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最近别穿黄、绿色衣服出街!否则…

最近别穿黄、绿色衣服出街!否则…

时间:2022-07-06 01:37:4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百科 阅读:51

最近走在街头总是遇到一些

黑黑的、扁扁的小虫子

图片

图源:微博网友@熊娜娜

图片

图源:微博网友@有点用的没点用的

这些小虫子

经常粘在衣服上、口罩上

有时甚至还飞到眼睛里

不少网友也表示有遇到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尤其是草地上、榕树下特别多!

图片

这些小虫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为什么“频频造访”?

原来它的名字叫

图片

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小邻居”

小叶榕树上最常见“蓟马”

穿这颜色衣服的人要注意!

此前,深圳市疾控曾发出提醒——

蓟马通常生活在小叶榕树上,深圳的小叶榕树特别多,所以这种虫也就很常见,是农业上的害虫!

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黄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

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

图片

图源:深圳卫健委

原本在树上的飞虫为何会飞到我们家里呢?

甚至有时候阳台上晒的衣服也“中招”

专家解释,这是由于蓟马在树上的数量太多,蓟马会迁徙,加上蓟马有一定的趋光性,到了晚上,市民家中灯一开,蓟马便飞过去了。

它们还特别喜欢有颜色的衣服,尤其是黄色、绿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虫子这么常见又这么多

有网友还表示还会咬人!

图片

这是真的吗?要如何防范?

赶紧来了解一下

蓟马附着在物体上将很快死亡

一般不会咬人,对人无危害

针对榕管蓟马进家会不会造成危害这个问题,广东省科学院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曾介绍——

“居民阳台上出现的榕管蓟马一般源于房子附近种植的小叶榕,随风飞至阳台。但榕管蓟马只寄生于嫩叶,附着在物体上将很快死亡,市民无需担忧。

至于网友反映,蓟马爬在皮肤上后,会隐约有瘙痒症状,还会迎风飞到眼睛周围,产生刺痛感的问题,韩诗畴称,榕管蓟马一般不会咬人,对人无危害,瘙痒症状可能是因为极少部分市民对榕管蓟马分泌的酸性物质过敏。

人的眼睛比较敏感,建议遇到此类情况的市民不要揉搓眼睛,用水洗掉即可。

这讨人厌的“小邻居”

怎样才能避开它或减少一些?

记住这4招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被小虫子爬在身上而导致过敏,记住直接把它抖掉,不要拍打虫子就行了。

当小飞虫误入眼睛,建议不要揉搓眼睛,用水洗掉即可。

尽量避免穿黄绿色的衣服。

阳台的绿植可通过将黄色粘虫板挂在植物上方10厘米、喷洒肥皂水、修剪褐色“饺子状”虫瘿等方法进行防治。

图片

图源:深圳卫健委

虽然蓟马对人无害

但夏季也是许多蚊虫出没的季节

这些小虫也需要注意防范

螨虫

吸血螨虫主要是寄生于老鼠、家禽,目前天气潮湿,更适合螨虫的孳生。螨虫咬人一般从躯干开始,呈小红点状。虽然在城市这种情况更少见,但仍要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做好灭鼠工作。

恙虫

到了夏天,在公园草地、在田间地头,都有一种肉眼难以看见的虫子,它的名字叫恙虫。恙虫一生只在幼虫期叮咬一次,要么咬宿主动物(鼠),要么“咬人”。被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虫叮咬之后,病人会患上恙虫病,病情严重时,会有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会引起死亡。

恙虫病在南方的高发期为6-8月,但是由于深圳的恙虫常年处于温暖的环境下,能够战胜寒冷秋冬发作的恙虫病也不在少数,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蜱虫

蜱虫在夏季活动频繁,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有的还会藏在人或动物的毛发中。相对于成人,喜欢去树林、草丛玩耍的孩子们,则更容易成为蜱虫的目标。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

蜱虫最大的特性就是会钻进皮肤吸血,可能在吸血的时候将毒素注入到人体内,引起“蜱瘫痪症”,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

蚊子

当下这个时节,由于降雨,带来积水,容易滋生蚊子,要小心被蚊子叮咬,预防登革热。孩子、孕妇、老年人、肥胖者容易中招。这些人群一旦开始有轻微症状出现,建议立即就诊。

专家提醒,登革热的传播渠道其实很单一,全靠白纹伊蚊的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伊蚊在吸食感染者的带毒血液后,经过体内病毒复制,下次咬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染给了健康人。最可怕的是,被感染的蚊子终生能传播病毒,还能通过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专家建议,市民一定要注意清除家中积水,以防蚊子在水中产卵。同时,保持家里通风干燥,可安装纱门纱窗、挂蚊帐、使用杀虫气雾剂等方式驱蚊。

这些蚊虫虽小

但有的杀伤力可不小

小心提防着~别中招!

图片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135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