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传承 | 吴孟超:披肝沥胆 医者仁心
时间:2022-08-24 10:58:3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科协 栏目:头条 阅读:131
他,主刀完成中国第一例肝癌中叶切除手术
他,创造了肝胆外科手术多项世界纪录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精彩语录
“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人生的意义。看来,我这一辈子是放不下手术刀了。我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吴孟超
吴孟超(1922.8-2021.5),福建闽清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他是我国肝脏外科事业的重要推动者,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还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从医70余年,吴孟超院士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成功救治20000多名患者,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励近40项和各种荣誉30多项。2021年5月22日,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赤子之心
报效祖国
吴孟超常说:“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我也许会很有钱,但不会有我的事业;如果不在人民军队,我可能是个医生,但不会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党组织,我可能会做个好人,但不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分子。而从医,让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
吴孟超的童年,是在漂泊中度过的。1927年,5岁的吴孟超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上午割胶、做家务,下午去学校念书,靠着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吴孟超小学毕业后考进了当地华侨创立的光华初级中学。
此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山迢迢、水迢迢,阻不断一名爱国青年的报国情。“回国找共产党,上前线去抗日!”抱着这一朴素心愿,1940年春,吴孟超踏上回国之途。**由于战争封锁到不了延安,他回国后先求学,考取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
经历了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吴孟超亲眼看到了上海解放。此时,“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要成为一名解放军”成为吴孟超的强烈愿望。**从1949年到1956年,他连续递交了19封入党申请书,终于在1956年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此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信仰的力量一直激励着吴孟超,催他奋进,去攀登一座又一座医学高峰,夺取一项又一项科学成果。
年轻时的吴孟超
勇闯禁区
迎战“癌中之王”
1958年,长海医院收治了一名肝癌患者,并特请某国外权威医生主刀。彼时,吴孟超作为助手,参与了这场手术。手术持续了5个小时,患者的肝脏不断渗血。两天后,患者因失血过多不幸去世。
裘法祖告诉吴孟超:“世界医学发展很快,但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偏偏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就此,吴孟超一头扎进了肝脏外科的领域。**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致死率极高。而当时,世界上每年新发肝癌患者中,中国人占到一半左右。**吴孟超决心 “要把中国这顶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荆棘丛生。当时,中国肝脏外科处于“三无”状况:没有教科书,没有肝脏解剖理论,没有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先例。吴孟超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本由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并和同事方之扬一起将这本20多万字的书翻译出来,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译著**。
此后,吴孟超又和张晓华、胡宏楷组成“三人研究小组”,攻关“癌中之王”,吴孟超任组长。三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白天在病房工作,晚上便凑在一起讨论、做试验。
1958年吴孟超(右)、张晓华、胡宏楷组成的“三人研究小组”
1959年,吴孟超团队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的经典解剖学理论,奠定了我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1960年,他主刀成功完成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发明“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开创我国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先河;1963年,吴孟超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中肝叶切除术,使我国迈进国际肝胆外科的前列。1964年9月17日,《文汇报》头版头条报道《“三人研究小组”攀登肝脏外科险峰的故事》:仅用七年时间,吴孟超便带领团队从无到有,不断创新,实现了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大突破。
中国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
医学上,吴孟超创造的奇迹还有很多。他切除重达18公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为4月龄女婴切除肝母细胞瘤,打破了肝脏手术最小患者年龄的世界纪录;接受他手术的肝癌患者最长已经存活了45年,同样创造了世界纪录。
2011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正式致函:88岁的吴孟超,在2010年一年内主刀完成190台肝肿瘤切除手术,创造了外科医生年龄最大还坚持经常做手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项纪录之后,吴孟超又把传奇延续了好多年:坚守一线,直至97岁才正式退休,成为世界上最高龄的外科手术操刀者。
“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发达国家的患者都来我们中国治病咧!”吴孟超生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这样动容地说。让记者同样难忘的是,对于肝胆外科的未来发展之路,他也有更深入的考量。“应该重视基础研究,治疗时要为病人着想,不能总用贵的药,要能更便宜、更好地治愈病人。”
桃李满园
带出肝胆外科八成中坚力量
在外科领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手术台上,谁的职务最高,谁就要负主要责任。吴孟超从不怕担责:“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吴孟超一生拥有无数荣誉和头衔,但他最看重的无非三个:一个是共产党员,一个对病人来说是“医生”,一个对他的学生而言是“老师”。如今,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中,八成都是吴孟超的学生。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主任叶志霞与吴孟超共事30多年,让她最感佩的一点是吴孟超的果敢与担当:“救台”是吴孟超最常干的事,哪台手术没做好,吴老都会立马冲进去。
为了让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吴孟超善于为他们搭建舞台。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科主任袁振刚至今还记得,他在老师的支持下从无到有创建肿瘤科的艰难历程。“老师肯放手让年轻人去探索,成立肿瘤科需要哪些人才、什么设备和场地,老师都大力支持。”吴孟超拥有将肝胆外科医院发展成为各科室完备的综合性医院的前瞻性和广阔胸怀,在他的提携和指导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挑起了肩上的重担。
“只要病人需要
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吴孟超教导年轻人时常说一句话:**“德是第一位,术是第二位。”**他也常援引恩师裘法祖的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大医有大爱。这份爱,时常让身边人感到温暖。
据说,生活中的吴孟超很“抠门”,手术餐常年是两菜一汤,工作人员曾经想改成四菜一汤,他不同意:“我年纪大了,吃不了那么多。”
在吴孟超身边工作多年的张鹏透露了一个细节:在医院,吴孟超的“小气”是出了名的。他洗手后关水龙头拧到最紧,出办公室哪怕几分钟也得关灯,吃饭时盘子里的菜一定“按需分配”得干干净净。吴孟超下班的“标配”动作便是锁门、关灯。
但吴孟超也有极其大方的时候。1996年,他用自己的奖金和社会捐款500万元成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基金”,重点资助在肝胆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医疗和科研人员;2006年,他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等共计600万元奖金,全部用于医院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2008年,他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价值500万元的急救药品……
手执柳叶刀,心中存大爱。在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大家觉得这已是吴孟超的事业顶峰,但他并未停歇,又联合了6位知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机理与防治”的建议案,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此后,80多岁高龄的吴孟超一直为创建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四处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立项,这是我国继组建国家纳米中心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中心。**而后,他又带着团队精心选址,最终选定在嘉定区安亭镇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
筹建期间,吴孟超数次赴京协调沟通相关事宜。一天,他汇报结束,非常疲惫,每走几步就要扶着墙休息一下。随行人员感慨:“吴老这个年龄了,不但要上手术台开刀,还要为筹建新院不停奔波,真是蛮拼的。”2017年初,一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正式竣工。那天,已经95岁高龄的吴孟超激动异常。
肝胆两相照,不老柳叶刀。吴孟超很喜欢医学泰斗裘法祖的这句名言: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
知行合一,吴孟超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
综编:文汇报、人民日报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954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科协,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戳视频!看人类为什么要走向深空
下一篇:带你抓住化石里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