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骗你,画蛇真的可以添足!
时间:2022-07-07 07:11:06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物种日历 栏目:头条 阅读:41
日历娘温馨提示
本文配图有蛇出没,蛇恐朋友请小心查看
如果用一个成语描述下面这张图,那一定是——画蛇添足。
对于Najash属蛇类的艺术复原图|Raúl O. Gómez
但这可不是画蛇添足,长脚的蛇一度是真实存在的。在漫长的演化中,为了生存,蛇才逐渐丢掉了四肢,甚至变成了头骨关节松松散散的“异类”。
画蛇可以添足
2003年,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史前蛇类的化石。这条蛇其貌不扬,却拥有一对发育完全的后肢。这条蛇生活在距今约9000万年的晚白垩纪,被古生物学家命名为黑河圣诱蛇(Najash rionegrina)。
黑河圣诱蛇化石,左滑可见对骨骼的标注,fem即为femur(股骨)|Hussam Zaher
黑河圣诱蛇化石,给蛇类演化历史补上了一块重要拼图,关于这块化石的论文于2006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此前,人们虽然也认为蛇在演化过程中丢掉了四肢,却一直未能找到陆地上的证据。古生物学家一度猜测,现代蛇的祖先可能是在水中失去了四肢,它们上岸的时候就已经没有脚了;长有四肢的巨型海洋爬行动物沧龙,也因而被认为是蛇的祖先。
但黑河圣诱蛇是在陆地沉积物中被发现的,它们生活在陆地上,这推翻了之前的假说,证明蛇的陆地祖先也可以长脚。另外,黑河圣诱蛇不仅保留了后肢,还是被发现的第一条拥有骶骨的蛇,这块骨骼支撑着骨盆和后肢。
对黑河圣诱蛇的艺术复原|Jorge Gonzalez
黑河圣诱蛇是目前发现的最接近蛇类四足祖先的蛇之一。2015年,《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声称,找到了有史以来第一种长有四条腿的蛇;但后续研究认为,这种生活在1.2亿年前的“古四足蛇”,应该被归类于蜥蜴而非蛇。
生活在1.2亿年前的Tetrapodophis amplectus,应该是一种蜥蜴而非蛇|Jorge Gonzalez
“自闭”造就细长身材
如果现代蛇见到圣诱蛇,大概会觉得这些有腿的祖先十分奇怪。但实际上,圣诱蛇的体态与现存的一些脊椎动物非常相似。例如,一些种类的石龙子只有很短小的四肢;双足蚓蜥、两栖动物大鳗螈、两栖鲵则都只有短小的残存前肢。
而且,这些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营穴居生活。细细长长的身躯非常适合在沙土或淤泥下挖掘前行,而短小的残存肢体则可以将泥土从洞穴中蹬踢出去,防止堵塞洞道。
五趾双足蚓蜥Bipes biporus保留了一双小小的“手” | marlin harms / Wikipedia
学名Chalcides chalcides的石龙子,又小又萌的腿 | Hjvannes / Wikimedia Commons
现存蛇类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盲蛇下目,也是在泥土中钻洞穴居、以昆虫和其他土壤中的小无脊椎动物为食的。
古生物学家认为,蛇类在中生代的祖先也是这样穴居的动物。当时,为了躲避地面上恐龙、陆鳄和其他古爬行类的威胁,一些蜥蜴被迫钻入地下。为了适应在泥土中挖掘穿行的生活,它们的四肢、肩带、胸骨和骨盆逐渐退化消失,逐渐演化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蛇类。
走向地下的极致演化
蛇类对于穴居生活的适应性演化,可不仅仅是失去四肢这么简单呢~
为了在狭长的体腔中容纳内脏器官,蛇左侧的肺叶萎缩并失去功能,在比较进步的种类身上甚至完全消失。与此同时,右侧的肺叶则非常发达,长度可达蛇体全长的三分之一,肩负着呼吸和贮存空气的功能,使得蛇类能够长时间潜伏在水下或缺氧的地下。而且,蛇类的肾脏和生殖腺也不像大多数脊椎动物那样左右对称。
蛇类内脏示意图,4为萎缩的左肺,5为右肺|Uwe Gille / Wikimedia Commons
