,而在我国古代最讲究的就是这种谐音,因此为官者也不敢上报实际的状况,却“嫁祸于鼋”,以至于造成“下令捕鼋尽,而崩岸入故”的结果。
鼋(Pelochelys cantorii)隶属曲颈龟亚目(Cryptodira),鳖科(Trionychidae),鼋属(Pelochelys),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及疑难地区,和一些东南亚国家[1]。
鼋是一种昼伏水底,夜出觅食的生物,其繁殖力不强,产卵在江边的沙地里。产后为了不留下踪迹雌鼋便从四、五米的沙滩上如箭一般跳入江中,那一番情境煞是壮观,但是却也堪称百年一遇,难得一见。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鼋栖息地生境不断恶化及人类的乱捕行为,致使鼋的分布区在不断缩小,种群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鼋野生种群的衰退及灭绝的原因,一是人类的捕获,而是栖息环境的破坏,虽然历代文献中有不少人捕获鼋以后放生的记载,但是捕杀鼋用以食用的人也不在少数。
鼋是一种很有自身特点的生物,其型体在龟鳖中是最长的,也有着“大力士”之称,可是为何面临濒危,这不仅与历代对其大肆屠杀有关,还有它的繁殖能力也是关键问题所在。
古往今来,关于鼋的那些罕为人知的事
鼋对于古人来说是一种很熟悉的生物,但是在今人看来却对它充满了好奇,因为其稀缺性让我们根本就看不到,更无从对其产生猎奇心理。古代的鼋也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辉煌,它广泛的出现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以不同的形象出现。
但是在今天人们对于鼋的研究更多是从其生物性的角度予以关注,这大概也与后科学时代的发展有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的显著特征及其在古代为何有骤减之势。
首先,鼋是我国内陆体型最大的书生野生龟鳖动物之一,同时鼋也是鳖类中最大的一种。其外形十分独特:吻突极短,不到眼径的一半;尾端超出裙边。头部相当小;吻突圆而短,不到眼径的1/2;鼻孔位于吻端;眼小;头背宽平而光滑。
鼋是国家一级重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于200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位濒危动物,2003年入濒危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名单[2]。
其次,鼋的力气十分之大,可用力大如牛来形容。鼋的外形似甲鱼,按其重量来说是甲鱼的二、三十倍大,鼋的力气也很大,能够掀翻小船,拉人入水也可以驮人过河。在《西游记》中的老鼋能够驮着师徒四人过通天河也并非毫无依据。
最后,鼋的骤减似乎与皇权统治有关。明朝初年时,河岸常常决口,许多是由当时的扬子鳄挖洞造成的,但是扬子鳄古名为“猪婆龙”,与明代的国姓朱同音,而在我国古代最讲究的就是这种谐音,因此为官者也不敢上报实际的状况,却“嫁祸于鼋”,以至于造成“下令捕鼋尽,而崩岸入故”的结果。
这也深深揭示了皇权之害之深,不止如今鼋的濒危是否与明朝初年的“大屠杀”有关,想必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关联吧。
鼋作为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有关它的地理分布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记载,无论是地方志还是在各种文学文本中都有其身影,其分布区达黄河沿岸,即北纬37度,不但分布范围广泛,而且数量也很多,在千年之前,鼋与龟、鳖等一样为常见之物,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的捕杀,种群数量锐减。
苏州动物园中的一对鼋为何迟迟没有产生后代?
古代的鼋还被定名为黄斑巨鳖,考证古籍也能够找到许多证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鼋如鳖而大,青黄色,大头黄颈”;彭大翼在《山堂肆考》中称:“鼋头有疙瘩,名日癞头”等。
黄斑巨鳖是世界上最大且最为濒危的龟鳖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的物种,据王剑等人的考察,目前世界上仅知的4只活体,其中一对饲养在苏州动物园,另外两只分别在越南河内市的环剑湖以及东寞水库。
在苏州的雌黄斑巨鼋原来生活在长沙的动物园,在2008年的5月,由长沙动物园抵运苏州之后,将两只斑鳖进行了首次交配,一个月之后雌性斑鳖产下了它的第一窝45个蛋,工作人员对其中的32枚蛋进行了人工孵化,遗憾的是没有任何结果。
随后这对斑鳖每年都会景象交配,但是到目前为止的结果都是让人失望的。目前研究人员尚未找到这种不育的现象,它们推测的可能之一是与雄性斑鳖的精子质量低下有关,当然这只是目前的一种猜想[3]。
学名为黄斑巨鳖的鼋在清代和民国还有不少的野外捕获、放生以及饲养的记载,在苏州西园寺的放生池中就常年饲养者明代以来人们放生的鼋。奇怪的是,自从陈义1962年在镇江以东的长江支流中采得一头雌性个体之后,野外再无发现的记录,也许已是灭绝。
不过传说中的鼋长寿耐饿,或许他们仍然在地球的某个角度存活着,只是其存留下来的种群该是极为稀少的。
总之,在中国,为了保护鼋,国家已经于2019年成立了中国鼋保护联盟,该联盟是由致力于鼋保护的行政事业机构、热心企业、团体和个人共同组成。
有关人士表示,鼋保护联盟作为一个社会化参与与协作,资源整合共享,联合拯救保护的公益交流平台,它的成立将会为鼋的保护形成合力,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联系。
针对19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野生动物的疯狂捕杀,自然生态系统的危机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忧虑:“对于人类的短视来说,各种后果就是一座座纪念碑。不仅所涉及到的各种工业快速衰败,而且世界各地的野生动植物也遭到了浩劫。大片地区的许多物种已经灭绝,物种的总量急剧减少”[4]。
参考文献:
[1]中国贸易龟类检索图鉴,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洪孝友,蔡晓丹,陈辰,等.濒危动物鼋在我国的保护现状[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蒋功成.有关鼋的那些事儿[N].中国科学报,2018
[4]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M].王毅,张学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330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百度百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隧蜂:《昆虫记》中曾记载
下一篇:蝲蝲蛄:这种害虫竟然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