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磕完CP再磕情物——子仲姜盘与晋齐之好
时间:2022-08-04 09:07:4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Zhang Jin 栏目:头条 阅读:104
七夕,磕完CP磕情物——子仲姜盘与晋齐之好
张进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专委会委员
吕伟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缘起——古时相思深似海,七夕重品旧“狗粮”
七夕,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源自中国古代的“重七”的传统。农历七月七日本就是社会各阶层都接受的吉祥日子,当牛郎织女的传说融入之后,七夕的浪漫色彩大大增加,流传至今。
爱情面前,古今皆同。就连表达爱慕,古人也一点没比我们含蓄,奔放直接的程度甚至让现在“社恐”的人们都觉得汗颜。
《诗经》开篇——《周南·关雎》中耳熟能详的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毫不造作地表达“君子”(贵族)对“淑女”的追求。全诗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这是男追女。女追男也一点没含糊。《诗经》的《郑风·风雨》中写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外面风雨交加,鸡鸣不息,女子竟意外地“既见”了久别的情郎;骤见之喜,欢欣之情,跃然纸上,就差直接说“我爱你呀我爱你”了。
《诗经》收录的是前秦的作品,足见那个时代男女之情表达率真。其实,写情书、送礼物、约会,咱们现在做的,老祖宗都做过。今天的主角就是春秋时期一位贵族男子送给自己妻子的礼物——子仲姜盘,也让我们尝尝这2600年前的“狗粮”。
男主——文青屈起多才华,大师一曲正华音
子仲姜盘是一个洗手用的青铜盘,出土于山西,也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地盘。送出青铜盘的男子没有留下名字,只能从盘里的铭文中得知他的官名——大师。在晋国,大师主管国家礼乐演奏,必须是精通音律诗歌之人。这位晋国青年能够担任大师一职,毫无疑问是一枚妥妥的文艺青年。
春秋晚期晋国的音乐大家师旷(公元前572年—532年),也担任过宫廷乐师,当时即被誉为“五音之圣”,更被后人称为“聪圣”、“乐圣”。师旷是盲人,但耳力过人。他不仅熟悉琴曲,并善于用琴声描绘飞鸟的翱翔、鸣叫,以及舒翼而舞的优美姿态,还能表现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震撼人心的种种音响。师旷的听觉比晋国铸钟乐工要灵敏得多。有一次,他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真如此。
从年代来看,子仲姜盘的主人是师旷的前辈,就算达不到师旷的水平,在当时也是凤毛麟角了,毕竟那时候礼乐在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乐师的要求着实不低。
女主——君慕伊兮善窈窕,君思伊兮赠盥盆
这位晋国大师的倾心对象乃是齐国的一位贵族小姐。当时晋齐两国交好,贵族之间通婚仍频。这位齐国小姐叫仲姜,姜是她的姓,仲则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可以称呼她为姜家二小姐。
齐国是周朝开国重臣姜子牙的封地,直到公元前391年,田和废齐康公,建立田齐,史称“田氏代齐”。在此之前,姜一直是齐国的国姓,可见这位二小姐的地位不低。
齐国姜家女儿往往模样端好,有教养,不少都嫁给邻国君王或贵族为妻,比如卫庄公、晋文公等。想来姜家二小姐也是一位令人倾心的女子。
情物——子仲姜盘寄相思,技艺灵怪晓古今
这位晋国大师送给姜家二小姐的子仲姜盘正是他爱情的表达,铸造于2600年前的春秋早期,它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重12.4千克,现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个盘子是洗手时用于接水的,其不同凡响之处,乃是盘子里有12个圆雕动物,中心是一只雄性水禽,头上有冠,内圈第二周是圆雕的4尾鱼;第三周是4只雌性水禽,头上无冠;第四周是4只作蹲伏状的青蛙(其中一只青蛙遗失)。除了这些立体的圆雕动物,还有一些浅浅的浮雕动物,如乌龟、青蛙、小鱼等。
这些动物刻画惟妙惟肖,身上的细节清晰可见。更令人赞叹的是,当倒水的时候,盘中圆雕的小动物能够360度动起来,仿佛在水中舞蹈。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考古人员借助了计算机断层扫描,也就是CT技术,研究了小动物的内部,发现它们是用一根圆形的转轴与盘底连接在一起的。其中,小青蛙套在一根蘑菇形的转轴上,转轴连着盘底,这么一来,小青蛙如何扑腾都不会脱落。鱼和鸟则是用像宝剑一样的转轴卡住,防止脱落。工匠根据圆雕动物的不同形状设计了不同的转轴,也一定进行过反复实验,真是用心良苦。
春秋时期,青铜器是贵族专用,民间不得。此盘集贵重与精巧于一身,目前出土的其它青铜盘具,设计精巧程度无出其右者。
由此可想,当晋国大师看到这件成品时,是多么喜欢和满意,也看得出他是有多么喜欢他的妻子。当姜家二小姐在闺房沐浴梳妆之后,准备同夫君一道赴宴或者出门郊游之前,用此盘净手。她听着落下的流水撞击青铜盘的清脆之声,看着水慢慢没过盘底的鱼蛙水鸟,小动物们或左右游弋、或轻盈跳跃、或扑翅摆动,一片生机盎然,满屋皆活。姜家小姐此刻一定能感受到夫君深深的爱意,有这样懂人心思的文艺丈夫,姜小姐一定是满意的。
岂是朱门无所有?此间情意几人知
不过,像晋国大师和姜家二小姐这样的家庭,为何礼物居然是一个洗手盘呢?送金银珠宝不香么?
