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全国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被送检

全国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被送检

时间:2022-07-07 06:22:2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技日报 栏目:头条 阅读:16

16日晚的这条最新消息备受关注———全国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两具解剖病例目前已被送检。

为什么要做遗体解剖?

因为它没有替代方案。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感染致病、致死的病理学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对病人体内的免疫性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细胞缺氧或用氧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临床诊断还缺乏形态学依据——这些都需要通过解剖才能知晓。

丛斌指出,如果我们能从遗体组织内分离出病原体,就可以对病原体外壳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并可做一、二、三代的比较研究,视其毒力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流行趋势。“至少要对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病毒感染死亡的尸体进行系统解剖。”丛斌说。

若患者或其家属愿意捐献遗体,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病理学和法医病理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对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病人尸体进行必要的系统尸体解剖检验,事先要做好详细的尸检计划。“捐献遗体,也是在为抗击疫情作重大贡献。”丛斌表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 、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最近也一直在呼吁尽快对新冠肺炎逝世患者展开尸检。

病毒究竟损害了什么器官组织,现行的治疗效果如何,后期科研人员如何研究建模……这些都需要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刘良反复强调。

“新冠肺炎患者肺部会出现毛玻璃样病变,但肺部究竟是怎么病变的,没搞清楚;临床上,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情况,这比较反常,有些医生也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我们也在争论粪口传播究竟存不存在,就需要对从口腔到肛门每个地方做观察取材,看病毒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它的存在是不是受到肠道微环境的影响……” 在刘良看来,病理学检查如同在战场前方派出侦察兵,实地勘察清楚,才能指导后方打仗。病理研究是搞清楚疾病发病机制、寻找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一招。

“人命关天。要加快工作,搞清病理变化、病理生理基础和死亡机制。”刘良建议道。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编辑:李俊霞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228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技日报,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