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泻药”,居然是中国的濒危植物?
时间:2022-07-07 06:37:5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物种日历 栏目:头条 阅读:19
有一种植物在影视剧中的出镜率非常高,很多人从未见过这种植物,但只要一听到它的名字,都知道它可以让人、马、牛、猪各种动物一泻千里,它就是巴豆。
巴豆种子中含有一种叫巴豆素的植物蛋白,与蓖麻子中的一些毒蛋白相似。细胞接触到巴豆素后会坏死并发生溶血。人大量服用巴豆后,肠胃因刺激而剧烈运动,并产生分泌物,从而“一泻千里”。说白了,巴豆让人体中毒后,消化道快速做出的解毒反应就是巴豆的致泻原理。
巴豆的果实 | Vinayaraj / Wikimedia Commons
巴豆到底有多毒呢?成人服用1/4滴巴豆油,1~3小时后就会狂泻不止,服用20滴巴豆油有死亡风险。马食用30粒巴豆种子,2~3日后就可能死亡。所以不要看它扮演的是搞笑角色,就忽略了巴豆的危险性。
“死而复生”的巴豆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植物是巴豆的亲戚:香港巴豆。
香港巴豆 Croton hancei,是一种大戟科巴豆属的木本植物,常为灌木,也可长成小乔木。它的嫩枝和花序都有贴伏的星状鳞毛,叶子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雄花很多,密集地生长在一起,雌花较少,通常只有1朵雌花生在花序基部。香港巴豆的属名“Croton”来自于希腊语“kroton(蜱)”,指的是这个属植物的种子形状如蜱虫;它的种加词“hancei”则来自于它的发现者汉斯(Henry Fletcher Hance)。中文名则表示它来自中国的香港。
香港巴豆的雄花 | 阿橋 HQ / Wikimedia Commons
关于香港巴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1850年,汉斯在香港岛(具体地点不详)采集到一种植物标本,到了1861年,英国植物分类学家乔治•边林(George Bentham)在《香港植物志》中首次将其正式发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哈佛大学。从此Croton hancei有了真正的姓名,后来《拉汉种子植物名称》将其中文名拟作“香港巴豆”。
巴豆(不是香港巴豆)的科学绘画 | Rawpixel Ltd / Flickr
但自从发表以后,香港巴豆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一度以为它已经灭绝。此后几乎无人采集到香港巴豆标本,一些科学家按捺不住在中国香港寻找香港巴豆,并陆续报道声称采集到香港巴豆标本,但最后发现其实都是斑子乌桕Neoshirakia(Sapium) atrobadiomaculata标本的错误鉴定。直到1997年,香港植物标本室职员林英伟,在青衣岛采集到一种比较特殊的大戟科灌木,后来经过华南植物研究所的专家鉴定,它被确认为消失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巴豆。从此,香港巴豆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拯救香港巴豆
其实,人们曾于1929年和1933年,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广西采集过两份植物标本,但它们一直在标本馆中躺尸蒙尘了半个多世纪,直到香港巴豆重新发现之后,才被正式鉴定为香港巴豆,现在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而一份保存在中山大学,由汉斯当年采集的标本于2001年才被鉴定为香港巴豆。最近的一份香港巴豆标本于2013年由周联选在广东省台山市采集并鉴定,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香港巴豆,位于中国香港城门标本林 | Tequila / Wikimedia Commons
香港巴豆在野外的分布非常狭窄,目前唯一已知的稳定野外种群在中国香港的青衣岛,2006年估计有1700株野外个体。香港巴豆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当地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就地保护,并积极开展香港巴豆迁地保护研究。科学家们从青衣岛获取了香港巴豆的枝条和种子,并通过扦插和播种的方式在试验区扩繁。扦插的成活率为80%,而种子的萌发率为65%,这说明香港巴豆的人工扩繁还算成功。
目前仅有2处已知的香港巴豆人工引种栽培地点,其中一处位于城门郊野公园中,人们在试验区栽培成功后,会将它重新引入合适的自然栖息地,希望建立起更多的野外种群。
香港城门郊野公园的城门标本林 | Tequila / Wikimedia Commons
香港巴豆的踪迹不仅限于中国香港,在广东、广西均有发现,但目前仅知香港青衣岛一处稳定的野生种群,它很有可能在华南地区还有其他的稳定种群,这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发现。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287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物种日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