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要擦屁股,动物却不用?
时间:2022-07-07 07:25:3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头条 阅读:47
这天,你急急忙忙冲进卫生间,猛然发现自己忘了带纸。在你绝望之余,你的猫优雅地走进卫生间,脸上写满了嘲讽。
你蹲在马桶上,一边感受到屁股的凉意,一边愤愤不平:为什么人拉屎一定要擦屁股,动物就不用?
擦屁股,直立行走的代价
首先需要纠正一点的是,动物们也并非完全不擦屁股。
就拿你家的猫咪来说,生命中有10%的时间都在用来“清洁”自己。它的舌头上长满了众多乳突小刺,当猫咪舔舐身体各个部位时,它们就像小梳子一般梳理掉身上的污垢以及寄生虫。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至于人为什么要擦屁股,可能要追溯到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学会用两条腿行走,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
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让人类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拥有了在更广阔领域繁衍的可能性,但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由于脊柱成为了头部、上肢和躯干的承重装置,长期受到挤压,你的腰间盘易出现损伤,变得腰酸背痛。同时,下肢也承担了更多压力,让你饱尝足痛膝伤之苦。
同样,拉屎问题也成为了直立行走的代价之一。
为了保持身体的稳定,防止向前跌倒,人类发展出了强健的臀大肌,包裹住了臀部,位于在臀部正中线的肛门被隐藏了起来,因此在拉屎时,排泄物更易残留在屁股的位置。
长期的污物残留,再加上相对密闭的环境,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易引起肛周瘙痒、肛周湿疹,甚至痔疮等肛肠疾病的发生。所以,你需要擦屁股真的是出于健康需要。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相比之下,靠四足行走的动物就没有这样的烦恼。由于它们的身体躯干和腿形成角度,臀部在拐角处,肛门一览无余,因此在排泄时干净方便,排便后也能通风透气。
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直立行走的确让我们拥有了灵活的双手,使用工具擦屁股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变得轻而易举。
粪便,是它们的珍宝
除此之外,人类需要擦屁股的另一个原因是,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对粪便已经没有了特殊的需要。而对于一些动物而言,这些排出的粪便可能是赖以生存的“珍宝”。
例如,河马在排便时会快速晃动自己的尾巴,让粪便向四周甩开,来保护自己的领地。
而一些中小型的食草哺乳动物,则是把“粪便”当做“家常便饭”。就拿兔子来说,它会在白天排出软便,并迅速吞入这些排泄物,等到晚上时再次排出更为坚硬的粪便。由于软便都被兔子吞了进去,所以你一般见到的都是兔子的硬便。
对于兔子来说,吃掉自己的软便,可以攫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数据表明,兔子软粪中粗蛋白质含量为 230-335g/kg, 其可供应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的15%-22%。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并且,软便的蛋白质中也含有较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兔子们可以从软便中获得83%的烟酸、100%的核黄素、165%的泛酸和42%的维生素B12。
在粮食不足时,食粪还可减少饥饿感。特别是对于在野外生存的兔子来说,在断水断粮情况下,可以延缓生命长达一周。
相比之下,作为人类,我们已经不需要用粪便来划分领地,对食物和营养的攫取也变得很容易,一天吃上四五顿,奶茶、烧烤加火锅,成为了不少人的标配。
卫生纸,人类的救星
可以说,粪便对人类来说成为了无用甚至污秽的象征。
美国学者们认为,对粪便的厌恶可能反映了人类对微生物的一种直觉,而这种直觉减少了我们摄入致病微生物的概率。
但在卫生纸还没发明之前,人们为了去除这种污秽可谓是绞尽脑汁。
由于风俗习惯和气候环境的不同,人们利用起了各种天然材料来进行擦拭,像石头、贝壳、动物皮毛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还发明出了一种类似于马桶刷的工具来擦拭屁股。这种工具由一根棍子和一块浸过醋或盐水的海绵组成。在每次使用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入醋桶中消毒,实现了重复利用。
中国对于卫生纸的使用其实要早于西方一大截。14世纪初时,仅浙江一个省,每年就要生产100万捆厕纸。
而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直到 1857年才拥有了第一批现代商业化的卫生纸。这种卫生纸由马尼拉麻纸制成,呈片状结构。由于浸泡了芦荟汁,卫生纸变得更加柔软,其发明者约瑟夫·C·盖伊蒂甚至还宣称这种卫生纸可以有效预防痔疮。至于我们所熟知的卷筒卫生纸,其实到了1890年才在美国批量生产。
卷筒卫生纸最早在1871年申请专利,1890年开始批量生产 / Hagley Museum & Library
如今的卫生纸已经衍生出棉浆、木浆、草浆和废纸纸浆等多种生产原料,它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数据显示,2018年,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可以用掉141卷卫生纸,而中国人均每年使用掉49卷纸,重达4.4公斤。
没有人能够想象,失去了卫生纸的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
来源:浪潮工作室
本文有水印的图片和封面图均来自版权图库,不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4726.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