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猫狗追自己尾巴很可爱?它们可能是患了强迫症!

猫狗追自己尾巴很可爱?它们可能是患了强迫症!

时间:2022-07-07 07:06:3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物种日历 栏目:头条 阅读:39

家里有猫猫狗狗的你们,应该对这种行为并不陌生吧。

图片

日历娘同事家的小猫,尾巴是永动型玩具|麦麦

时不时地,自家毛孩突然就对自己的尾巴感兴趣,摸一摸玩一玩还不够,还会追着自己的尾巴疯狂转圈,好像完全忘了尾巴是自己的一部分一样。网络平台上,这类视频也大受追捧:主人分享自家猫猫狗狗的追尾巴视频,弹幕或者评论直呼“可爱!”、“这才是尾巴的真正用法”。

你嘲笑动物追尾巴傻的时候大概没想到,还有人专门做追尾巴行为的研究呢。有人还通过观看和分析Youtube上的所有狗追尾巴的视频,发布了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论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行为,又为什么那么值得研究呢?

Waltz, Op. 64 No. 1 in D-Flat Major "Minute Waltz" (降D大调华尔兹,作品64第1首 “一分钟华尔兹”)

肖邦的小狗圆舞曲,是他看到小狗追尾巴而受启发写的……

理性来说,尾巴是身体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需要先搞清楚的是,当猫狗在追逐自己的尾巴时,它们在“想”些什么。它们是不是不知道尾巴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把尾巴当做假想的猎物或敌人去追逐或攻击了?

对,但不完全对。

图片

猫旋风|Giphy

从解剖结构来看,猫狗无疑是对自己的尾巴有充分的掌控感的——甚至可以说,就跟我们能感受、操控自己的双手一样自如。

以狗为例,狗的尾巴上不仅遍布着丰富的肌肉和血管给养,尾椎骨上还有尾神经。尾椎实质上是脊柱的延伸,因此,尾椎骨上分布的尾神经也属于脊神经(spinal nerves)的一部分,直属上司就是我们熟悉的中枢神经系统。尾巴已经退化的人类只有1对尾神经,但狗却则有4~7对。尾神经的延伸包括众多的肌支(muscular branches)和皮支(cutaneous branches),前者用来控制尾部肌肉运动,后者则负责将尾巴皮肤上感知到的刺激传递给大脑。

图片

狗狗的尾椎骨上有丰富的尾神经|《米勒氏犬体解剖学》

简单来说,对于从尾根到尾尖的各个部分,这些尾巴星人既可以感知也可以控制从尾根到尾尖的各个部分,而且微操了得。

即使不知道这些,我们也常看到猫狗灵活地操控尾巴来保持平衡、表达情绪等等,它们被踩到尾巴之后也会有明显的痛感。这些都说明,动物它们在理性状况下,不会不知道尾巴是自己的一部分。

但,非理性情况下……

之所以强调“在理性状况下”,是因为猫狗在疯狂转圈追尾巴的时候,其实多少都处在一种“非自控”的状态。换一种说法,这是来自它们祖先的“野性的呼唤”。

猫和狗的祖上都是“猎人”,因此它们骨子里就有捕猎的本能。在野外时,幼崽学习父母的捕猎技巧、通过同辈之间的玩乐进行捕猎尝试的行为十分常见。即使家养的猫从小就“社交隔离”,无法从母亲或兄弟姐妹处学习,它们仍然可以在断奶前展现出练习捕猎的行为。这种捕猎行为,其实很多人都见过——当家猫追逐逗猫棒时,其实就是把逗猫棒当成了猎物。

图片

在小猫眼里,逗猫棒就是猎物丨pixabay

对于这种由本能驱使、不需要学习的行为,动物行为学中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固定行为模式”(Fixed action pattern)。

即使从未接触过真正的猎物,当动物处在“捕猎”的固定行为模式中,它们就会自发地对视野里一切类似猎物的移动物产生反应,而这些类似物就包括逗猫棒、毛绒球、飞盘,以及……自己的尾巴!

看到目标的那一刹那,捕猎者的本能就会盖过一切,让它们短暂地忘记对尾巴的理性控制,只为进行这种“生存技能演练”——即使家养的猫狗完全不缺吃的,它们也需要这种“捕猎”的愉悦。这种真实的愉悦感,来自它们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奖励机制。换句话说,猫狗追尾就是一时的“上头”,但回过神来,它们还是自然能从容地控制尾巴为自己所用。

图片

除了学习期精力旺盛的幼崽更喜欢追尾巴之外,猎犬、牧羊犬等曾经身居要职、因此更需要攻击性的工作犬种也更容易追尾巴追个不停| Alona Rjabceva

但可爱的背后,可能是强迫症

就这?捕猎本能延续到今天成为一种玩乐行为,这值得那么多研究吗?

