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如何降低复工的职场感染风险?
时间:2022-07-07 06:22:4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我是科学家 栏目:头条 阅读:13
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生活依然要继续。春节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小伙伴们所在的公司也逐渐复工了。虽然很多人都选择了远程工作,但总有一些“勇士”需要前往职场现场办公。
职场办公到底有多大的感染风险呢?不同的防护措施能不能起到作用?我们将通过算法模拟来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为大家上班的征途增加一点勇气。
模拟环境搭建
职场办公的风险点有两个:通勤路上和职场内部。大家的通勤方式与时间各不相同,但大部分人都会在职场空间内待足八小时。因此,我们优先选择了搭建职场内部疫情发展模型,对职场内个体可能的感染过程进行模拟与展示。
作为模拟的第一步,首先要对职场环境进行搭建。对照着我们公司的平面图,假设存在一个200人规模的公司,公司场地使用面积50m x 30m,开放空间,人群在这一平面内随机分布。这种假设下,人均占有面积是7.5m²,这一配置也符合大规模公司中一个部门或一层楼的配置。
在职场的日常可能由三件事组成:在工位上埋头苦干;在会议室指点江山;还有去洗手间、茶水间、在公共空间走动摸鱼放松,因此我们在模拟中也考虑到了这三种场景对疫情传播的影响。另外,公司会给员工提供午间休息与吃午餐的时间(没有?跳槽来我司吧),午餐时间人员流动大、人员接触频繁,需要进行特别的考虑。
四种场景示意图。蓝色实心圆圈代表个体。
在职场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内,我们会在每小时的模拟中随机选取一小部分开会或者游走的员工,其他员工维持原地工作;在最初的模拟中,按照平时作息,我们会考虑一小时午餐时间,但在实际实践中,考虑到疫情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了错峰用餐或工位用餐,将这一小时人群聚集的风险分摊到总共九个小时中。
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有了《模拟人生之社畜每日生活》的基本设定。但在疫情之下,我们还需要添加一些疫情相关的信息——
目前在湖北省以外的地区,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已经基本做到了“发现即隔离”。我们职场的准入要求也十分严格,可以假设没有一个外部人员、也没有一个新冠发病患者能够潜入办公楼。因此,我们假定职场中会出入病毒携带者(潜伏传染源),但不会出现发病患者。
另外,关于新冠病毒大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大多数患者的潜伏期为3~7天,潜伏期患者也具有传染性(敲黑板)。因此,我们假设个体从被传染的第4天起具有传染性,传染性每天增加,第7天达到顶峰,第8天则发病入院隔离,不会继续进入职场。
初始状态疫情发展模拟
完善了这些设定之后,我们的模拟就可以开始了!
模拟需要,在下面所有实验中,均假设复工第一天有一位潜伏传染源同事进入了职场,该同事进入职场时的被感染天数从1~7中随机选择。
作为初始状态,我们假设公司不采取任何防控措施,维持原本的上班要求;员工也不佩戴口罩,大家该吃吃该喝喝该忙忙。在15天的模拟之后(周六、周日不上班),第3周的星期一,我们看到,感染者已经比例过半!
初始状态疫情发展模拟gif图。左侧:疫情每日发展实时文字输出,记录了每一个个体的传染路径,汇总了每日传染人数。右侧:职场内人群感染状态分布每日变化图。其中,其中,点代表在职场内的独立个体,蓝点代表未被传染的个体,红色代表被传染的个体。红色面积越大代表感染天数越多,深红色的ⓧ代表已经发病。
经过检查个体传播状况与传播途径,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员工是在用餐时间被感染的——
不同传染路径传染总人数
考虑到我们所在的高新产业园午餐时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盛况,老实说,这个结果并不是十分出人意料……
而这些不同场景的传染人数是如何计算的呢?在实验中,我们对3个日常场景和1个午餐场景分别定义了以下参数:
量化接触距离和环境参数,结合传染源自身的传染性,通过自定义公式,我们就可以得到每一个个体的感染概率。然后,模拟程序以该概率决定这个个体是否发病。
不同措施下的疫情发展模拟
这样下去不行的,我们还是采取一些防控措施吧!从可操作性考量出发,我们依次尝试了以下措施:
01
公司定期消毒,员工增强防护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我们先允许全体员工复工,但在此过程中公司和员工个人均采取常见的病毒防控措施。
戴口罩、勤洗手、不乱摸能够有效阻隔病毒的传染。实际上,政府也会要求复工的公司每日为员工提供口罩。实验中,我们将这些防控措施转化为了环境参数的降低,即接触发生环境与接触时间导致的传染可能的降低:我们假设在除午餐外的所有场景下,这一参数下降至原来的1/3。
15天后,我们发现还是有高达45%的员工被感染了。其原因主要在于午餐场景(员工无法佩戴口罩、且人员密度大),72%感染者在此场景感染。
采取措施后的疫情发展模拟。
同时,仔细观察感染路径便可以发现,午餐场景最先引起了疫情扩散:
采取措施后前两天的疫情扩散路径。
—— 赶紧取消午餐高峰啊啊啊!
02
实行错峰用餐
为了应对午餐人群高峰导致的疫情扩散,我们尝试在措施一的基础上推行错峰用餐, 具体措施为:全天时段内分多个批次用餐,且要求员工不可同一桌用餐(假设人均占有面积3.5m²左右)。
15天后,仅有24个人被感染了。午餐场景的感染人数下降最快(从60人下降到14人),其他场景感染人数也有所下降,总体感染人数大幅度降低。可是,感染比例仍超过10%。
采取措施一和二后的疫情发展模拟。
03
鼓励自带午餐、工位用餐
那么,干脆大家别凑在一起了,就在自己座位上吃饭吧!实验发现,这时候午餐场景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人数可以进一步下降,两周后的感染人数能够降至12人,占全部人数的6%。
采取措施一,二和三后的疫情发展模拟。
然而,几次随机实验表明,日常工作、现场会议依然能够成为主要传染场景。所以我们还是要对日常行为做出一些调整。
04
限制现场办公人数,降低职场人口密度
病毒传染能力与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有关。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已经看到,除了增强防护外,增加人际距离也是抑制疫情扩散的有效手段。
为了进一步增加职场内的人际距离,我们还是尝试减少职场人数,限制每天只有20%的人上班,并要求员工减少聚集,不同场景下近距离接触到的人数下降至原来的30%-50%)。
最终结果:在多次跨越15天的随机实验后,感染人数无新增!
采取措施一至四后的疫情发展模拟。
可预计当上述措施都严格执行时,感染人数增加的概率被最大程度降低。
结论与建议:别大意,也莫慌张
通过几次不同的实验来看,在职场封闭环境内,如果不加防控,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疫情结果,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对疫情认真对待。
但通过几种防控措施,我们也能够较为有效地将疫情规模限制在一定范围,或者完全扑灭。其中,不凑热闹、不扎堆吃饭可能成为职场环境控制病毒传播的至关重要、并且简单易行的措施。所以各位小伙伴也不要害怕,做好防护、专心工作,毕竟健康积极的心情也能够对抵御病毒有帮助。
最后的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验仅基于已有数据进行简单的建模与模拟,而且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结果仅供参考。
不过话说回来,各位小伙伴也可以参考这个简单模型,对自己公司可能的疫情发展进行量身定制的模拟呢!
作者名片
作者:Krobelus
编辑:Yuki
排版:凝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文内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230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我是科学家,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