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易拉罐时,人们怎么开罐子?
时间:2022-11-26 00:07:2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果壳 栏目:头条 阅读:106
易拉罐干脆改名叫难拉罐算了!
不管多强大的人,在拉易拉罐的那一刻也得小心翼翼。想要拉开一个易拉罐,不仅要掌握刚刚好的力度,还要有一些运气加成:如果力气太小,手指连拉环都抠不开;但如果力气太大,导致拉环断裂,那毕生所有的技能都会被封印在这片薄薄的铁皮里。
罐头更是拉不开重灾区。每次开罐头的时候我不仅要担心指甲会不会崩掉,更害怕拉环会不会被拉掉,这样下去我可能真的会疯掉。
如果杠杆大师阿基米德来到现代,发现人们花了几千年时间还没用杠杆原理打开一个铁罐子,可能会当场撤回“用支点翘起地球”的发言。
打不开罐子虽然让人绝望,但最多也只是让你的心受伤。对于有的人来说,这枚小小的拉环带来伤害可就不止这么点了。
谁还没当过易拉罐受害者?
在易拉罐刚被发明出来的年代,拉环全部都是外掀式的,也就是拉环连着盖子拉下来。在当时,用这种拉环作戒指,已经成为浪漫爱情故事的经典桥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不仅一点儿都不浪漫,还“害”了不少人: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被拉下来的铁皮割伤手指,随手丢掉的拉环经常会无端伤人。拉环可以直接入选暗器排行榜了吧!
当然,更别提那些进入人体内部的拉环了。
上世纪70年代,儿科医生就报道了十多例误食拉环的案例。吞下它们的后果难以想象:锋利的拉环边缘很容易切到身体内部组织,有一名11个月大的婴儿甚至因为主动脉弓受到影响而失去生命。
一般来说,铝的放射密度很低,相比于其他金属更容易透过X光,在X光片上看起来和软组织差不多,因此医生也很难通过拍片子发现它。有一个近期的病例报告称,一位患者直到腹痛的第四年才发现体内有一块铝片。不过这块拉环的位置非常明显——可能是因为它已经在患者体内四年,性质发生了改变。医生最后通过手术取出了这个拉环。
不管是什么样子的拉环,拉断拉环都是令人束手无策的世界级难题。还有些商家喜欢“自作聪明”,就连抠开拉环都在挑战我们手指的极限,更不要提接下来拉开的高难度动作了。任何一个被拉环伤害过的人都希望这种反人类设计从世界上消失吧!
等等,没有拉环的世界可能更艰难。
没有易拉罐时,人们怎么开罐子?
将食物装进金属罐子的传统由来已久,19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用马口铁罐装海鲜和水果了。当时,罐头上还写着使用说明:如果你想打开它,就要“用凿子和锤子在罐头顶部切个圆”。
麻烦是麻烦了点,但当时的人们相信用罐装的食品就是最安全的!想要开罐,人们就只能拿出厉害的工具。又过了30年,各种各样的开罐器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工具难用到想直接一锤子砸烂。直到1892年,终于有个有用的东西被制造出来了!
这就是“罐头钥匙”。
罐头钥匙类似一个专用版凿子,使用它开罐其实就是在罐子上用力凿开两个洞。到了1925年,人们终于发明出了罐子届最伟大的发明——双轮开罐器。
但这些开罐器毕竟还是罐头的“身外之物”。想吃罐头的时候手边恰好没有开罐器,可能真的会让你抓狂。工程师弗雷兹(Ermal Fraze)就是受害者之一。1959年,正在家庭野餐的他想喝啤酒,但手边没有开罐器,最后不得不用汽车保险杠把它撬开。
不过他坚定地认为,一定有更简单的方法来打开罐头。
在彻夜未眠之后,他制造出了易拉罐。这种不用额外工具就能立刻开罐的装置在当时简直是巨大的进步。而拉环也一步步进化成了越来越好拉的模样。比如拉环越来越大,更适合手指拉动;固定拉环的铆接也更加坚固。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内嵌式的拉环问世,从此逐渐代替了拉开式的拉环成为主流并称霸至今。这种留在罐体上的拉环不仅解决了一部分拉环回收的问题,更是避免了一些人体伤害。
但脆弱的连接点并不能阻止拉环本身的脱落,这些散布世界各地的拉环甚至催生了一门“拉环考古学”。对拉环充满兴趣的乔贝(Jobbe Wijnen)收集了超过8000枚拉环,发现并对拉环进行了分类。
乔贝的拉环收集工作仍在继续,不过除了考古,能不能赶快有人发展一下“开罐成功学”啊!
实在不行……
用拉环拉拉环
善于发明工具的人们怎么会就此罢休?面对拉环难开的问题,聪明的人类灵机一动:我弄个大拉环来拉小拉环不就可以了!
网上的“易拉罐拉环开罐器”虽然样式不同,但功能都差不多:给拉环一个额外的“把手”。没想到易拉罐发展到现在,又要用工具才能打开了。
对于拉环掉了的易拉罐或者罐头,虽然可以用一些坚硬的工具(金属勺、一字起)戳开,但还是有一定的危险。特别是对于汽水罐,网上还会教你摩擦外表面让二氧化碳“顶破”开口,这种“爆破”易拉罐的方法也存在风险。
不妨把这些拉环断了的难拉罐先收集起来,多断几个之后,你一定会想去买个专用开罐器的……
参考文献
[1] https://pulltabarchaeology.com/archaeology/
[2] https://www.hmpgloballearningnetwork.com/site/gastro/articles/foreign-body-ingestion-beverage-can-tab
[3] Donnelly, Lane F. "Beverage can stay-tabs: still a source for inadvertently ingested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 Pediatric radiology 40.9 (2010): 1485-1489.
[4] Elghouche, Alhasan N., Brian C. Lobo, and Jonathan Y. Ting. "Aspiration of aluminum beverage can tab: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Case Reports in Otolaryngology 2017 (2017).
[5] Ogrydziak, Cole E., John W. Kirkland, and Edward M. Falta. "The aluminum beverage TAB and a soldier with chronic abdominal pain." Radiology Case Reports 16.1 (2021): 51-54.
[6] https://www.nytimes.com/1989/10/28/obituaries/e-c-fraze-76-devised-pull-tab.html
作者:陈藓
编辑:Owl、窗敲雨
题图:Alex/imgur,有修改
果壳(ID:Guokr42)
如需转载,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来源:果壳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9656.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果壳,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