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海边出现这些生物,千万别碰!

海边出现这些生物,千万别碰!

时间:2022-07-11 09:37:3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蝌蚪五线谱 栏目:头条 阅读:109

炎热的暑期,不少人喜欢去海边赶海或旅游,不免会玩上一些海上项目,比如冲浪、潜水。

图片

在海里,也是要注意安全的,你不仅要小心鲨鱼,还要提防一些有毒的家伙!

图片

暴雨毒针——水母

水母是既被蔑视又被重视的。被蔑视是因为这家伙是腔肠动物,从构造上来说比我们人类低等得多,身上90%以上都是水。

被重视是因为这家伙虽然低等,但在地球上生活的历史可比人类早多了(最早可追溯至寒武纪);虽然身体大部分是水,但不是水的那极小部分对人类来说是致命的毒物。

【夺命绝招】

水母的上皮肌肉细胞经过漫长的时光已然特化,称为“刺细胞”。其细胞核位于细胞基部,细胞的顶端却长着一个“刺针”,刺细胞因此得名。

刺针连着含有毒液的刺丝囊,一直伸出体表。在水母的体内,像这样的刺细胞至少有上百万个,也就是说它有上百万根毒针,蓄势待发,一旦攻击敌害,便如暴雨一般。水母刺丝囊中所含的毒素主要是某些蛋白质,也有一些低分子化合物,一旦接触人体,有溶血、导致皮肤局部坏死等可怕杀伤力。

图片

【中招反应】

被水母刺伤之后,轻者的伤口一般会出现发热、疼痛等症状,严重者的伤口周围出现斑疹,更严重者的皮肤会坏死。

同时,受伤者会产生轻重不一的并发症状,轻者会觉得头痛、寒战、胸闷和全身肌肉酸痛;严重者会因出现喉咙水肿、支气管发生痉挛而导致呼吸衰弱,最终死亡。

【破招法门】

从预防上来讲,大多数水母身体透明,以漂浮为主,像个幽灵,在海中不易发现,因此我们在海中看到不明透明物体不可随意抓取。

若不幸被水母蜇伤,应尽快清理掉身上的水母触手,在伤口处涂抹稀释的氨水或酒精等碱性溶液,并及时送医。

图片

隐形毒牙——海蛇

此海蛇非彼海蛇,想当年蛇类在白垩纪第一次下海时,如蟒如蚺,全靠力量绞杀;当它们销声匿迹之后,中新世时期,陆地上剧毒的眼镜蛇再次下海,造就了今天的碧波“毒龙”——海蛇。

但不知怎的,自从下了海,海蛇便不再如陆上亲戚那么暴躁了,如同一个温婉的美人一样在海中畅游,但别忘了,它依然是毒美人!

【夺命绝招】

海蛇属于眼镜蛇科,因此也属于前沟牙类毒蛇,这类毒蛇的上颌有一对极小的细沟状毒牙,平时处于闭合状态,隐藏于口腔中,加上不大,所以难以被发现。但沟牙中所含毒液的毒性往往比管牙更致命。

海蛇的毒液毒性远超陆地上所有的毒蛇,其毒液以神经毒为主,可阻断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之功能,中毒者因而会因呼吸肌麻痹而窒息死亡。

图片

【中招反应】

可怕的是,被海蛇咬伤后症状十分轻微,肿痛均无,会出现隐约麻木感,容易被忽视。但1-2小时内,就会出现肌肉麻痹,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四肢麻木,张口困难,牙关紧咬,呼吸局促,最后窒息而亡。

【破招法门】

前面说了,海蛇性格比较温顺,遇到人类一般会主动避开,所以请大家不要作死地去惹人家(民间有句俗话:手不碰蛇,蛇不咬手)。

万一真被海蛇咬了,应切忌因惊慌而狂奔,导致毒素吸收加速。应用吸入器注射器排出毒液,用压力绑带紧绑伤口附近,避免口吸毒液,加紧送医。

图片

“毒”孤一剑——黄貂鱼

如果评选海洋中十大危险生物,有人可能会说大白鲨,有人可能会说虎鲸,甚至还有人想起深海中的巨型头足类动物——大王乌贼等。但是,有一种叫作黄貂鱼的家伙其貌不扬,却被认为是海中最危险的动物之一。

我们来看一组黄貂鱼从古代到现代,从神话到现实的伤人记录,你大概就知道这是多危险的生物了:

(1)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奥德修斯就因为黄貂鱼而丧命;

(2)2006年,澳大利亚著名野外生存家,素有“鳄鱼猎手”美誉的史蒂夫•艾尔文在水下拍摄时,不小心被突如其来的黄貂鱼刺伤胸部,伤及心脏,最终不治身亡;

(3)2018年7月,黄貂鱼出没于英国泽西岛部分浅水区,英国专家发出严重警告,黄貂鱼危险,切勿在此时下水游泳!