蛇类的眼睑也特化成了一片不能活动的透明眼鳞,覆盖在眼睛上,就像护目镜一样保护它们的双眼不被砂砾石块划伤。所以,其实蛇是始终睁着眼睛的,只是戴着一副“泳镜”。
蛇既然失去了四肢,它们的行动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
动作迟缓的咝蝰Bitis sp. | ojatro / youtube
蛇的颈椎和尾椎数量都较少,身体却非常长。数量繁多的肋骨不与胸骨相愈合,在肋皮肌的牵动下可以独立活动。同时,蛇的腹部有一列特化的扩大腹鳞,皮肤也较为松弛,在肋骨和肋皮肌的牵动下就像迈开无数双小脚,拖动躯体前进。再配合身体的扭动,蛇类就能在地面快速灵活地爬行了,甚至能利用腹鳞固定爬上光滑的树干或垂直的岩壁。
由于在运动中完全不需要四肢的参与,现存蛇类的后肢和骨盆都已经几乎完全消失了,只有蟒科和蚺科拥有被称作“残足”的后肢和骨盆的残迹。雄性的蟒蚺在求偶时会用残足摩擦搔扒雌性的皮肤,“说服”对方与自己交配。
柏氏树蟒Simalia boeleni残存的肢体痕迹 | Mokele / Wikipedia
为了吃饭,松松脑袋
同样发现于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恐蛇(Dinilysia patagonica),生存的年代比圣诱蛇晚了500万年。和“前辈”相比,恐蛇不仅四肢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头骨的各个关节也变得更加松散和灵活。
对于蛇类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适应性特征:由于失去了四肢,蛇类在进食时无法像巨蜥和鳄鱼那样将猎物撕碎肢解,而是必须将其整个吞下。松散灵活的头骨,使得它们能够吞食比自身体型大得多的猎物。
蛇吞食鼠的热能图|Arno / Coen
巨蛇科在吞食能力上更上一层楼。这类蛇出现于白垩纪,并一直生存到新生代,它们当中的一些大中型种类甚至能捕食大型恐龙的幼崽和小型恐龙。
现存的大多数蛇类则拥有可以独立活动的方骨,吞食能力比巨蛇科还要强。大多数常见的蛇类能轻松吞食自己头骨宽度三倍的猎物,一些蛇类甚至能吞下比自身体型还要大的食物。
在加蓬咝蝰Bitis gabonica的胃里,发现了一只完整的红小羚羊Cephalophus natalensis | Jonathan Kirk Warner /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the Gaboon Adder (Bitis gabonica) in South Africa
如今,蛇类蜿蜒滑行的奇异模样,几乎在全世界的原住民文化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们或被当作神灵顶礼膜拜,或被视为恶魔唯恐避之不及。而回望演化的长河,6600万年前的那颗小行星,灭绝了非鸟恐龙、翼龙和绝大多数海洋爬行类;劫后余生的小型哺乳类、蜥蜴和蛙等,在废土上迅速大量繁衍。
同样活过了白垩纪大灭绝的蛇类,正是凭借细长灵活、没有四肢的身体,在茂密植被和狭小洞穴缝隙中灵活行动。“吞天噬地”的灵活大嘴,让它们能够捕食小型猎物;再加上较低的代谢率,让蛇类迅速发展壮大,演化为现代地球上最成功的爬行动物类群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标志,中间缠着蛇的棍子是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手杖
作者:黑鳞鸡冠蛇
编辑:pee pee shrimp,麦麦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415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物种日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辣子鸡与符号问题 | 科学遐思
下一篇:掉入黑洞的东西,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