这还真不是晋国大师草率了。春秋时期,筷子还没有普及,无论贵族还是平民,用餐时往往还是上手。因此,餐前洗手就变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为了卫生考虑,更加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被称之为“沃盥之礼”,广泛应用在祭祀、婚礼、师徒之礼、宴请宾客等场合。
沃就是浇水的意思,盥就是洗涤的意思。沃盥之礼则是指,用匜(一种容器,一般是大大的肚子,弯弯的大嘴)盛好水,从上往下浇,用此流水给宾客或重要人士洗手,在底下有一个配套的青铜盘,用来接洗手的水。洗手完毕后,还要递上帕巾,供擦干双手。接待重要客人时,甚至要主人家父子其上阵,父亲拿匜倒水,儿子用盘接水,照顾客人洗手,以示尊重。
其实,甲骨文中的“盥”字就能反映出这一礼仪:像是一只手伸向器皿之中,手旁边的小点表示水滴,表在盆中洗手之意。
由此可见,晋国大师打造这么一个精巧的洗手盘给心爱的夫人,非但不草率,反而尽显尊重爱惜之意。这套用足心思的盘匜比纯金打造的器皿要珍贵得多。
传此物子子孙孙、冀后世永用为宝
这样一个举国无双的盘子,晋国大师和姜家二小姐一定是喜爱不已。盘中的小青蛙在长期使用中,磨损不小,可见主人对此盘的珍爱。
盘子内壁的铭文32字,大意是说:“六月七日,大师为夫人仲姜做了一个盥洗用的盘,这个盘子既大又好,以此祝福仲姜健康长寿。”
结尾写道:“子子孙孙、永用为宝”。虽然此类文字为青铜器铭文中常用表述,但想来,这么巧夺天工的盘子,姜家二小姐也一定希望能够成为传家之宝。
姜盘姜匜苦参商,相思相忆无穷极
时过境迁,子仲姜盘早年出土后就不幸流失海外。是我国驻外机构整整追踪了9年的两件国宝之一。后被香港太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叶肇夫在澳门古玩店发现,并以重金购得并收藏。1994年由国际刑警组织协助,国家得知此盘在香港的消息后,国家文物局总经理在香港渣打银行见到此盘,但无法确认其价值。于是请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和副馆长汪庆正到香港,进行鉴定。叶先生在办公室接待了他们,观看此盘。当时盘上的泥土还在,也没有经过处理,但铭文清晰。两位专家连连称赞。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叶先生捐赠此盘给上海博物馆。
遗憾的是,子仲姜盘本来还配有一个“子仲姜匜”,从未公开现世。但据说曾有人在私人场合见过,匜的内壁铭文基本相同,只是把的“沫盘”换成了“沃匜”,证明这本是一对配套沃盥器具,都是姜家二小姐之物。可惜,子仲姜匜据说如今为美国纽约私人收藏。
盘匜相隔地球两端,不得相聚,也像极了牛郎织女的银河之恋。不过,对晋国大师和姜家二小姐来说,珍惜了在一起的时间,盘匜盥洗,执子之手、一同厮守,这就足够了。身外之物,跨越时空,倒是给今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羡慕。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743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Zhang J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你知道身边的消防设施在哪里吗?
下一篇:注意!这四种食物不要二次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