图片

【夺命绝招】

成年黄貂鱼体长在1.5米左右,其长长的刺尖端有可怕的倒钩,能够注入毒液。黄貂鱼的毒液和前几种毒王相比,不算是很致命,却能给人造成巨大的疼痛感。这主要是因为其毒素中所含的神经递质血清胺,能够使人体的肌肉发生剧烈的收缩状态。

但是,黄貂鱼的致命并不在毒液,而是倒刺!若被其尖锐的尾刺袭击,倒刺拔出时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命中的是胸部或腹部,即使没有毒液,也会因肌肉组织大面积撕裂而致死。

【中招反应】

伤口处刺痕十分明显,并在毒液的作用下伴有剧烈的疼痛以及流血,然后,带有痉挛感的疼痛会从伤口处波及整个身体。

【破招法门】

黄貂鱼生性温顺,只有在自卫的状态下才会发动攻击。由于黄貂鱼喜欢潜伏在沙泥底部,潜水人员很容易“被动”打扰到它们,因此,应避免在黄貂鱼栖息的浅海泥沙区域潜水。

如果不幸被刺伤,应该即刻在靠近伤口处用止血带进行结扎,同时反复清洗伤口,尽量防止毒液回流,及时送医。

图片

魔毒注射——芋螺

人们喜欢收集五颜六色的贝壳,什么蚌、蛤、螺等,大多数能很轻易得手。这些家伙一般一动不动或移动缓慢,只要注意不被夹到就行。可如果遇到芋螺就要小心了!

芋螺又称鸡心螺,全世界有500多种,全都是肉食性的,而且靠毒液来攻击和防守。

芋螺伤人事件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至今已发生了近百起,因之死亡的有数十人,而且多是在采集芋螺的过程中被攻击的。

图片

【夺命绝招】

芋螺外壳前尖后钝,酷似芋头或鸡心。尖端伸出一根长长的“鱼叉”形结构,那是它的舌齿。舌齿末端中空,其实充当了毒液管道的作用,而毒液管道则连接着可怕的毒囊。芋螺就是靠这个管道将芋螺毒素注射进猎物或敌人体内。芋螺毒素能够作用于肌肉中的电压门控钠、钙、钾离子通道。

更可怕的是,每种芋螺所含毒素数量达上百种,而这个数字乘以芋螺种类数,可以得出全世界存在的芋螺毒素种类多达上万种,因此,应了诡辩论那句话,你不可能被同一只芋螺咬伤后因为同一种芋螺毒素而死。

(小贴士: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地纹芋螺是毒素最为复杂的芋螺,其体内毒素成分多达200种)

【中招反应】

被芋螺的针齿刺中以后,伤口处会快速产生麻木感,随后肌肉出现麻痹症状;待毒液扩散到全身后,中毒者会出现痉挛、昏迷、全身肌肉麻痹等症状,严重者会长时间昏睡,最终心脏衰竭而亡。

【破招法门】

尽量不要为了爱好而去采集芋螺壳,如果在采集过程中不幸被芋螺刺中,应立即用温度较高的水冲洗伤口,以高温破坏其毒素,同时可以缓解疼痛,然后立刻送医。

图片

“毒”门伪装——石头鱼

2015年9月,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附近海域上出现了惊奇的一幕,一只海蛇和一只石头鱼互相死死咬住,最终双双毙命于对方的毒液。

海蛇我们知道,是海毒王里毒性猛烈的家伙。而这则旧闻中的石头鱼,竟有能力和海蛇同归于尽?

【夺命绝招】

石头鱼学名玫瑰毒鮋,是海洋中的超级伪装高手,全身无鳞片,十分光滑,身体厚而圆,带有很多瘤形突起,主要以土色和橙色为主,躲在岩礁或珊瑚礁下,十分像一块其貌不扬的石头。

这种伪装增加了石头鱼的危险性,它的背鳍、臀鳍和腹鳍都有毒棘,背鳍棘的两侧是毒囊,毒囊中所含毒素具有很强的溶血活性,致死率非常高,绝妙的伪装加上可怕的武装,让石头鱼伤人事件发生频率极高。

【中招反应】

石头鱼的鳍棘异常坚硬,刺入人体(最易刺入脚掌)之后会引发剧烈疼痛,随后伤口发白,继而转为青紫色,而且伴有肿灼感。

随着毒液作用的发挥,人会产生低血压、水肿、恶心、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破招法门】

目前,国外已有石头鱼毒素的抗毒血清,而国内尚在研制中,因此,在进行游泳和潜水等活动时,一定要看清礁石上是否有石头鱼栖息。

石头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20℃左右、分布有礁石的水域是它们最喜欢的栖息地。

图片

上:石头鱼学名玫瑰毒鮋,并非因为是玫瑰色,而是因为多刺(维基)

下:石头鱼和海蛇紧紧咬在一起(来源:美国国家地理)

你还知道哪些有毒的海边生物?

图片

END

责编/心与纸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569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蝌蚪五线谱,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