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烟草甜甜的?糖尿病警告!

烟草甜甜的?糖尿病警告!

时间:2022-08-17 10:04:5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华医学会 栏目:头条 阅读:134

作者:肖丹 中日友好医院控制吸烟与呼吸疾病防控部主任,研究员

审核: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把“烟”和“糖”这两个字放在一起,你会联想到什么?也许会是调味电子烟。但你更需要知道的是吸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中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2015—2017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全国31个省进行的甲状腺、碘营养状态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2021年发布最新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我国20至79岁人群中约有1.4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

吸烟与糖尿病

吸烟会引起血糖升高

我国糖尿病人群中患2型糖尿病者占90%以上。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吸烟会促使分泌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抑制胰岛素的生成,从而升高血糖水平。长期吸烟还可引起脂肪组织的再分布,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吸烟提高糖尿病患病风险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许多学者就开始关注吸烟与糖尿病的因果关系。一项针对美国男性的研究发现,每天吸烟15~24支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8倍。

图1 美国男性吸烟者和不吸烟者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比较

(数据来自《再见吸烟君:吸烟危害健康70问》,笔者制图)

2014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广泛收集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依据大量的科学证据指出,吸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且持续吸烟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30%~40%;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起始吸烟的年龄越小,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越高。

吸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

吸烟还会增加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大血管病变。一项纳入46个前瞻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吸烟能使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8%,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54%,脑卒中风险增加44%,心肌梗死风险增加52%。吸烟还可损伤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增加尿蛋白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二手烟暴露增加糖尿病发生率

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二手烟暴露时间≥4小时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无二手烟暴露者的近1.4倍,且每天二手烟暴露的时间越长,发生风险越高。

中国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论。一项针对女性二手烟暴露的研究发现,与从不吸烟且无二手烟暴露者相比,配偶吸烟的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更高;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与配偶的吸烟量存在正相关关系,配偶每天的吸烟量越大,其患病的风险就越高。

图2 (笔者制图)

戒烟与糖尿病防治

戒烟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国内外的糖尿病指南均明确指出,除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均衡的饮食外,戒烟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多项研究表明,长期戒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2015年发表在The Lancet(《柳叶刀》)的一项综述显示,戒烟时间越长,戒烟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越低,得到的健康获益越大。

美国还有一项研究表明,戒烟超过6年的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和正在吸烟者相比降低50%。

戒烟有助于控制血糖

对已经罹患糖尿病的吸烟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一项在中国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吸烟量增加,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测定前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血糖)均呈上升趋势;而在戒烟者中,随着戒烟年限增加,空腹血糖和HbA1c均逐渐下降。

戒烟对糖尿病患者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有研究显示戒烟在短期内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存在易饥症状,戒烟后尼古丁的食欲抑制作用解除会引起患者进食增加,但这一作用随着时间延长会逐渐减弱,在3~5年后基本消失;同时,戒烟还会改变肠道菌落,这两者都会引起患者体重增加。

因此,戒烟对糖尿病患者的有益影响及获益要从长期来看。

戒烟的措施和成功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医师对戒烟患者采取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与最低限度的干预或常规护理相比,联合药物和行为干预可将戒烟成功率提高到70%~100%。

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吸烟者而言,70%~100%的戒烟成功率是一个乐观的信号——通过采取科学的措施,戒烟成功在望。

而对于其他吸烟者而言,这也是一种示警——等到患病之后才追悔莫及,那不论多高的成功率也都意味着亡羊补牢。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戒烟总比不戒好,早戒总比晚戒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880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华医学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