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里养蚂蚁,见证了一个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2-07-07 07:12:1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物种日历 栏目:头条 阅读:39
我们很多人接触自然的第一课,都是从观察路边的蚂蚁开始。
在北京的道路边,如果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总是能发现一种大小中等的暗红色蚂蚁,在路上飞速地奔跑。在寻找到甜食后,它们会迅速跑回一旁不起眼,但很深的蚁巢,这是华北地区常见的蚂蚁——掘穴蚁(Formica cunieularia)。
而同样的时刻,如果你在广东,也许你会在树上看见一些叶子被粘接在一起,变成一个鼓包,那就是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用幼虫吐的丝连接起来的“叶巢”。
猎镰猛蚁 | portioid / Wikimedia Commons
从侏罗纪的原始胡蜂走下地面,再到如今全世界约15000个物种,蚂蚁的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无疑是成功的。
如今也有许多人,把蚂蚁当成奇特的宠物养在家里,对它们的生活史进行观察。并且经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将一只孤零零的蚁后带成一个兴盛蚂蚁帝国的快乐。
在饲养之前
在气温适宜的雨后,蚁巢里的繁殖蚁会走出巢穴,展开翅膀在空中完成“婚飞”,随后翅膀脱落,雄性的繁殖蚁此时完成了自己生命的任务,走向死亡。而蚁后在主动脱落翅膀后,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挖一个不太深的洞穴进行产卵,随后的时间里,蚁后分解自己翅膀基部的组织提供能量,哺育第一批幼虫。直到第一批瘦小的工蚁破茧而出后,蚁群度过最凶险的阶段,才开始正常运转,这就是蚁后的故事。
日本弓背蚁 | 昆虫学小鱼
新手饲养蚂蚁,可以直接购买小型的蚁群,大概是 1 只蚁后 + 20 余只工蚁,这是我个人认为最能体会到乐趣,同时也最不易失败的阶段。
蚂蚁看似生命力顽强,却不会比其他的宠物更好养。野生的蚂蚁,可以通过自己在地里打洞的深度,调节自己生活的温度和湿度。但是家养的蚂蚁的巢穴是人为提供的,没有办法做到这样。所以你需要调节的变量会有四个:温度、湿度、光照、食物。
选择饲养的蚂蚁种类
不同蚂蚁的食性不同,比如猛蚁亚科的蚂蚁是纯肉食性的,例如我国南方的猎镰猛蚁(Harpegnathos venator)和我国北方的扁头猛蚁(Ectomomyrmex spp.);而收获蚁属(Messor spp.)的蚂蚁会吃种子。
不同的蚂蚁喜欢的蚁巢也不一样。我在家饲养过前文中树栖型的黄猄蚁,结果出现了它们手拉手搭成“蚁桥”横跨水域“越狱”,跑得家里到处都是的惨剧。虽然越狱能力特别强的蚂蚁属于特例,但是在蚁巢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密闭一般是没错的。
越狱大师黄猄蚁搭成“蚁桥” | Wikimedia Commons
这里推荐几种适合新手的蚂蚁:
首先是弓背蚁属的中亚弓背蚁(Camponotus turkestanus)和费氏弓背蚁(C. fedtschenko,商品名:黑金土耳其、全黄土耳其),此外尼科巴弓背蚁(C. nicobarensis)也是一个值得饲养的物种。很多人推荐的日本弓背蚁(C. japonicus),但它们在小群时容易受到震动的影响而“炸群”,在此不做推荐。
我从去年7月开始饲养的一群中亚弓背蚁 | 远夏
推荐这几种弓背蚁的理由是,它们不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相对容错率高。而且喜食甜食的弓背蚁,可以在喂食区里放一小块冰糖从而实现“挂机喂养”,只要温度合适,蚁后繁殖很快,即使是新手,也能够享受蚁群“儿孙满堂”的感觉。
切叶蚁亚科的工匠收获蚁(M. structor),只要在蚁群的喂食区放少量喂鸟的种子或者小米,一样可以实现“挂机喂养”,不过种子不要放多了,不然工蚁容易重复搬运它们而死亡(收获蚁饲养者们发现,如果“存粮”太多,收获蚁会把它搬进巢又搬出去,反复重复,直至累死,简直就是守财奴)。
家里的一窝工匠收获蚁,注意到蚁巢里吃剩了一半的小米了吗?| 远夏
但是无论您饲养的是收获蚁还是弓背蚁,如果想要让蚂蚁繁殖得又快又好的话,适当的蛋白质补充是必要的,比如一点点鲜虾的肉,或者切断的面包虫,对蚂蚁而言都是很不错的蛋白质来源。
蚁巢的选择
市面上蓝色凝胶状的“蚂蚁工坊”不适合蚁群生存,可以首先排除。对于小群落,一根造价低廉的铺地试管就很不错了。如果一群发展到20只工蚁以上,就需要为它们考虑换一个更大的巢穴了。蚁巢有石膏,加气砖,亚克力玻璃,3D打印,试管等多种形式。
一根平平无奇的铺地试管,只要做好固定,就是新生蚂蚁群落最好的家 | 远夏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太多选择,大家都使用石膏巢来饲养蚂蚁,如今我使用的蚁巢多是3D打印的,还有各种新型蚁巢。不同的蚁巢之间各有优劣,但要遵守一个大原则,不要把蚁群换到过大的蚁巢中去!太大的环境会使蚂蚁过度紧张,减少繁殖。最适宜的蚁巢是比当前蚁群容纳量稍大一些。
只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食物,蚂蚁并不难养,不过在观察它们的时候,记得要减少震动等对它们的打扰哦。
只要有心,很容易就能在自己家里见证一个蚂蚁帝国的壮大。
作者:遠夏
编辑:pee pee shrimp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419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物种日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