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江苏发现仙女虾,它们2亿年前就已存在!比起能不能吃,更重要的是…

江苏发现仙女虾,它们2亿年前就已存在!比起能不能吃,更重要的是…

时间:2022-07-07 06:37:36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头条 阅读:16

本文专家:刘雅丹,研究员,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今天早晨为了给大家提提神,来个无奖竞猜。

提问:请说出一种跟恐龙同时代,而现在还存在的动物。

有的人可能会回答:蟑螂。

那如果再加上一个限制条件:让人一看就感觉很清爽?

是不是说不上来了?

最近,在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景公园的一处水塘里,有人发现了一种看起来很优雅的生物。经过确认,这是一种2亿多年就已经存在的生物,跟恐龙同时代,叫做仙女虾。

它们的颜值是不是很不错?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多多少少有一些疑问:既然在公园里能看到,那么是不是我们平时也能在别的地方看到它们?这仙女虾是如何在2亿多年里生存下来的?能不能吃?

今天我们就来熟悉熟悉这些小家伙!

仙女虾是一种什么动物?

仙女虾其实不是虾,是一种节肢动物,学名叫“枝额虫”,是属于钗额虫科的一种水生动物。它们世界各地分布广泛,而且能耐高盐。

它们体型比较小,家族却很大,种类超过300种,颜色也不一样,有鲜艳的橙色、红色,也有青铜色或蓝色,共同的是都有一双黑眼睛。

枝额虫之所以被称为仙女虾,主要看它的颜值和泳姿。仙女虾的色彩绚丽、柔和,在水中有如仙女飘飘,所以有了这么个美丽的名字。

其实仙女虾和我们所食用的虾类虽然都属于节肢动物,但是虾类归于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两者属远亲关系而不是近亲。虾在水中游,虾脚是朝下的,而仙女虾的特殊泳姿,却是仰面朝天,飘浮在水上。

仙女虾拥有耐盐特性,所以在世界上许多高盐湖泊中和沿海盐田等水域,都多多少少能看到它们的小身影。

全世界已报道的仙女虾产地多达500多处。中国、美国、伊朗和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都有,我国的东部沿海盐田、青海、西藏和新疆南部盐湖可是出产品质最优的仙女虾卵的地方。

连云港有许多滩涂是盐碱地,发现仙女虾自然就不奇怪了。也许你哪天在田边地头,仔细一找,就能找到仙女虾。其实这种小东西并不难找到,只是它太小了,存在感比较差,经常被大家忽略。

仙女虾是如何存活延续下来的?

研究发现,2亿年前仙女虾这种小动物就已经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在远古的化石中,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这么长的时间,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都灭绝了,小小的仙女虾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呢?

其实仙女虾的生命应该还是比较脆弱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2-3个月,是很“短命”的。它们的生长速度很快,几次蜕皮之后就可以发育为具有完整的11对羽毛腿的成虫。之后就进入繁殖阶段。

比较奇怪的是,有些雄性仙女虾不想随便交配,竟自行直接折断生殖器,不少甚至因此丧命。仙女虾的天敌也不少,几乎所有肉食性的昆虫、蟹类和哺乳动物都是它们的天敌。

为了生存,仙女虾练就了3个“绝活”:

绝活1:休眠。仙女虾受精卵排出体外之后,就会沉降到水池底部,不会立即发育,而是进入休眠状态。在干涸的季节,休眠卵能抗住干燥,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它们就会抓住机会孵化,生长发育。

绝活2:分批孵化。天敌等着吃孵出来的小仙女虾?那么就一批一批的孵化,绝不可能被天敌一次全吃掉。而这些休眠的仙女虾卵,最多可以存活百年以上。

绝活3:保护外壳。仙女虾卵虽然比沙粒还小,但它的保护层却可以为它们抵挡严寒酷暑,甚至在缺水环境下隐藏许多年之后还能孵化!

这些也许就是它们以弱胜强,获得更好生存机会的奥秘吧。

仙女虾能不能吃?

对于吃货们的这个问题,答案是这样的:仙女虾是没有毒的,但是没什么人想吃,因为它们太小了,只有壳,连肉都吃不到……

然而人不想吃仙女虾,人养殖的一些动物想吃。已发现的300多种仙女虾,也包括淡水中的丰年虫和海水中的卤虫。但是,这些丰年虫和卤虫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仙女虾在严格意义上还不是一个物种,只能说是近亲而已。

丰年虫也很漂亮,很弱小,但它们更像虾一点,在水中游泳是虾脚朝下,它们还常常集群出现,所以容易被人成群捞出来。研究发现这些丰年虫的幼苗和卵营养价值非常高,是幼鱼的优质饵料。

50年代后期,丰年虫作为饲料的功能被发现后,经我国研究人员在10多种海水鱼苗进行培育实验后,已经广泛用作养鱼养虾的活饲料。

另外,由于丰年虫的个体很小,很适合用来饲喂刚孵化的幼鱼以及小型观赏鱼,特别是丰年虫体内含有虾红素,是天然的观赏鱼增色饲料,用丰年虾喂饲的观赏鱼色彩艳丽。

所以丰年虫是幼鱼及中小型热带鱼的首选食物。许多观赏鱼爱好者都学会了自己培育丰年虫。

对仙女虾的研究,国外在18世纪就开展了,而我国直到1949年,研究人员在昆明采集到仙女虾,才有关于此类物种的报道。现存的仙女虾属起源较早的物种之一,对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科学意义。

本文有科普中国水印的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2866.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