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身体机能完全解体,临界测试有多危险?辐射伤害为何没得救?

身体机能完全解体,临界测试有多危险?辐射伤害为何没得救?

时间:2022-07-07 07:15:1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学信仰 栏目:头条 阅读:44

原子弹的威力无需多言,因为历史已经向我们作出了证明。

但人们只知道原子弹爆炸时威力无穷,却不知道制造原子弹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原子弹制造过程中的临界测试,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那么临界测试到底有多危险呢?辐射伤害为什么没得救呢?让我们从二战晚期说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美国向日本本土先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但实际上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不仅准备了两颗原子弹,还有第三颗。日本抓紧时间投了降,这第三颗就省了下来,于是也就为后面两起惨烈的事故埋下了伏笔。

美国投掷的两颗原子弹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与现在所制造的原子弹相比,可是差了不少。

美国自然也明白原子弹的威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于是在二战结束之后便对剩下来的那颗核弹展开了研究。想要提升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就必须要使其达到最佳的爆炸效果,而要想达到最佳的爆炸效果,就必须要设法弄清楚核弹爆炸所需要的裂变材料的精确数字。因为裂变材料少了,核弹则难以引爆,而裂变材料多了,原子弹直接就爆掉了,所以必须要搞清楚引爆核弹的临界点,而且临界点越精确,原子弹的爆炸效果就越好,而要了解临界点,就必须要进行临界测试。

临界测试简单来讲就是要人工操作反射器并查看需要多少中子反射才能确保核心接近临界点。

这个实验对于控制精确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稍有纰漏就可能导致临界事故的发生,而这可怕的事故还真就发生了,而且不止一次。第一次事故发生于1945年8月,此时日本还没有正式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但美国已经开始使用第三颗原子弹所需要的亚临界质量钚球进行新一轮的研究测试了,而第一个受害的人就是名为哈里的研究人员。哈里是一名性格谨慎的研究人员,事故发生前,他正在通过堆叠碳化钨砖的方式来构建中子反射器,就在他添加最后一块钨砖的时候,系统发出了警报,预示着存在超临界的风险。

哈里是一位严守操作流程的研究员,他马上将钨砖收了回来,但此时意外发生了,钨砖不小心掉进了钚球中心。

这下要出大事了,好在哈里没有慌乱,即刻手动拆掉了碳化钨堆,阻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但他自己也因此而受到了超高剂量的辐射,在之后的25天中,哈里受尽了磨难,过量辐射使得他全身的DNA断裂,最终死状惨不忍睹。哈里的事故为美国敲响了警钟,一个新的安全规定马上出台了,那就是在进行临界实验的时候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研究人员参与。第二个受害者是曼哈顿计划的主要参与人员,他的名字叫做斯洛廷,他与哈里既是同事,也是好友,但他们的性格却并不相同,斯洛廷是一个胆子很大的研究员。

也许是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充分的自信,在过往的研究过程中,斯洛廷就经常违反安全规定,但每一次都能够凭借自己高超的技术化险为夷,不过这一次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1946年,斯洛廷与7名研究员一起对那颗钚球进行临界测试,在实验过程中,斯洛廷直接使用自己的左手抓住半球,并用螺丝刀保持半球分离,结果螺丝刀不慎掉落导致半球上半部分直接掉了下来,引起了临界反应。事故发生后,斯洛廷迅速用自己的身体盖住了整个临界测试堆,他以自杀式的行为成功避免了同行的7位研究员接受过量的辐射。

最终斯洛廷的身体机能完全解体,9天后便离世了。

辐射伤害为什么这么恐怖,还无法救治呢?因为我们的所有身体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合成依赖于DNA的转录复制,而DNA又是由各种分子结构所构成的,电离辐射会直接导致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电离为自由态。原子与分子的结构遭到了破坏,DNA就会发生断裂,进而细胞就无法合成,所以身体组织的细胞只有死亡,没有新生,最终只能走向死亡。当然了,小剂量的辐射并不会给我们带来致命的损伤,身体也能够实现自我修复,但如果是超大计量的辐射则会导致全身DNA断裂,这种损伤就是不可逆的,自然也无法救治。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sunmonarch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432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学信仰,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