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时间:2022-07-06 00:30:5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大飞机系统工程科普园地 栏目:百科 阅读:17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飞行。“斯普特尼克1号”(俄语:Спутник-1,又称“卫星一号”,俄语名原意“旅行者”)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由卫星号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斯普特尼克1号”在轨运行了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00圈,运转了六千万公里,最后于1958年1月4日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烧毁,从此宣告人类航天时代的到来。
(图片来源:NASA)
这颗球体卫星其貌不扬,它的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为58厘米,重近83.6千克。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尽管3块银锌电池占据了它自身约60%的重量,且额定功率仅为1瓦,但这些都不妨碍它在发射后的3个星期内以20.005和40.002兆赫的频率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
当“斯普特尼克1号”于哈萨克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之时,正值是联合国所公布的国际地球观测年(又译作国际地球物理年),它以每小时29,000公里的速度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第一个进入外层空间的人造物体,在外层空间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并可由业余无线电用户所接收。其发送一直持续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为电池用尽而中断。1958年初,“斯普特尼克1号”失去动力,脱离其工作轨道并坠入大气层。
“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的意义,在于通过量度其轨道变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并为于电离层作无线电波传递提供原始的资料。由于卫星填充了压缩氮,“斯普特尼克1号”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体作陨石探测的尝试,由于高温的陨石穿透了“斯普特尼克1号”的表面,导致其内压泄漏,此亦为陨石之极端高温提供证据。
(图片来源:新浪军事)
“斯普特尼克1号”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是冷战时期太空竞争的标志。苏联当时正在研制一种可以携带一枚氢弹打击美国的导弹,即R-7型弹道导弹。R-7(俄语:Семёрка,北约代号SS-6“警棍”)是世界上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由苏联在冷战时期开发研制,1959年定型生产并装备苏联战略火箭军。R-7为单级液体燃料单弹头导弹,由于燃料加注等问题使得其并没有实际战斗能力。导弹工程师、宇航员格奥尔·基格列奇科说,由于未被告知携带弹头的重量,R-7型导弹造得推力极强,"远强于当时美国拥有的所有导弹"。当时导弹的推力和载荷能力不匹配,却使导弹成为发射一件物品进入太空的完美载体。
切尔托克说:“斯普特尼克出现背后的关键原因是冷战气氛和与美国的竞争。” 在弹头项目遇到阻碍时,科罗廖夫抓住了机会,劝说苏联政府允许他发射一颗卫星。苏联政府1957年1月批准科罗廖夫的请求。
“斯普特尼克1号”的发射震撼了冷战时期的整个西方,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如斯普特尼克危机、华尔街发生小股灾,同时亦开始了美、苏两国之后持续二十多年的太空竞赛,成为冷战的一个两强主要竞争点。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669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大飞机系统工程科普园地,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星链计划介绍
下一篇:“米格-15”和“米格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