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天哪!这些人怎么往海里倒屎?!| 自然小喇叭

天哪!这些人怎么往海里倒屎?!| 自然小喇叭

时间:2022-07-07 07:06:5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物种日历 栏目:头条 阅读:37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我们搜罗了这些好玩的研究:人造鲸屎、刚刚孵化的幽灵鲨鱼、自带导航的北象海豹、打高尔夫的凤头鹦鹉、长着超短手手的恐龙。

人造鲸屎

最近,科学家们将开始一项神奇的试验:在海洋里加入人造的鲸屎。

图片

抹香鲸 | Gabriel Barathieu / Wikimedia Commons

鲸的粪便有啥用?其实,鲸排便的过程,无形中为海洋施了肥。鲸提供的天然肥料,可以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这些浮游植物又能养活数十亿条鱼;浮游植物还会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吃了它们的鱼类死亡后沉降到海底,碳也会在海底沉积,不再进入碳循环,这被称为生物泵(biological pump),是清除温室气体的好方法。

图片

鲸屎富含铁元素,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 | L. Flores-Cascante et al., 2012

然而,在上个世纪鲸鱼被大量捕杀后,海洋中鲸的粪便也减少了,科学家不得不开始研究替代方案——人造鲸屎。

人造粪便用啥材料做呢?研究者说,他们正在考虑使用富含铁元素的沙子或者火山灰,总之,最终人造粪便将含有硝酸盐、硅酸盐、磷酸盐和铁的混合物。他们还打算将一种工业废料——稻壳来充当木筏,把人造粪便运送到海面上。

不过,海洋里可不能随意倾倒材料,必须遵守严格的法规。因此,这个实验目前只在印度西海岸小规模进行,只持续三周。科学家们觉得,等到鲸的种群能够慢慢恢复,我们就不再需要人工鲸屎了。

图片

飘在海中的鲸屎(甚至有点好看?) | Franco Banfi / Nature Picture Library

“幽灵鲨鱼”宝宝

在新西兰南岛附近,研究者发现了一条刚刚孵化的“幽灵鲨鱼”(Ghost Shark)。

图片

刚孵化的幽灵鲨鱼宝宝,像个外星生物 | Brit Finucci

它是在调查别的商业鱼类时意外落网的。它的身体是半透明的凝胶状,有着大大的黑眼睛。在卵囊里,胚胎会消耗蛋黄来获得能量,因此,刚孵化不久的它,肚子里还满是蛋黄。研究者认为,它很可能属于已经发现的50多个幽灵鲨鱼物种之一。

幽灵鲨鱼长得为啥不像鲨鱼?其实,它们并不是真正的鲨鱼,而是鲨鱼和鳐鱼的亲戚,属于兔银鲛属。名字中有“幽灵”,是因为它们长相诡异,宛如海底鬼魅。幽灵鲨鱼的构造也十分奇特,它们的全身都是软骨,没有骨头。

图片

深海里的幽灵鲨鱼 | NOAA / Wikimedia Commons

发现这条幽灵鲨鱼宝宝,研究者们都觉得非常惊喜。幽灵鲨鱼的卵囊会在海底发育和孵化,体积小,又在深海,几乎不可能见到。目前人们收集到的个体几乎都是成年标本,大家对幽灵鲨鱼的幼体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计划对这个幽灵鲨鱼宝宝进行基因测试,确定它属于哪个物种。接下来,他们就可以将幼体和同一个物种的成年个体进行对比,研究幽灵鲨鱼在长大的过程中,颜色、大小和饮食习惯是如何变化的。

鹦鹉打高尔夫

在这个“迷你高尔夫球场”里,鹦鹉必须先将小球扔进场内,再用木棍把球推到对应的位置让其掉落,装置的侧边才会掉出坚果。参与测试的11只戈芬氏凤头鹦鹉(Cacatua goffiniana),有5只都完成了测试。它们用不同的部位挥杆,但最终都吃到了坚果。

图片

三只鹦鹉使用木棍的方式各不相同 | Antonio J. Osuna-Mascaró et al.

