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下班了!“冰墩墩”要上班了……
时间:2022-07-07 07:05:26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头条 阅读:50
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圆满落幕,受大家喜爱的冰墩墩也要将接力棒交给雪容融,迎接冬残奥会到来。
冰墩墩下班了,别怕没“墩”可追,火箭家族的“冰墩墩”准备上班了。
它就是素有“胖五”和“冰箭”之称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简称“长五系列火箭”)。今年,长五系列火箭中的长五B火箭将承担两次发射任务,发射我国的空间站问天、梦天实验舱。目前,长五B遥三火箭已经完成总装总测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出厂前的准备工作,产品状态良好,满足任务相关需求。同时,遥四火箭正在开展总装工作。期待这个“冰墩墩”的表现。
至于它为什么被网友称为“冰墩墩”,一起来看看火箭设计师的解答。
何来“冰墩墩”之说?
长五系列火箭 “腰身”粗、“个儿头”大,大体格决定了其不平凡的运载能力:真的很“胖”很能“扛”。
长五火箭
长五B火箭
举个“栗子”:长五火箭具备14吨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家用小汽车大约2吨,长五火箭可以一次带7辆小汽车去太空。
长五B火箭具有2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相比长五火箭,它可以带更多的小汽车上太空。
不过,这些只能证明我们“胖五”是个力气大的“胖墩墩”,它的“冰”呢?
这是因为长五系列火箭“肚子”里满满的“深低温”燃料。长五系列火箭使用液氢液氧推进剂,液氧的温度达-183摄氏度,液氢的温度可达-253摄氏度,已经接近-273.15摄氏度的绝对零度了。而长五系列火箭90%以上的重量都是这些液氢液氧燃料,周身冰冷,刚出道时也被叫做“冰箭”。
“冰箭”+“胖墩墩”,火箭家族的“冰墩墩”这不就来了。
探月探火,强壮星际快车来接驾
长征五号火箭主要执行我国三大工程——深空探测、空间站建设和行星探测。
如果说拥有运载火箭是加入“太空俱乐部”的入场券,那么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则决定了在俱乐部中的会员等级。火箭运载能力是开展一切航天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个国家航天实力的直接体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让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也让探索浩瀚宇宙、走向宇宙更深处有了实现的可能。**在长征五号火箭出现之前,我国火箭在不同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分别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约5.5吨(长征三号乙火箭)和近地轨道(LEO)约13.5吨(长征七号火箭)。
此前,它的首要任务是发射探月三期“嫦娥五号”、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三大工程相关的发射任务。此外,长五火箭还具备大型、中型的近地轨道(LEO)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轨道的发射能力,这也是长五火箭将来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前景十分广阔。
2016年11月3日,长五火箭首飞成功。此次长五火箭帅气亮相意味着我国长征火箭实现升级换代,也为后续高轨大型卫星、深空探测器发射和载人空间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到深空探测,就不得不提两位比较出圈的深空探测器:去月球挖土的嫦娥五号和去火星漫步的天问一号,它们都是搭乘长五火箭这辆星际快车前往太空。
2020年7月23日
长五遥四火箭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深空探测序幕。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11月24日
长五遥五火箭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表面。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返回地球,这次任务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实现了五项“我国首次”。
新构型新任务,生来就为空间站
2020年5月5日,长五B火箭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飞成功。
作为长五火箭的“胞弟”,长五B火箭可以说是专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一型新型运载火箭。
2021年4月29日,长五B遥二火箭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天,向未来!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日前发布,除了系统介绍2016年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工程和科学应用外,也介绍了未来5年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2022年,“天宫”空间站将转入建造阶段,中国航天将继续开启“超级模式”,这个“冰墩墩”将在太空留下更多足迹。据了解,全年载人航天工程总计安排了6次载人航天发射,先后将由“长征七号”遥五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长征二号F”遥十四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长征五号B”遥三发射“问天”实验舱、“长征五号B”遥四发射“梦天”、“长征七号”遥六发射“天舟五号”、“长征二号F”遥十五发射“神舟十五号”。
火箭家族的“冰墩墩”就要上班了。新征程上,它又将携着我们的航天梦去往多远的地方呢?
综合来源:光明日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我们的太空等
视频:付冬丽
图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宣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393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