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中哪种添加剂更可怕?选酱油要这样选
时间:2022-10-09 10:12:1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栏目:头条 阅读:113
大过节的,好几个熟人朋友问我有关酱油中添加剂的事情,
说是看了一篇朋友圈热传的网文,说某企业的酱油「双标」,国内销售产品含有大量添加剂,出口国外产品配料干干净净。他们说,不知道该吃什么酱油了......到底酱油里的哪种添加剂最危险?
我就在假期加个班,给大家捋一捋,酱油中的食品添加剂到底有哪些,为什么要加它们,安全性怎么样。然后再说一说,选****酱油到底应当怎么选,看什么指标,以及怎么合理食用酱油。
一、酱油里加的是哪些添加剂?为什么要加它们?
任何一款酱油,主要原料都是这四种东西:水、大豆(黄大豆或黑大豆)、小麦(面粉)、盐。所以,它们会占据配料表的前四个位置。
在后面,还可能添加的配料是:
第一类:白砂糖、果葡糖浆、三氯蔗糖等甜味物质。
人们都知道,做咸味菜时,放一勺糖可以让味道更鲜美、口感更醇厚。所以红烧肉、红烧肉等要放糖,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要放糖......酱油里少量加一点糖,也会让咸味变得柔和、鲜美又丰富。
白砂糖不用多说。果葡糖浆是玉米淀粉经过酶水解制成的产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有清爽可口的甜味。果葡糖浆是可乐雪碧之类饮料的主要配料。
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味剂,它甜度高,甜味正,我国许可用于酱油等二十多类食品当中。这种甜味剂是英国人首先开发的,经过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认可,在加拿大首先使用,而美国是它的最大销售市场。
第二类: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酵母抽提物等增鲜物质。
谷氨酸钠就是一百多年前日本学者在海带中提取发现的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是在鸡汤肉汤里都存在的鲜味物质。「排酸肉」之类产品之所以更鲜美,原因之一是在冷鲜肉的后熟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 5’-呈味核苷酸二钠。核苷酸这种东西存在于所有生物体的核酸(DNA和RNA)当中,包括人体当中,不是什么奇怪的人工合成物质。
酵母抽提物是用酵母做原料,把其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进行酶解,然后分离出鲜味物质,再浓缩制成的增鲜产品。它不仅含有 5’-呈味核苷酸二钠和氨基酸等鲜味物质,也含有多种 B 族维生素。(大家记得有「酵母片」这个产品吧。)
总之,增鲜剂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关键在于别吃过量。如果失去了食物的天然本味,吃什么都是酵母水解物的味道,都是味精鸡精的味道,那也很无趣了。
第三类: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醋酸钠等防腐物质。
酱油含有较多的盐,它本身就有一定的抑菌能力。盐是最古老的防腐剂,但盐太多时,酱油就会特别咸,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如果盐含量有所降低,那么抑菌能力就会下降。毕竟我们不可能一天就把酱油用完,一瓶酱油要用一两个月,天天放在室温下,就可能出现微生物繁殖而长一层「醭」的情况,甚至霉菌超标的情况。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出现,只需添加很少量的防腐剂帮忙就可以了,不存在「超标使用」的风险(毕竟食品添加剂也是要花钱买的,达到效果之后再多加毫无意义)。苯甲酸钠也好,山梨酸钾也好,都经过世界各国几十年的广泛使用,从未发现它们和癌症风险之间有什么关系。
山梨酸本身是人体代谢中存在的物质,毒性(半致死量)甚至低于食盐。苯甲酸也是很多水果中存在的物质,比如蓝莓和蔓越莓中都含有苯甲酸,无需恐惧。
对于酱油来说,如果要做到不添加防腐剂,那就需要加入更多的盐;而减盐产品要想保证安全,就需要添加防腐剂。研究表明,对我国心血管死亡风险贡献最大的膳食因素,就是过高的钠摄入量。所以,减盐才是第一要务,吃不加防腐剂的酱油,并不能使人更长寿。
第四类: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只添加于老抽类产品当中,生抽酱油里是不会加的。这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上色」能力,加一两勺就能让一锅菜变成褐色,适合用于红烧类和酱卤类的食品当中。
所谓焦糖,就是炒糖色时产生的那种褐色物质。做冰糖葫芦、拔丝山药之类食物,就需要加热融化白糖。白糖在受热融化之后颜色慢慢变成褐色,这个颜色就是焦糖色素。
当然,现代工业所生产的焦糖色素有不同类型,有些用于可乐之类饮料当中,有些用在面包点心(如黑森林蛋糕、可可饼干等)当中,有些用在酱油、调味汁等调味品当中。
为什么从可乐里喝进去大量焦糖色素不可怕,吃褐色的饼干点心不恐惧,而吃酱油里这点焦糖色素就那么害怕呢?