对鹦鹉而言,打高尔夫是了不起的成就:这种复合工具使用的案例在动物界十分稀少。研究者之所以进行这项实验,是因为一只名为Figaro的鹦鹉。他们偶然观察到这只鹦鹉丢下一颗石子,然后又用木棍将其取回。在测试中,Figaro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它不仅是唯一一只在首轮就解题成功的鹦鹉,而且在第二个回合还学会了作弊——它用木棍当作杠杆晃动“球场”,不用推球进洞就得到了坚果。

自带导航

科学家发现,北象海豹(Mirounga angustirostris)是一种自带精准导航的动物。

图片

北象海豹 | Frank Schulenburg / Wikimedia Commons

每年,怀孕的雌性北象海豹都会离开海滩,跋涉1万公里左右寻找食物。在北太平洋东部度过大约240天后,它们将返回繁殖地的海滩上,并在抵达后的5天内分娩。奇妙的是,相比离海滩近的象海豹,离海滩远的象海豹会更早开始它们的迁徙之路,似乎它们也知道自己需要更多时间到达目的地。

图片

北象海豹妈妈和幼崽 | Brocken Inaglory / 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者想知道,散布在海洋里的象海豹,到底怎么决定出发回海滩的时间。2004年至2015年间,他们标记并追踪了108只成年的雌性北象海豹,收集了126次完整迁徙的数据。结果发现,象海豹什么时候启程回海滩,和觅食成功与否、体脂率的大小没有关系。它们似乎明确地知道自己离几千公里外的家乡到底有多远,而且还知道从这里回到海滩,需要花多少时间。

研究者希望能在未来搞清楚,北象海豹到底靠什么线索来确定自己的方位,并在正确的时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能更了解它们,也就能更好地保护它们的种群。

恐龙也有小短手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恐龙的头骨,然后就认定人家——长着完全没用的小短手!

在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个距今7000万年的恐龙头骨,这个新发现的物种被命名为 Guemesia ochoai ,属于阿贝力龙科。

图片

这种刚发现的恐龙,长得很可能像这位它的阿贝力龙科亲戚——长了角的Carnotaurus sastrei。不过,Guemesia ochoai并没有角,但很可能长着同款小短手 | Fred Wierum / 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者认为,Guemesia ochoai 很可能和它们的阿贝力龙科亲戚一样,有着非常短小的前肢,这对前肢已经极度退化,平常就垂在胸前,不能弯曲,也不能抓握——这甚至比不上霸王龙的小短手!有研究表明,霸王龙的小短手,在捕猎的时候还是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的。

虽然有两只废物手手,但阿贝力龙科动物能靠头骨和下颚来制服猎物——它们的实力可不容小觑,甚至可以捕食泰坦巨龙。

图片

泰坦巨龙是巨大的食草类恐龙,体长能达到30多米 | Nobu Tamura / Wikimedia Commons

不过,Guemesia ochoai和其他阿贝力龙科动物有两个重要的区别:它没有角,后者的头骨却大多是长角的;它生活的地方,位于目前的阿根廷北部,但是后者大多数生活在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说明阿贝力龙科的动物能适应不同的生态系统。

和它生活在巴塔哥尼亚的亲戚相比,Guemesia ochoai的头骨前部多了一排排小孔,可以让它将血液输送到皮肤表面,释放热量来降低体温。科学家认为,这正是这个物种适应当地的温暖气候的结果。

参考文献

[1]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309262-scientists-want-to-restore-the-oceans-with-artificial-whale-poo/

[2]https://www.livescience.com/ghost-shark-hatchling-new-zealand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05529-9

[4]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2)00042-2

[5]https://www.livescience.com/new-armless-carnivorous-dinosaur

作者:猫吞,麦麦

编辑:麦麦,窗敲雨

图片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399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物种日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