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植物也会得“癌症”吗?

植物也会得“癌症”吗?

时间:2022-09-10 22:57:1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头条 阅读:111

植物也会得“癌症”吗?今天让我们跟随科普作家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老师,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吧~)

我们今天跟大家聊话题是《为什么植物不会得“癌症”》。植物当然会得“癌症”,首先我们要来明确一下啥是癌症。

01

什么是癌症?

植物的“癌症”什么样?

虽然癌症这个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但是真正理解这个含义的朋友其实并不多。

“癌症是一种病症”这似乎是句废话,我们加个定语:癌症是因为生物体内一些细胞脱离了死亡程序而产生的病症。是不是听起来有点意思?

与动物体内会产生肿瘤一样,植物体内也会产生肿瘤。这些植物体内的肿瘤细胞也会脱离正常的组织,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成为植物的一个生长负担。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称之为植物的“癌症”。

我们身边能看到的植物的癌症比比皆是,比如说有些植物的叶子上会长虫瘿;有些植物的树干上长出来大瘤子;有的油茶的果子变成了气球一样的茶包。只不过植物即便得了癌症,也不会影响植物体的正常生长,或者说对多数植物的正常繁殖影响不大。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人类如此惧怕癌症,但是植物带着癌症可以活那么多年?

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是有寿命的,它们会经历分裂、长大、凋亡这个过程,这就保证了每个组织、每个器官的细胞是不断更新的,总有满满的斗志。但是有一些本该凋亡的“问题”细胞、衰老细胞因为各种原因逃脱了凋亡程序,实现了永生。

听起来很厉害是吧?这些永生的细胞给我们带来了大麻烦,因为它们变成了不受控制的捣乱分子。更麻烦的是,这些细胞不仅自己没有生理功能,还会抢占正常细胞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机体就崩溃了

实际上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在细胞不断增殖的过程中总有出错的时候。理论上来说只要身体里的细胞不出错,这生物体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就好像一辆车如果都不出毛病理论上可以一直在公路上行驶。

这样说起来长命百岁的道理就很简单了:不出毛病就好,要是有毛病的话,很快把这个毛病修复就好了。

但是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非常难,因为生命复制的 DNA 总有出问题的时候,复制 DNA 的蛋白质能力也有下降的时候,再加上外界环境影响,一旦进入了衰老期,整个机体就崩溃掉了。

比如说对于我们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一部分器官某些功能也会丧失掉,人体就终结了。

最近科学家认为,生物体寿命跟染色体上的端粒有关:端粒的长短决定了生物的生存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端粒会越来越短,就像是一个倒计时器,归零的时候就是生命终结的时候。

注意,并不是说不能修复 DNA 复制产生错误,但是从生命演化的角度来讲,生物个体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繁殖后代扩散基因。所以,与其去花大量的能量去修复错误,还不如说抓紧时间让自己的基因更好地遗传和扩散出去。这是演化带来的一个结果。

02

面对衰老,植物更“从容”

与人类来去匆匆不太一样,植物的生长速度比较慢,那么出错的概率也会比较低。当然了更关键的因素在于植物都是构建生物,即便是某些枝干、叶片,甚至是整个植物体都出现了失误,对大树来说不是要紧的事儿。

植物被称为构建生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同的器官都有大量的“备份”,比如说叶子、树枝、根系一部分坏了,还有另外一部分。但是人就不行了,心脏坏了、脑子坏了,这都是大事。即便是有一小段肠道坏了,想要完全恢复也很困难。而对于植物,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古树就半边都枯死了,但是另外半边仍然枝繁叶茂。或者说即便树心都完全腐烂了,只有树皮的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让树冠枝繁叶茂。就更不用说这树干上长个大瘤子,对植物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事儿,这就是树和人之间的巨大差别。

03

植物身上的正向“癌症”

而在有些情况下,一些特殊的植物“癌症”对植物的繁殖恰恰有一些正向的作用,比如说根瘤菌感染豆科植物就是这样的情况。被根瘤菌感染之后,豆科植物的根系上会长出很多圆溜溜的根瘤,虽然根瘤会消耗一些植物体的营养,但是根瘤菌会利用空气中的氮气来合成植物所需要的氮肥,供植物生长所需。这么看来豆科植物的根瘤反倒是个好“肿瘤”。

还有一些情况,我们还挺喜欢植物产生的“癌症”的组织。比如说玉米松露,就是黑粉菌感染的玉米籽粒,庞大的籽粒没有办法萌发成玉米的幼苗了,但是可以成为鲜美的食材。

还有在南方流行的蔬菜茭白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被黑粉菌感染以后,茭白的茎变得又粗又大又肥美。虽然感染了黑粉菌的这些,不能再产生菰米了,但是它们能够提供非常好吃的蔬菜,那就是茭白了。也正因如此,被人类越来越重视。在人类的照顾下,这些被感染的菰活得就很好。

所以植物也会得癌症,只不过植物的烦恼,我们人类不明白而已。

审核:王康 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来源:本内容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图片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092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