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土耳其发现近7亿吨稀土,中国“王牌”稀土不香了?

土耳其发现近7亿吨稀土,中国“王牌”稀土不香了?

时间:2022-07-10 08:42:36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科技报社 栏目:头条 阅读:82

土耳其发现近7亿吨稀土储量引发高度关注,业内专家表示此稀土非彼稀土。会撼动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吗?

整理/新媒体编辑 吕冰心

近两日,“土耳其发现近7亿吨稀土元素”的消息引发热议。按照美国地质调查局2022年最新披露的数据,目前全球稀土储量仅为1.2亿吨。如果在土耳其发现7亿吨稀土指的是储量,那么显而易见将会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该信息是否准确呢?土耳其这一举动会撼动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吗?

6.94亿吨?此稀土非彼稀土

7月5日,土耳其发现大量稀土资源一事引起热议。据央视新闻报道,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表示,在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的贝伊利科瓦(Beylikova)地区发现了6.94亿吨稀土元素,土耳其方面称,预计年内启动工业设施建设。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然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为1.2亿吨。土耳其的新发现居然能让全球稀土储量翻几倍?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权威专家表示,相关数据尚有待核实,6.94亿吨稀土元素可能并非稀土氧化物的储量,而是矿石储量。

业内通常使用稀土氧化物(REO)作为稀土储量、产量和销量的统计口径。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1.2亿吨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指的便是稀土氧化物的储量。其中,中国储量约为4400万吨,占比37%,位列全球第一。

若“6.94亿吨稀土元素”指的是6.94亿吨稀土氧化物,那这相当于全球已探明稀土储量的5.8倍,对现有稀土市场和稀土价格的影响不可小觑。正因如此,土耳其新发现的稀土储量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根据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相关内容原文,其中确实提到了6.94亿吨稀土元素,但并未指明是稀土氧化物的储量还是矿石的储量。而在谈到未来开采计划时,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法提赫表示,“我们将每年处理57万吨矿石,并从加工后的矿石中获得1万吨稀土氧化物(注:有道翻译)。”按照这个折算比例,此次发现的6.94亿吨稀土元素若为矿石储量,则可转化为约1218万吨稀土氧化物。

因此,“矿石储量”只是一个潜在的矿产资源的概念,与实际核实的能变为产能的“稀土氧化物”相比,这两者概念还有很大的区别。取决于矿产资源的生产工艺,一般情况下“储量”比“资源量”会少很多。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权威专家表示,在讨论土耳其新发现储量时,第一要看是矿产的量还是稀土氧化物的量,第二要看矿石品位,第三要看矿石可选性。“我估计它是矿石量约7亿吨。”

土耳其新探明储量的数据尚待进一步核实。需要指出的是,据矿业界报道,稀土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一般一个稀土项目的建设周期需要5到10年,到能够进行生产,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投入。加之目前土耳其也没有完整的稀土冶炼工艺,因此综合判断,这一新发现的稀土矿短期内对全球稀土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

稀土资源到底有多重要?

稀土,其实是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包括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

稀土在国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军事的核心”,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说得具体些,稀土其实就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手机、电脑硬盘、到电动汽车电机,再到医院中的核磁共振机都需要稀土。这些矿物质也可以在催化剂、永磁体和金属合金等关键部件中找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点的无人驾驶车辆、清洁能源和通信系统等领域同样需要稀土。比如装机容量1兆瓦的风能发电机组,需要约171公斤稀土。

在军事领域,它们被广泛用于精确制导武器、卫星和隐形技术。一架美国F-35战斗机需要约427公斤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要消耗高达4.2吨的稀土。

鉴于此,日本、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稀土的研究。

从全球储量来看,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约为1.2亿吨,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越南为2200万吨,巴西为2100万吨,俄罗斯为2100万吨,四国总计占全球储量的86%。

从产量看,据亚洲金属网统计,2021年全球稀土产量约为27.7万吨,中国稀土产量为16.8万吨,为世界第一,占比高达61%。

近年来,随着稀土产品受到世界各国的日益重视,全球稀土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全球新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日益增多,以美国、澳大利亚、缅甸等为代表的多元供应格局已经形成,而产能多点释放对我国稀土市场供给格局形成一定冲击。

我国在稀土冶炼分离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稀土并不稀有,比如地壳中平均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铈,比铜更常见。以前探明的可开采的稀土矿较少,而且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之大,所以才被称为稀土。

因此,中国之所以成为稀土大国,除了以量取胜,更重要的是在开采和提炼环节,积累了相当大的优势。这一切,都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技术的持续攻关和不懈努力。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中国稀土研究和技术的落后几乎白纸一张。我国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精矿,再以几十倍的价格购进深加工的稀土产品。

落后的面貌,逼着中国人自己开发稀土分离技术。

1972年,北大化学系教授徐光宪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分离镨钕。镨钕是稀土中最难分离的两种元素,在当时被公认为世界难题。就在这样的危局下,徐光宪毅然投入到了稀土相关的研究中。

而对于徐光宪来说,这已是他第三次改变研究方向,但只因一个理由——祖国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理由,当年留学美国的徐光宪受到祖国感召毅然回到国内。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中美关系异常紧张,徐光宪和妻子高小霞均感到祖国更需要自己,高小霞毅然中断攻读学位,徐光宪放弃即将到手的工作,夫妻俩人借华侨回国省亲的名义,于1951年乘船回到中国。

国外惯用离子交换法分离镨钕,但产量小,成本高,徐光宪决定另辟蹊径,采用萃取法。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3年后,这个难倒国内外稀土研究员的难题,真的被徐光宪团队攻克了,让中国稀土的提纯度达到了惊人的99.99%。

因为这一技术,中国成功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出口大国的逆袭。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稀土产业累积了一定技术实力,在生产水平上有了长足进步。

如今,我国对世界市场稀土原料供应份额的比例在逐渐下降。而在稀土的开采和提炼环节,中国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优势,大量的稀土原料可以在国内进行深加工,以更高的附加值出口。而且,由于许多国家需要将稀土半成品出口到中国再进行精炼,在这些环节,中国已然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稀土产业集中在中国境内,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家轻稀土分离工厂位于马来西亚,属于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稀土项目都只停留在原矿开采阶段,并没有稀土分离的技术应用。

从整个行业看,我国稀土行业在采选、冶炼分离技术、环保治理方面是整体领先的,可以说是处于“领跑”水平。而在高新技术材料如永磁、储氢、发光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也有声音指出,中国多年的稀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成本。我国应继续推进稀土产业升级,如此,资源就不用廉价外流而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环保上也可以投入更多,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内容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地球知识局、矿业界、 军武次位面等)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566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科技报社,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