二、酱油应当怎么选?
按我国最新法规,只有纯酿造的酱油产品,才能叫做「酱油」。如果添加了未经酿造,用化学水解或酶水解方法制成的、类似酱油的配料,都不能叫做酱油,只能叫「某某调味液」。所以,现在消费者无需担心用「配制酱油」来冒充酿造酱油的问题了。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酱油怎么选。
首先,要看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
酱油的等级,是用「氨基酸态氮」来划分的。它反映出酱油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类物质的数量,和酱油的鲜味,以及营养价值,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酱油的「干货」指标。
氨基酸态氮 ≥ 0.40%:三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 ≥ 0.55%:二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 ≥ 0.70%:一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 ≥ 0.80%:特级酱油。
当然,有些产品具有更高的氨基酸态氮水平,最高可达 1.20%~1.30%。这样的酱油自然是最优质的,不仅滋味鲜美,味觉丰富,香气浓郁,理论上说,多种 B 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价值也会更高。
看这个指标,要比什么晃动瓶子看泡沫(加增稠剂就可以让泡沫丰富)、倒在食品上看染色效果(加了焦糖色素就可以颜色更重)、用舌头品尝鲜味(多加味精和核苷酸钠盐就能更鲜)之类可靠多了。
其次,要看酱油的用途。
如果做红烧类需要颜色浓重的菜肴,就选老抽酱油。如果炒菜、凉拌菜,希望味道鲜香而颜色清爽,就用生抽酱油。有些酱油是兼用型,没有写是老抽还是生抽,可以看看配料表中有没有「焦糖色素」,没有的话,上色能力就不那么强。
第三,要看钠的含量。
对于注重健康的消费者来说,减少酱油的钠含量是一个重要选择。
酱油的营养成分表,通常会用每 10 克/毫升、或每 15 克/毫升的「一份」来标注钠含量。一勺酱油大约是 10 克,所以这样标注比较方便。
注意把各种产品都换算成 10 克的量,然后在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的产品当中,选钠含量最低的一档,就好了。
例如,两款产品都是「特级酱油」。A 产品的氨基酸态氮是 1.20%,每份 10 克中含钠 495 毫克;B 产品的氨基酸态氮是 0.90%,每份 15 克中含钠 1132 毫克。那么,都换算成 10 克时,B 产品的含钠量是 754 毫克。显然,A 产品的氨基酸态氮高,钠含量低,比 B 产品更优秀。
第四,不要太在意「零添加」、「头道」、「特酿」之类意义不大的词汇。
是不是优质酱油,直接看数据。各种说辞都不重要。
这里解释一下,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几乎都是在其他国家中许可使用的品种。所谓「外国不用食品添加剂」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即便看不懂英文日文,也可以买一包薯片,买一瓶可乐,念念后面的中文配料表,看看外国公司生产的产品里面有没有食品添加剂,就知道了。
实在介意食品添加剂的话,国内可以买到各大品牌生产的有机酱油和「零添加」酱油,并不存在「添加剂产品卖国内,无添加产品卖国外」的问题。如果超市买不到,直接网上购买就可以了。不过,所谓「零添加」,不等于产品最安全,更不等于产品最优质。
三、炒菜使用酱油的技巧
用酱油炒菜的时候,最重要的技术要点是:
用优质的酱油,起锅再淋酱油,同时减少其他调味品的用量。
酱油香味浓郁,并含有少量糖和增鲜剂,那就不需要再加味精鸡精了,糖可以少放或不放,盐也可以减量。
酱油的鲜美味道和香气,是盐+鸡精所不能替代的。它会让人炒菜的时候调味更方便:前面完全不加盐,只需出锅时加一两勺酱油就好了。没有加焦糖色素的好酱油,可以在蔬菜的切口边缘勾上一层薄薄的红色,而并不影响蔬菜整体的绿色。(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手撕包菜」这道菜的状态,它就是炒菜不加盐、起锅加酱油的经典作品。)
起锅淋酱油有四个好处:
- 一是避免酱油深入菜肴内部,影响色泽;
- 二是避免酱油受热产生糊味,影响风味;
- 三是让咸味附着于菜的表层,暂时没有深入内部,可以在达到同样咸味感觉的前提下减少至少三分之一的盐(钠);
- 四是可以靠酱油中少量的糖达到鲜甜的感觉,而无需大勺放糖。 总之,这样用酱油,可以轻松减盐、轻松减糖,还可增加营养素。酱油里含有多种 B 族维生素、钾、镁等营养素,尽管量少,多一点算一点。盐和糖里可是除了钠和糖,其他营养成分都没有的。
好了,大家尽情享受优质酱油带来的美味吧!
转载 / 合作请联系
media@fanzhihong.net
微博 / 公众号: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363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