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女子购买头孢、啤酒欲轻生,服用这些药物时千万不要饮酒!

女子购买头孢、啤酒欲轻生,服用这些药物时千万不要饮酒!

时间:2022-07-22 00:55:2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头条 阅读:81

近日,浙江杭州外卖小哥送啤酒上门时,发现一女子正与男友通话吵架。此时另一个小哥也上门送货,货物为一盒头孢。女子收到快递后,吃了 7 粒头孢,喝了少量啤酒后返回屋中。随后,快递小哥察觉不对果断拨打 110,民警到场后将该女子送医救治,经治疗基本已无大碍。

图片

执法现场画面,图片来源见水印

很多人都知道,生病服药期间不得饮酒。而头孢和酒放在一起,更是一大禁忌,同时服用很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不过也有些人不以为意。

那么头孢为何不可和酒一起服用,以及还有哪些药物在服用期间需要禁酒呢?

头孢为什么不能配酒?

头孢类药物会影响酒精代谢,造成其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的蓄积,引起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轻度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心悸等;

重度症状:呼吸抑制、心梗、心衰、精神错乱等;

这些症状统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是一种用于戒酒的药物,已在多国批准上市。这种药物一旦服用,即便再饮用少量的酒,也会使身体产生恶心、呕吐等难受的感觉,让你不再想靠近酒这种东西,因此它又叫戒酒硫或双硫醒。

所以,能产生与服用双硫仑后类似症状的反应,就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服用双硫仑产生的这些反应,是由体内乙醛脱氢酶受到双硫仑的抑制造成的。

乙醛脱氢酶可以消除人体自身产生的乙醛,当其活性受到抑制时,就会引起乙醛在体内的蓄积,造成乙醛中毒,这也就是双硫仑样反应。而酒精在体内恰恰也会转变为乙醛,更多的乙醛蓄积便会加重乙醛中毒的症状。

图片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过程,图片来自作者

很多头孢类药物都有一个称为“四氮唑”的结构,这一结构也会对乙醛脱氢酶产生抑制作用,但只要不过量服用,就不会引起中毒。

而如果在药物被代谢失效前摄入了酒精,还是会导致体内额外蓄积更多的乙醛,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威胁生命安全。

为什么有的人头孢配酒就没事?

有人尝试过头孢配酒,而且并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反应,作何解释呢?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头孢类药物都含有四氮唑侧链,如头孢噻吩、头孢匹林、头孢羟氨苄等,也不是所有的头孢类药物的临床试验都有双硫仑样反应。

但是,为了生命安全起见,头孢类药物都不建议和含酒精的东西同服,包括酒、酒心巧克力,以及其他含酒精的药品。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而那些“头孢配酒,啥事没有”的人,很可能是恰巧量不大,恰巧用了不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恰巧那阵子身体代谢活力好……

总之,我们最好别以身试险。

注意!服用头孢前后都不能饮酒!

头孢和酒该以什么顺序、什么时间进入人体,只取决于头孢和酒精什么时候可以代谢完成,也就是说,不能让它们共存!

无论什么物质,在人体的代谢速度都会因人而异,因此取保守值最为靠谱。

酒精摄入人体后,只有约10%能通过呼吸、排尿、排汗等方式以原形排出体外,另外90%则需要人体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排出体外。如果肝功能正常,而且没有过量饮酒,那么正常人会在48小时内将酒精代谢完成。

头孢类药物无论是口服给药还是注射给药,都会在两到三小时内吸收入血,只要以合理计量给药,该类药物都会在一周时间内代谢完成。

酒前服用头孢和酒后服用头孢两者对人体产生的损害是一样的,都会产生双硫仑样不良反应。

因此,喝酒和服用头孢的时间间隔应至少达到一周。

还有哪些药物不能在饮酒前后服用?

酒精作为一类致癌物质,身强体健的时候喝尚且有风险,吃药的时候喝更是不合适。那么,在服用哪些药物前后不能喝酒呢?

抗生素

如头孢类、甲硝唑等。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威胁生命安全。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镇静催眠药

如安定、巴比妥等。酒精和此类药物都会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过度的镇静作用不仅对大脑产生损害,还会使血压降低,造成危险。

降糖药

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可能导致低血糖,肝功不良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降压药

如利血平、硝苯地平等。可引起低血压,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严重时可造成生命危险。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抗抑郁药

如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如果与酒同用,那就不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可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了。

非甾体类消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由于这类药与酒都会造成消化道刺激,因此同用可引起胃溃疡等疾病。

切记,头孢配酒不可取!另外,每一滴酒精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最安全的酒精摄入量为 0,也就是说,不喝酒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作者:文朝朝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

审稿:金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副主任药师

图片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621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