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蜀道难?闽道更难!

蜀道难?闽道更难!

时间:2022-07-07 06:45:4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国家地理 栏目:头条 阅读:21

图片

山,挡不住脚步;海,一样可以跨越。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然而有一个地区,在中央王朝的早期历史上,甚至被视为一块最冥顽不灵的化外之地。它就是——东南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由山地丘陵组成,叫做东南沿海丘陵。

如今,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迅速,然而在古代,由于山地的层层阻隔,中原地区的古人对东南沿海地区缺乏了解,通常视其为愚昧落后的“蛮夷之地”,对于当地“瘴疠”(热带或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传染病)之气,更是闻之色变。不仅民间如此,就连朝廷也往往选择这里作为罪犯流放、官员贬谪之地。

这里的层层山地究竟有多夸张?从高空俯瞰可窥知一二:茫茫大地,放眼望去尽是由群山挤压而隆起的皱褶,无数条古道蜿蜒其中,山风孤寂,云雾蒸腾。

闽道,可能比蜀道更难。

图片

为什么说“闽道”更难?

唐朝时,文学家韩愈从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被贬至广东潮州

长安到潮州的直线距离约 1800 千米,虽然今天乘飞机仅需 3 个小时,坐高铁也不过十几个小时,但当时 52 岁的韩愈跋涉了 70 多天,旅途的艰辛可想而知。

图片

猿猱道位于中国最险峻的砾岩丹霞地貌和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剑门关西侧,许多游客前来体验《蜀道难》之艰险。

如果李白来过福建,他大概就不会觉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因为**“闽道更比蜀道难”。**

说到这个,南宋诗人陆游可对此深有体会。

有一年,年轻的陆游从今天的宁德地区被调到福州“上班”,两地相距不到 100 千米,他却急匆匆赶了 4天山路才到,连鞋底都磨破了,十分狼狈,远没有十几年后蜀道之上**“细雨骑驴入剑门”**时的从容。

图片

图片

石竹山

为什么闽道那么难?

因为贯穿全境的山脉——西北部的武夷山和太姥山等山脉,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整个福建被拥在其中,天然屏障造成交通制约。

包围圈的开口在东南方向,面向茫茫大海;在中部,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将闽地斜斜地一分为二。

太姥山

这些山脉共同组成的山地丘陵面积占福建总面积的 90% 以上。

想象一下,一位古人历尽艰险翻过了武夷山脉,举目望见的仍是连绵山峰,不由让人产生望而却步的畏惧感。

图片

武夷山,闽地第一山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两省交界处,北接仙霞岭,南连九连山,是赣江、闽江的分水岭,以传说中的山神武夷君命名。

武夷山不是一座独立的山峰,而是**一片低山丘陵。**平行于海岸线的武夷山脉和南岭一起,组成了中国南方地区内部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图片

这里有着中国大陆东南地区的第一高峰的黄岗山,海拔2160米左右,也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

层层叠叠的山脉起起伏伏,江河穿行其中,很难想象看似平坦的我国东南部,竟然具有这么复杂的地貌形态。

登上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面朝大海方向,俯瞰群山怀抱的大地,在脑海中想象东南沿海地区等比缩小后的模样。

图片

这里仿佛是一把躺椅,靠背是比较高的山脉——仙霞岭—武夷山—南岭,坐垫是大片连绵低伏的丘陵山地和平原三角洲,躺椅前是辽阔的东海和南海。

与江郎山、丹霞山一样,武夷山也属于丹霞地貌。不同的是,武夷山还未衰老,正当丹霞地貌“青年期”。

两亿年来的地壳运动,不但造就了武夷山的山红、水碧、林绿、石青,还让这里成了鸟语花香的动植物乐土。

武夷山已知植物 3728 种,已知动物 5110 种,有很多动植物的标本在国际一流博物馆中收藏展出。

图片

在武夷山九曲溪里的“红眼将军鱼”。

中外生物学家把长条状的武夷山形容为“研究两栖和爬行动物的一把钥匙”,武夷山还被称为**“东南植物宝库”、“昆虫世界”、“鸟类天堂”、“蛇的王国”**……在这里,行走的每一步都可能会带你进入一个“新世界”。

图片

闽地的“逆袭”

春秋战国以前,闽地与中原地区几乎隔绝,直到秦汉时期设置郡县,中原王朝的政权数次入闽征伐,才初步打开周边浙江、江西等地区进入闽地的通路

但这之后几百上千年间,闽地的陆上交通状况仍然没有显著改善。

图片

唐代《淳熙三山志》载,“西路旧无车道抵中国,缘江乘舟,戛荡而溯,凡四百六十二里,始接邮道”,意思是说,没有车马道将中原与现在福建的福州地区连接,只能借助舟船顺水路行走,走四百多里(约 200 千米)才能连通到官道上。

唐朝末年,黄巢率部入闽,由浙江东部前往福建,无法借助水路,“乃开山洞五百里,由陆趋建州”,开通了福建著名的出省通道仙霞岭路,福建通过陆上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才得到了加强。

图片

仙霞古道。图/Wikipedia

甚至到了清朝末期,福建和中原地区都没有可直接通达的大道,《福建通志》里有一段清朝军机处“快递”重要文件的记载 :“一入福建之界,无论限行三百里、六百里……每昼夜概行三百里。”

也就是说,在山地丘陵面积占 90% 以上的福建,再快的马儿也只能慢些走,再大的事儿,也只能眼瞅着**“快递”变成“平邮”**。

图片

尽管进出东南沿海地区的道路崎岖难行,但先进的中原文化,还是跟着那些贬官谪臣的脚步,一步一步“走”了进来。

韩愈在潮州时,除了驱赶鳄鱼、兴修水利,还开办学校让孩子们读书。

他引领的“韩潮”千年不退,潮州至今还有纪念韩愈的地名——韩山、韩江。后来的苏轼、朱熹、陆游、汤显祖等“大咖”都是韩愈的“铁粉”,他们也在东南沿海各地推广教育,传播文化。

到了近现代,东南沿海已是文人荟萃,人才辈出,群星闪耀。

如今,闽道已经不再那么“难”,这里交通便利,各类资源丰富,并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

遥想那个时候,先民划着船,出没风浪之中,搏击海洋之上,一点一点地拓展着生存空间。他们才是真正的孤胆英雄,东南沿海背山面海的独特地理位置,赐予了他们山一般坚强的脊梁和海一般宽阔的胸怀。

-END-

文丨陈芷晴整理自《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东南》

未注明出处图片出自《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东南》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3177.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国家地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