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来跑去跑来跑去!这些鸟为什么要在危险边缘反复试探?
时间:2022-07-07 07:21:3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物种日历 栏目:头条 阅读:49
2016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了一部动画短片《鹬》,很多人都被动画中的小鸟萌翻了。
《鹬》| pixar
一些中文资料把这只小鸟翻译成“矶鹬”,这是不对的。影片的英文名“Piper”是对“Sandpiper”的简写,Sandpiper是丘鹬科(Scolopacidae)鸟类的统称,而动画的主角的真实身份是一只三趾滨鹬(Calidris alba)。
这种小鸟最大的萌点,莫过于“冲浪”——它们会随着潮起潮落而在沙滩上来回奔走。(点击视频,来看看三趾滨鹬集体冲浪~~)
在海滩上来回奔跑的三趾滨鹬 | 费舍尔·阿福,授权素材
那么,三趾滨鹬为什么要追着海浪跑来跑去,“在海浪的边缘试探”呢?
在海滩上跑来跑去
这其实是三趾滨鹬独特的觅食行为,它们要抓紧海浪退下的宝贵时机赶紧吃一顿。
三趾滨鹬的的英文名叫“Sanderling”,这个词的本意是“小沙子”,因为人们经常会在沙滩上看到它。当海浪退下去时,一些海滩上的底栖生物会冒出头来,这个时候,三趾滨鹬用小碎步急冲过去,在湿润的海滩上觅食;而当海浪拍过来时,它们又紧急向相反的方向折返,如此往复。在北美的三趾滨鹬非常喜欢以一类名叫“鼠蝉蟹”的动物为食,不过这类动物在我国并不常见。
鼠蝉蟹 | jkirkhart35, CC-by-sa-2.0
南太平洋的一些三趾滨鹬种群,有着一套高效的进食策略。为了在潮水退下的短暂时间里吃得更多,它们会迅速地一口吞下较小的贝壳;而稍大一点的,则会吃掉贝类露在外面的斧足或进出水口。说不定,这些被吃掉的肉还能长回来——三趾滨鹬就这样把贝壳当韭菜割。
三趾滨鹬:在边缘试探 | Andrew Weitzel, CC-by-sa-2.0
我们将海洋平均大潮低潮线,至平均大潮高潮线之间的地带称为潮间带(也就是潮水最低和最高的位置之间),这是一个底栖生物极其丰富的地带。当潮水涨上来之后,潮间带被海水淹没,三趾滨鹬会向上退到更高的潮上带,对于鸻鹬来说,这个区域称为“高潮栖息地”,在这个区域,三趾滨鹬也会以一些近水昆虫为食。而在北极苔原的繁殖地,三趾滨鹬以这里的昆虫和植物为主要食物。
在动画短片中,三趾滨鹬的巢是海边沙滩上挖出来的一个坑,但事实上,典型的三趾滨鹬的巢通常位于苔原上的碎石、苔藓地带,巢中垫有苔藓、地衣、枯草和树叶。
三趾滨鹬与雏鸟 | ©Jeroen Reneerkens 授权素材
研究三趾滨鹬的Jeroen Reneerkens博士明确地告诉我说:你永远无法在海边的沙地上找到三趾滨鹬的巢,它们的巢离海边都很远!短片里的这种设定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建构一个故事,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嘛。
“鹬”是个什么模样?
鹬是丘鹬科的鸟类简称。“鹬蚌相争”这个成语家喻户晓,所以“鹬”这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大概没有鹬具体的形象。这是一类小型涉禽,体型最小的和麻雀差不多大,大的比鸽子大一些。鹬类腿和嘴较长,适合在水边活动,多在水中或泥滩上寻觅食物,但鹬类的形态各异,取食的深度和食物的种类各异。还有一类鸟是鹬类的亲戚,一般嘴要短一些,称为“鸻类”,两者合称为“鸻鹬”。
腿长非常优越的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 | Charles J. Sharp / Wikimedia Commons
三趾滨鹬隶属于滨鹬属(Calidris),顾名思义,是喜居于海滨的鸟类。滨鹬类都是候鸟,很多种类的迁徙路线要横跨半个多地球。虽然滨鹬也会依靠其它生境进行迁徙中途的补给,但潮间带所承载的滨鹬的数量和种类都是最多的,是滨鹬最重要的加油站。
一群小圆球 | Michel Langeveld, CC-by-sa-4.0
滨鹬家族的成员也是形态各异,最大的大滨鹬(C. tenuirostris)体长达到28厘米,而小滨鹬(C. minuta)只有13厘米左右,极危物种勺嘴鹬(C. pygmaea)长着一张形状像勺子的嘴,其实它也是滨鹬家族的成员。
三趾滨鹬在滨鹬中也算是另类,绝大多数的鸟类都是四个脚趾,而三趾滨鹬的第四个脚趾已经彻底退化消失。不过作为一种水鸟,并不需要第四趾与其它三趾完成抓握,其它滨鹬的第四趾也很小,可能是因为过于发达的第四趾会影响在海滩上快速跑动。
三趾滨鹬的第四趾已退化 | 刑小天
浪迹天涯的三趾滨鹬
三趾滨鹬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鸻鹬之一,除了南极洲,其足迹几乎遍布各大洲的沿海地区,少数个体也会出现在内陆地区。在我国,三趾滨鹬主要是旅鸟,在春、秋两个季节迁徙经过我国东部沿海,也有少部分个体会在华南沿海越冬。迁徙经过我国的个体,繁殖于北极苔原地带,主要越冬于东南亚和大洋洲,最远迁徙距离可达10万公里,接近北极到南极的距离。
三趾滨鹬的非繁殖羽和幼鸟呈现灰白两色,而繁殖羽上身呈红色,春季,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同时看到不同程度繁殖羽的个体。
处于繁殖羽不同阶段的三趾滨鹬,红色羽毛的量有很大不同 | 刑小天
在三趾滨鹬的雏鸟出生后几周,它们就将踏上数千公里的旅程,繁殖地短暂的夏天即将过去,这里又将迎来漫长的的冰封与严寒。每年的8月开始,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陆续可以见到三趾滨鹬的幼鸟个体。
很不幸的是,在我国,三趾滨鹬以及其它各种迁徙鸻鹬类高度依赖的沿海湿地,恰好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带,潮间带和潮上带面临持续的开发占用,尤其是高潮栖息地已经大量地被围垦,或作为其它用途。
原有的高潮栖息地丧失之后,蛎鹬只能挤在养殖塘土堤上度过高潮 | 刑小天
这些鸻鹬类为了完成长距离的迁徙,必须及时补充食物并获得休息,停歇地的丧失让它们更难平安地到达目的地,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的多种鸻鹬类都在面临数量下降的问题,一些种类甚至有灭绝的风险。
想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每年万里迢迢旅行的小生灵将离我们远去,还是挺让人伤感的。当然,现在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我们很有必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对于迁徙鸻鹬最为重要的区域,进行有效的保护,并在一些地带人为构造一些高潮栖息地,使得鸻鹬类能够进行充分的停歇和补给,这样我们就能有机会延缓这些鸻鹬类远离我们的进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的其它水鸟也会因此受益。
参考文献
Castro, Macarena, et al. "Diet selection of Sanderlings (Calidris alba) in Isla Guamblin national park in the Chilean fjords." Ornitologia Neotropical 20.2 (2009): 247-253.
作者:刑小天BirdSeeker
编辑:pee pee shrimp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457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物种日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