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米格-15”和“米格走廊”

“米格-15”和“米格走廊”

时间:2022-07-06 00:30:4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大飞机系统工程科普园地 栏目:百科 阅读:18

提起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不可或缺。米高扬米格-15战斗机(俄文:Микоян МиГ-15,英文:Mikoyan MiG-15,北约代号:Faggot,译文:柴捆),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它被认为是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喷气战斗机,其衍生机型广泛服役于许多个国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米格-15采用了35度的后掠机翼,半硬壳结构,全金属铝合金机身,机翼为后掠中单翼,尾翼很大,带后掠角向后倾斜,水平尾翼高高装在垂尾上,这些成为米格-15的显著标志。米格-15的航电设备有:瞄准具、无线电台、无线电罗盘、高度表、信标接收机等。米格-15没有装备雷达,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主要作战方式就是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通过飞行员的目视搜索白天作战,因此对飞行员的各项素质要求较高。

米格-15是一种空重3.6吨级,全重5.1吨级的轻型喷气机;到米格-15比斯后升级为6吨级。它的最大推力为2.7吨,空战时推动4吨多的自重,在当时推重比算相当高。推重比高,冲劲足也是米格-15的最大优势。其最大速度可以超过1000公里每小时,实用升限1.5万米,航程可以接近1800公里。武器为一门37毫米机炮,两门23毫米机炮,携弹200发,火力相当猛烈。

(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米格-15战斗机首次大规模投入空战,显示出优异的飞行和作战性能。米格-15是第一批成功安装后掠翼以获得高跨音速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并超过了直翼喷气式战斗机。1951年中期以后,年轻的中国空军与秘密参战的苏联空军米格-15多次成功地拦截入侵的美军战机,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米格走廊”南起清川江(北纬39度附近地区),北到鸭绿江,东至江界、熙川(东经126度附近地区),西达鸭绿江口,是一片由志愿军以及苏联空军掌握有限制空权的区域。米格走廊”这个说法大约是从1951年5月以后逐渐流传开来,最初只是美军飞行员之间的俚语,但后来逐渐广为人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大部分空战都发生在这片区域。在这片区域之外,美军飞机可以说是来去自如,就是性能已经过时的螺旋桨飞机,也很少遭遇空中拦截。而在“米格走廊”,就是性能最先进的F-86“佩刀”战斗机也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应付。在没有F-86护航的情况下,肯定会遭到米格-15的痛击。比如在1951年10月23日,美军8架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即便在F-84“流星”喷气战斗机的护航下,依然遭到了沉重打击,4架被击落、2架重创返回机场后报废,还有1架被击伤。

米格-15在第一代喷气战斗机中性能优异,它的飞行速度、火力、机动性远远优于美国的F-80和F-84,只有美军的F-86性能相当。在朝鲜战争2年8个月的作战中,米格-15的战绩是击落美国战机330架,击伤美国战机160架。志愿军借此有力地打击了美国空军,对改善志愿军后方运输状况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奠定了我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胜局。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668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大飞机系统工程科普园地,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