当然不是!在大多数研究中,猫狗追尾巴过于“上头”的行为,其实都被当做疾病来研究,这属于“猫科/犬科强迫症”的典型症状之一。

图片

追尾也有可能是强迫症的症状|Giphy

猫狗的强迫症,和人类的强迫症相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猫/狗心理疾病。患病动物会每天频繁地重复某些行为(其中一个典型的行为就是追尾巴),即使这些行为通常只是消耗时间和能量,却对它们没有任何好处。强迫症一旦严重,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导致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而且,这种重复的状态往往难以被打破的,如果想要强行让动物停下,它们就可能会表现出敌意,甚至会攻击主人。

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通过看油管视频做的研究吗?研究者看的虽然是可爱的视频,却严肃地指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些让主人和观众都一笑而过的视频里,有多少追尾巴的狗狗只是在快乐地玩耍,又有多少其实正遭受着强迫症的折磨?

图片

研究者正是观看这些视频进行研究的|参考文献[2]

通过分析,研究者得到了惊人的结果:在所有狗追尾巴的视频中,56%的小型犬、43%的杂交犬、42%的工作犬或猎犬都显示出“难以被转移注意力”的状态,有的则是主人在视频中提到“每天”、“停不下来”、“看到吃的都不吃”之类的字眼,这些都意味着它们得了强迫症。另外,还有5个视频中的狗狗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尾巴受伤、脱毛等损伤,这很可能是强迫性追尾导致的。

然而,不论这些狗狗追尾的严重程度,这些视频下都没有哪怕一个评论在担心它们的健康状况,最多的评论是“好笑”或“可爱”,甚至那些追尾巴停不下来、其实最有可能已经得病的狗,更容易得到“好蠢”的评论。

实际上,那些真正情况严重到被带去医院的猫狗,通过普通的行为矫正已经很难治疗了。它们可能会被主人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甚至被遗弃或者被安乐死……可是,如果主人们能够及早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及早就医治疗,宠物们还是有很大概率可以恢复身心健康的。

图片

给宠物创造一个尽量有趣的环境|Giphy

当然,如果你家里也有爱转圈的宝子,你也不用太过担心。从导致猫狗强迫症的因素来看,除了先天如品种、基因等影响因素之外,后天的成长环境也同样重要。

当猫猫狗狗受到压力或者感到无聊,它就会产生焦虑,从而触发追尾巴这种奖励性行为来缓解焦虑。次数多了之后,动物尝到这种行为的甜头,触发的焦虑阈值越来越低,直到最终就会发展成强迫症,影响日常生活。

所以,如果你已经给了你家的宝子一个快乐无忧、安全又有陪伴的生活环境,就可以自信点——它们追尾巴,多半只是真的在自娱自乐啦!

参考文献

[1] Ahola, M. K., Vapalahti, K., & Lohi, H. (2017). Early weaning increases aggression and stereotypic behaviour in cats. Scientific reports, 7(1), 10412.

[2] Burn C. C. (2011). A vicious cycl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anine tail-chasing and human responses to it, using a free video-sharing website. PloS one, 6(11), e26553.

[3] Cecchetti, M., Crowley, S.L. and McDonald, R.A. (2021), Drivers and facilitators of hunting behaviour in domestic cats and options for management. Mam Rev, 51, 307-322.

[4] Evans, H. E., de, L. A., & Miller, M. E. (2013). Miller's anatomy of the dog. St. Louis (Mo): Elsevier Saunders.

[5] Fixed action pattern. (2021, November 10) . In Wikipedia. Retrieved January 26, 2022,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xed_action_pattern[6] Overall, K. L., & Dunham, A. E. (2002).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in dogs and ca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126 cases (1989-200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21(10), 1445–1452.

[7] Tail Chasing. (2021, September 27). In Wikipedia. Retrieved January 26, 2022,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il_chasing

[8] Thalmann O., Perri A.R. (2018) Paleogenomic Inferences of Dog Domestication. In: Lindqvist C., Rajora O. (eds) Paleogenomics. Population Genomics. Springer, Cham.

[9] Tiira, K., Hakosalo, O., Kareinen, L., Thomas, A., Hielm-Björkman, A., Escriou, C., Arnold, P., & Lohi, H. (2012).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compulsive tail chasing in dogs. PloS one, 7(7), e41684.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41684

作者:yab

编辑:麦麦

图片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397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物种日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