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真!买一送一!钻世界的“套娃”来了

真!买一送一!钻世界的“套娃”来了

时间:2022-08-19 02:32:0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趣科普 栏目:头条 阅读:99

相信许多小伙伴们家里都有俄罗斯套娃这种装饰品摆件。小小的一个娃娃看似平平无奇,但是把它打开来,就会发现它“肚子”里竟然还有一个缩小版的娃娃。再把这个打开里面还有一个,可以一直开到最小的那个装不下为止。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玩具了,因为只用买一个就可以获得很多个。并且打开每一个套娃的时候好奇心和惊喜感都会得到满足。

可是最近在套娃界出了一样大家伙——“钻石套娃”。你们见过吗?不止我没有见过,全世界也都是第一次见。

看到了吗,在这颗钻石里面还有一个空腔。里面藏着另一颗完全分离的可以滚动的小钻石。因为它的结构和套娃相似所以被命名为“套娃钻”。这颗钻石总重0.62克拉,尺寸为4.8*4.9*2.8毫米。钻石的内腔容量为6立方毫米,嵌套的钻石约重0.2克拉。

这颗钻石来自俄罗斯(正是套娃的发源地,多么巧合)雅库特矿场,当 Alrosa 采矿公司的专家在对这批钻石进行分拣的时候发现了这颗奇怪的宝石。

他们说:“起初,该晶体看起来与其他晶体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当仔细检查时,注意到了它内部还有物体运动。”

随后Alrosa的专家们用拉曼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显微断层照相技术检查发现,这颗钻石壁周围藏着气穴,内部运动的物体是一颗独立的小钻石。

虽然这颗小钻石只有8亿年的历史,在钻石家族平均30亿年的寿命里面只能算个“弟弟”,但是这个“弟弟”却懂得另辟蹊径,在结构上完胜家族其他元老,成功上位,成为世界上被发现的首颗纯天然“双重钻石”。

我们都知道,天然的钻石通常是在地表下大约几百公里深的地方结晶,该位置在各大陆中被称为古陆核根部,是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许多钻石结晶的过程似乎与海洋的隐没作用有关,也就是在较重的海洋板块下沉到较轻的大陆板块下面时发生。

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温度会上升,迫使液体从岩石和沉积物中流出。钻石就从这些渗入地下、充满盐分而又富含碳的浓稠液体中结晶出来。

但是这颗套娃钻石显然是在结晶的时候出了什么差错,它没有形成一个单一的大块矿物,而是小块钻石被密封进了较大块的钻石里面。但是小钻石现在位于的这个气穴,在面对地底深处巨大的压力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当初钻石形成的时候,其中必定有着什么东西填充着空隙。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间的物质悄悄溜走了。

但是对于中间的内容物是什么,科学家们还在研究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几种猜测。

因为对内容物质的假设不同,这颗嵌套钻石的形成过程就会不一。归根到底,也就是在探讨“外面的钻和里面的钻,谁是先形成的”这个问题了。

认为外壳先形成的代表是澳洲麦夸利大学实验岩石学的博士后研究员Michael Forster。他认为这颗钻里面曾经有过微量含盐分的液体,小钻石就是从它里面形成的。这种液体会轻易从较大外层钻石上的孔洞或者裂隙中流出去。

而认为内部小钻石先形成的有发现这颗钻石的Alrosa采矿公司。Alrosa的研究专家说,内部的钻石很可能先生长。他的解释为小钻石的石核生长速度过快,所以在钻石石核上覆盖了一层多孔的金刚石砂粒(多晶金刚石物质,而不是完全的晶体)。然后在多晶砂粒的顶部开始形成另一层金刚石晶体。

当钻石在地幔中被挤压和加热时,中间的多晶砂粒层溶解而露出里面的小钻石。

还有其他专家认为钻石在成长过程中被地幔矿物捕获了。所以那个空腔里曾经填满了来自地幔的矿物。比如橄榄石或者石榴石。

钻石中的石榴石包裹体

至于这个双层钻石的内容物是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消失的。部分专家认为它们可能是在钻石从地下到地表的路途中逐渐渗出的。

GIA(美国宝石研究院)的研发副总王五一觉得,熔化的岩石或者灼热的液体可能会接触到内部矿物物质使得它们液化渗出。

还有部分则认为转变可能发生在地表。地表的水可以不停地和这些填充的矿物发生作用,先把它们变得疏松、脆弱,然后就能一步步瓦解它们并且带走。

只是地表流出这两种猜想并不完善,还有很多漏洞。单单依靠流水和热液不可能把整个空腔都清除干净。于是专家把部分的原因指向了人工处理。

因为许多钻石的清洗过程都使用了氢氟酸这种强烈腐蚀性物质。氢氟酸可以溶解掉除了钻石之外的很大一部分已知矿物。

在具体的结论出来之前,猜测钻石内容物成为了相关专家们的一大乐事。在我眼里,就是它到了俄罗斯之后为了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把自己升级成了套娃版吧。

无论它是怎么形成的,它被发现肯定是一件让人非常激动和惊奇的事情了。只是现在关于它的价值还没有一个详细的数字,但是大可放心的是,我是绝对买不起的。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8927.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趣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