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 > 【胖熊科普 】息肉离癌症有多远?专家提醒:定期做这项检查,可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

【胖熊科普 】息肉离癌症有多远?专家提醒:定期做这项检查,可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

时间:2022-07-06 08:58:4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胖熊科普 栏目:健康 阅读:53

大肠息肉,又称为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肠道良性病变。但如果不及时处理,日积月累,有演变成结直肠癌的可能。可以说,对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于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的治疗。不少患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前,肠道中就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息肉,如果能够早期认识肠道息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够有效的预防结结直肠癌的发生。

什么是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就是肠道粘膜受到刺激,开始增生,形成一个小赘生物。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大小形状不一,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增生性息肉等。

好好的肠子为什么就长了息肉呢?

肠息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炎症、病毒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可能与病毒有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会不会有某些人群比较容易长肠道息肉?

确实是有的,高危人群包括: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患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等,建议这几类人做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检查。在结直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从40岁开始,就已经推荐所有人每年对粪便做隐血检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息肉会发生癌变吗?

一般而言,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只有≤5%的腺瘤会经过5-10年进展为癌症。不过,85%~90%的结直肠癌由结直肠腺瘤转化而来,而约2/3结肠息肉为腺瘤。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

主要包括:

1、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3、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另外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

发现了息肉该如何处理?

发现息肉的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做肠镜筛查。在临床工作中,一般会根据肠道息肉的大小、数量、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

1、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2、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

3、病理检查若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属于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腺瘤恶变若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较好、切缘无残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术,但容易复发,应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肠镜;

4、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肠道息肉虽然不是大病,但也是不可轻易忽略的,80%以上的结直肠癌与息肉有关。肠镜检查非常重要,如果发现肠息肉,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度惊慌,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咨询专业的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

怎么保护我们的大肠?

1、戒烟戒酒;

2、少食辛辣、刺激食物,规律三餐,少食夜宵;

3、饮食中增加纤维素摄入,多吃水果,蔬菜。纤维素有利于刺激肠道运动,减少粪便在体内停留,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对肠道造成长时间伤害;

4、多运动,健康的身体是抵御任何疾病的前提和重要部分。

那么,什么是肠镜?有哪些优势?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对于诊断结肠癌来说,不管是传统的X线(钡餐、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B超检查,还是先进的CT、MRI、PET等检查手段,均没有肠镜检查那么直接和准确。

结肠镜检查是利用一条长约140CM可弯曲,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纤维软管,由肛门慢慢进入大肠,以检查大肠部位之病变,肿瘤或溃病,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行大肠息肉切除。

肠镜检查有什么优势?

相比于其他检查,结肠镜检查有两个巨大的优势:

1、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或者小肿瘤,可以立即切除;

2、可以取活检,确定是不是恶性肿瘤;

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用肠镜实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达到95%以上。大量的研究表明,结肠镜的筛查敏感性高达90%以上。

肠镜检查痛苦吗?

肠镜分为普通和无痛两种。

无痛肠镜。无痛、快速、安全。无痛肠镜是指被检者在静脉麻醉状态下,在完全没有知觉的状态下进行肠镜的检查,检查的过程与普通肠镜完全相同。由于术前及术中进行了麻醉,被检查者完全没有不适。

检查期间在完善的监护设施和安全保证措施下,由经验丰富的专业麻醉医生将麻醉药物经静脉缓慢推注,大约1分钟后,受检者进入放松睡眠状态,内镜医生可以仔细从容地操作肠镜并检查肠道的各个部位,检查结束后3-5分钟,受检者即可苏醒,静卧15分钟后即可在家属的陪护下离开医院。

普通肠镜。随着医学设备的发展,普通肠镜也没有以前那么恐怖了,检查过程中有些许不适,但大多数受检者能够忍受。

相比之下,无痛肠镜检查是更人性化的内镜检查治疗技术,对于不能耐受普通肠镜引起的受检者,是不错的选择。

哪些人不适合无痛肠镜?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无痛肠镜,比如:

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和麻醉的患者;

有镇静和(或)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如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期等;

严重的肝功能异常、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内容物潴留的患者;

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哪些人需要做肠镜?

1、排便的习惯改变:长期大便次数增多或便意频数,但无粪便排出,或便秘;

2、便血:血的颜色暗红;

3、有粘液便:大便时有粘液或脓血样液体;

4、大便形态变化:大便出血变细、变扁;

5、腹胀、腹痛:可出现梗阻性的腹胀、腹痛;

6、腹泻:不明原因的反复腹泻;

7、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者;

8、不明原因的贫血者;

9、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块,需明确诊断者;

10、不明原因的CEA(癌胚抗原)升高者;

11、结直肠癌或息肉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

12、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要进行结肠镜普查:如果家族中有一人得了结直肠癌,他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也应当体检做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需要做什么准备?

为了能安全、准确地完成肠镜的检查工作,结肠镜前需完成清洁结肠。

检查前

一般来说,检查前2-3天吃少渣半流质饮食,如稀饭,不吃多纤维的蔬菜、水果,禁吃红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西红柿等。

检查前1天,吃无渣的流质食物,如米汤,不喝牛奶。

检查当天,上午检查的禁食早餐,下午检查的早餐流质、午餐禁食。

检查前4-6小时,服用泻药,排出无色稀水样便方可完成肠道准备。

检查中

放松心情,不要紧张,通常检查20 分钟完成。

问题组织,医生会夹取小块进行病理活检。

检查后

普通肠镜检查完毕后,即可进食和饮水。

无痛肠镜和活检者,检查完毕后4小时,才能进食和饮水。

无痛肠镜检查者,因要注射麻醉剂,检查完毕当天不能开车和空中作业。

张寿儒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长期从事胃肠外科临床工作及研究工作,擅长胃癌、结直肠癌及胃肠间质瘤诊断、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尤其擅长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手术。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黄丹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护师,内镜专科护士。

从事内镜工作多年,擅长消化内镜诊疗配合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

* 版权声明: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胖熊

审核/胃肠肿瘤中心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重庆市科普基地 / 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

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重庆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

国家卫健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类项目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241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胖熊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