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竟然不是同一个物种,我差点就信了
时间:2022-07-07 07:21:4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蝌蚪五线谱 栏目:头条 阅读:50
人类世界常常会撞脸,不是我们分不清,是实在太像了......
动物的世界也可能会撞脸,还会撞衫!不是一个物种,却长成了同一种样子,让我们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
你能分得清吗?
亲缘上毫无联系的动物为何拥有相似的长相呢?这难道仅仅只是巧合吗?
撞脸的:
小熊猫 ·浣熊
小熊猫
浣熊
小熊猫和浣熊体型相近,它们最直观的不同,就是毛色了。在外观上,小熊猫多为红褐色或红棕色,而浣熊也多呈现为黑灰色。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物种,小熊猫属于小熊猫科,而浣熊则属于浣熊科。小熊猫在食性上与大熊猫一样,也喜欢吃竹子竹笋,而浣熊则是杂食类动物,昆虫、小动物和植物的果实,它们都会吃。
小熊猫和大熊猫其实也不是同类的生物,它们与黄鼠狼、臭鼬等关系更为亲密。在我国,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小熊猫的数量日益减少,是一种濒危的物种,在我国属于二级保护动物。
蜂鸟 · 蜂鸟鹰蛾
蜂鸟
蜂鸟鹰蛾
第二对生物是蜂鸟和蜂鸟鹰蛾。它们外形相似,都有着长长的、吸食花蜜的武器。蜂鸟鹰蛾除了没有羽毛外,在外形上、飞行速度上都与蜂鸟十分相近。它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动物,被称为昆虫世界里的“四不象”。它们除了与蜂鸟十分相像以外,还像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觅食,飞行时还会发出“嗡嗡”的声音。但尽管如此,蜂鸟和蜂鸟鹰蛾在生物层面并没有什么关系。蜂鸟属于鸟类,而蜂鸟鹰蛾属于蛾类,要论关系远近,蜂鸟鹰蛾跟蝴蝶才是近亲。
撞衫的:
刺猬 · 针鼹
刺猬
针鼹
对于刺猬,大家肯定不陌生。但身上长刺的不一定是刺猬,还有可能是针鼹。针鼹是世界上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与鸭嘴兽是近亲,雌性针鼹甚至还保留着育儿袋。
虽然同样长着尖刺,但针鼹和刺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物种类。刺猬是食虫类哺乳动物,它们以昆虫或小型爬行动物为食,但是针鼹的主要食物就是蚂蚁和白蚁,跟鸭嘴兽的习性十分相似。除此以外,刺猬有牙齿,属于胎生,每年可以产仔1-2胎,每胎3-6只。但是针鼹没有牙齿,属于卵生,一年只生一卵,繁殖能力较低。
蚯蚓 · 蚓螈
蚯蚓
蚓螈
上面这两种动物长得实在是太像了,感觉都是蚯蚓的近亲。但实际上,下边的动物叫作蚓螈,是一种两栖动物,与青蛙、蝾螈更为亲近。蚓螈属于裸蛇目,它们的四肢已经退化,颜色多样,从黑色到红棕色不等。蚓螈与蚯蚓十分相似,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蚓螈是用嘴巴进食的,并且还拥有眼睛。而蚯蚓则是陆生的环节动物,头部不明显,喜阴避光,人们在生活中较为常见。
蚂蚁 · 蚁蛛
蚂蚁
蚁蛛
第二张图乍一看,绝对没有人能将它与蜘蛛联系在一起。它其实真的是一种蜘蛛——蚁蛛。顾名思义,这种蜘蛛长得很像蚂蚁,虽然它们和蚂蚁都是节肢动物,但是蚂蚁属于昆虫纲,而蚁蛛则是蛛形纲,血缘上相差很远。除此以外,蚁蛛是以蚂蚁和其他小昆虫为食的,它们还可以跳跃和吐丝,与蚂蚁有着不同的生活形态。
蛇 · 蛇蜥
蛇
蛇蜥
蛇蜥,长得像蛇的蜥蜴。它们外观似蛇,但却是一种没有四肢的蜥蜴。它们与蛇最大的差别就是腹部的鳞片不同。蛇和蛇蜥虽然都是爬行动物,但两者关系甚远。蛇栖息的环境多样,有的生活在洞穴中,有的生活在水里,并且蛇的食性复杂,是世界上分布广泛的动物之一。而蛇蜥则多以蚯蚓、蛞蝓、甲虫为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之中。
企鹅 · 大海雀
企鹅,以下图片均来自pixabay
大海雀
企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们生活在南极大陆,属于鸟纲中企鹅目企鹅科。它们被称为“海洋之舟”,能够在零下六十多度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而另一种生物——大海雀,它们与企鹅长得十分相似。它们同样拥有着黑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腹部,人们乍一看非常容易将它们认错。
但是,大海雀与企鹅的关系却很远,它们属于鸟纲中的海雀科大海雀属,与海鸦、刀嘴海雀更为亲近。在繁殖能力上,大海雀每次只能生下一个蛋,繁殖能力极低。它们曾经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周边的各个岛屿上,但因人们对其羽毛的贪恋而惨遭屠杀,目前已处于灭绝的状态。1844年7月3日,最后一只大海雀被杀害,从那以后,人们便再也没有见到过它们的踪影了。
这些仅仅都是巧合?
为什么毫不相干的动物会有如此相似的长相呢?难道这些都仅仅是自然的巧合吗?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趋同进化”和“拟态”的观点。他们认为,造成自然界动物中外形相似现象的原因多为两种,一部分是因为趋同进化,即在类似的生活环境中逐渐演化出相似的外形特征。比如鲨鱼和鲸鱼,虽然属于不同的物种,但在外形上却有相似之处。
鲸鱼
而另一部分则是因为拟态,即生物为了保护自身或处于猎食的目的,去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蚁蛛就是拟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凭借自身与蚂蚁外形的相似性,去进行猎食活动,捕食蚂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中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不同的物种在演化过程中会因为外界的环境而趋向相同或相似的选择,而这总会给人带来许多惊喜和深思。而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
END
审核:朱广思,北京科普作协会员。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小西途说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457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蝌蚪五线谱,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