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能修仙”的植物,竟然满地都是?
时间:2022-07-07 06:52:3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物种日历 栏目:头条 阅读:20
植物的名称千奇百怪,来源也各异。有一种做法是用已经有名字的植物来给新的植物起名字,无论是学名还是中文名,都有这么干的。如果有一种植物,叶子看上去有点像榆树的叶子,又满地都是,那么大概这种植物就会被叫做——地榆。
煮水服用能“修仙”
好巧不巧,真有一种植物叫做地榆,其得名的原因也大致如此。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分布范围很广,中国古人很早就对其有一定的认知。早在魏晋时代,当时的人们就用地榆来煮石,借以修道。北魏的贾思勰就在《齐民要术》里提到,用地榆搭配其他材料煮水服用,可以成仙。
地榆有着暗红色的花萼,但没有花瓣 | Wikimedia Commons
现代人当然知道成仙的都是骗子,不过对古人来说,这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古代的卫生条件并不好,腹泻、感染寄生虫、感染病菌都是常见的疾病,恰好地榆的鞣质含量比较高,多少有一些止泻抗菌的作用,对古人而言可能就很有帮助了。于是,多吃点地榆可能减少疾病的威胁,活得久一些,活的质量也略微高一些,就被认为是成仙了。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陶弘景的关于地榆得名的原因——“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同时引用了苏颂“今处处平原川泽皆有之”的观点,佐证了地榆分布范围。比李时珍稍晚一些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认为,地榆分布很广,“今处处有之”。
地榆是卡尔·林奈命名的,位于瑞典乌普萨拉的林奈博物馆里也保存了地榆的标本 | linnaeusuppsala.com
遍布北半球的温带
我们现在讨论一个植物的分布,当然不能只看古人怎么说,更多还是要依靠凭证标本——在哪里采集到了该物种的标本,就可以认为哪里是该物种的分布区域。依据采集自全国各地凭证标本而编写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地榆在海南以北的全国各省区几乎均有分布,差不多达到了古人说的“处处有之”。
当然,地榆的分布并不局限于我国,而是整个北半球的温带均有分布。有意思的是,北美洲西部的地榆是原生物种,而北美洲东部的则是由欧洲输入的外来物种。分布如此之广,当然也会体现在标本记录的数量上。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一些很稀有的物种,标本总数往往很少,有的甚至就只有一份标本。而地榆的标本数量堪称庞大,在gbif.org上能查到13万余份标本记录。这个网站给出的分布图也显示,它们密集出现在北半球的温带。
地榆标本分布图 | gbif.org
形态变化,夜晚吐水
地榆分布范围如此之广,就会造成地榆本身的形态变化很大。距离较远的个体之间难以产生有效的基因交流,它们形成的变异就会被保留下来,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些形态上的差异。分类学家根据被毛情况、雄蕊长短差异、叶的长宽比例、花色的变化等等,给地榆设立了数个种下等级;但也有一些分类学家认为,这些性状差异是连续变化的,不必要设置种下等级。无论是否设立种下等级,都可以反映出地榆本身形态变化很大的这个现象。
上世纪初,植物学家卡尔·阿克塞尔·马格纳斯·林德曼(Carl Axel Magnus Lindman)绘制的地榆 | Bilder ur Nordens Flora, no. 296
地榆如果生长在土壤比较潮湿的地方,清晨的时候,叶边的锯齿尖上往往会有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并不是由于夜晚或清晨气温较低、水气凝结从而形成的露珠,而是很多植物的一个生理现象——吐水。
夜间,地榆的叶表面气孔大多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减少体内的水分散失;同时,土壤潮湿,含水量高,土壤中的水分就会向植物体内运输。不过,水分太多对植物来说也不是好事儿。于是,植物就会通过叶子边缘的吐水器,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来,保证自身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植物能够进行吐水活动,通常也被认为是根系生理活动正常、生长状况良好。露水的凝集通常会在叶子的表面出现,水分来自空气;植物吐水则与露水不同,它通常出现在叶片边缘,而且水分来自植物体内。
草莓叶片吐水,地榆也有相似的现象 | Wikimedia Commons
开花顺序各有不同
地榆属于蔷薇科地榆属,这个属总共有20~30个物种,体量不大,也不是所有种类的分布范围都像地榆如此广泛。在中国所分布的7个物种当中,分布范围最小的是宽蕊地榆(Sanguisorba applanata),这是一个中国特有物种,仅见于河北、山东和江苏等地。
地榆属有一个统一的特征——具有一个密集的穗状花序或者头状花序,仅有花萼,没有花瓣。有趣的是,穗状花序中的花,开放的顺序因物种而异的。有些种类的穗状花序,花从顶端向基部逐渐开放,地榆就是这样;另一类与之相反,花序中的花从基部向顶端逐渐开放;还有一些没有明显规律。
地榆的花序,自上而下开放 | 不认识植物
最新的研究表明,地榆属植物的花序并不是穗状花序,而是一种复假总状花序(compound botryoids),花序中的花,开放的顺序和每一个单独的假总状花序(botryoid)的成熟顺序有关。这个发现修改了对地榆属形态的描述,也初步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穗状花序”,开花的顺序却有所差异。
期待科学家们有更深入的研究,能够从更深层次解释是什么导致了开花顺序的不同。
同样自上而下开花的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 tenuifolia var. alba)| 不认识植物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344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物种日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