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2022了,为何人类仍不能根除霍乱和鼠疫?

2022了,为何人类仍不能根除霍乱和鼠疫?

时间:2022-07-22 00:55:1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科协 栏目:头条 阅读:57

在我国,尽管霍乱每年都有,一直存在,但却呈散发趋势。

近日,湖北武汉武昌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武汉大学出现1例感染性腹泻病例诊断为霍乱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

据武汉大学消息,7月12日晚,此前出现1例霍乱病例的武汉大学工学部宿舍解除封控管理。

这标志着本轮武汉大学的霍乱疫情已经得到了迅速果断的处理和控制。

2019年11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曾发布消息,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两名鼠疫患者在京确诊,并获紧急治疗。

不仅如此,虽然天花病毒已经被从自然界彻底消灭了,但是,它的近亲——猴痘,近期却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较大规模的疫情传播,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了数千人之多。这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天花呢?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此高度警惕。而我国卫生健康委还未雨绸缪,在我国尚未出现猴痘疫情的情况下,预先发布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这些,不禁引发公众与业内专家警觉与思考。在后疫情时代,如果一些已经基本被消除的传统烈性传染病疫情复燃,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要如何应对呢?

应该说,在我国,传统烈性传染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

霍乱以传播速度快、症状严重、病死率高而著称,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瘟疫。

霍乱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七次大规模流行,因该病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4亿。

因此,霍乱与天花和鼠疫一样都属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烈性传染病,是我国进行严格管控的甲类法定传染病。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疫情控制工作,我国在防控霍乱疫情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近10年来,霍乱报告发病人数自2012年的75例低至2021年的5例,降低了93%,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疫情防控成绩。

尽管如此,传统烈性传染病的散发风险依然存在。

虽然烈性传染病的大规模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它们依然没有被彻底清零,散发的传统烈性传染病例依然是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

天花已经被从自然界中完全消灭,但霍乱和鼠疫的病例在我国时有发生,是不能够掉以轻心的。

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由于烈性传染病的病例越来越少,以至于很多临床医生对这些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不熟悉,容易发生误诊,增加传播的风险。

既然人类已经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管控和预防措施,那么为什么还不能将霍乱和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彻底清零呢?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各自都有一些“小手段”,能够逃避人类的疫情管控措施,在自然界中持续存在,时不时地还能偷袭放松警惕的人类,引发扩散的疫情风险。

霍乱弧菌离开人体也能在外界生存,其中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可以在温暖的河水、井水、海水中,以及鱼类和贝壳类水产品中生存一至数周的时间。

另外,霍乱弧菌感染人类,还可以造成大量的无症状感染带菌者,其与霍乱患者的比例可高达10-100:1。每发现一名霍乱患者就意味着其周围至少还有10名以上的无症状带菌者。

这些带菌者虽然没有霍乱的症状,但可以排出霍乱弧菌,污染环境及水和食物,造成霍乱的传播。从目前霍乱预防和管控措施执行层面上看,无症状带菌者很难被全部发现和管控。

鼠疫的病原体——鼠疫杆菌,不仅能够感染人体,而且还可以感染老鼠和旱獭等野生动物,并且通过跳蚤等昆虫进行传播。

当人类接触了带菌的野生动物或者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后,就会发生鼠疫。

2019年内蒙古鼠疫患者所在地在8月份就出现了鼠类鼠疫传播的疫情,这往往是出现人类鼠疫疫情的前兆。

可是,目前对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管理,分别属于农业和卫生管理部门,二者的衔接有时会存在不畅通的现象。

对于人类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措施,主要还是集中在对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上,对于野生动物的疫情,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监测,采取大规模主动防控措施并不多见。这也可能会给鼠疫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清零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那么,如何消除烈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隐患?面对烈性传染病的威胁,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我认为除了严格执行现有的《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以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出现烈性传染病的周围人群和环境,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排查,尽量多地排查出无症状感染者,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积极的治疗。

对于周边环境及可能受到污染的饮水和食物,以及可能受污染的水体等传染源,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管理。

其次,加强对可能涉疫的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和管理。

在鼠疫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疫区,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建立并落实完善的分级预警制度。

对于有重大疫情风险地区,应该在必要时采取大规模消灭野生鼠类或者其他主动措施,提前排除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在人间传播的风险。

再次,加强宣传教育,推广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于烈性传染病特点和传播方式的知识宣讲,让公众熟悉这些疾病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其进行识别,同时积极宣传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和不接触带菌的野生动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避免被病原体感染。

另外,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完善诊疗方案。

在医学教育中,特别是在执业医师和护士及药师资格考试中,增加对于烈性传染病预防和相关免疫学知识能力的要求,使包括基层医生和护士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工作者都熟悉霍乱和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和防控措施。

最后,积极改进和完善疫苗,进行科学、有效的免疫接种。

通过不断改进疫苗的原理和技术,研发和生产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新品种。早期的霍乱疫苗主要是灭活的菌体成分肠外注射用疫苗,不容易引起局部黏膜保护性免疫,预防感染能力弱,引起的保护性免疫持续时间短,仅为3个月。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73年宣布取消肠外注射用霍乱疫苗的国际卫生检疫接种要求。

但是,免疫学家们并没有因此放弃霍乱疫苗的研发。他们根据霍乱的致病特点和免疫规律,研发成功了多种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工程的口服疫苗(包括口服全菌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等等),用于霍乱的预防,显著改善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利于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接种。

来源:中国科学报,撰文 :王月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619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科协,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