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遍布神奇物种的马达加斯加,大狐猴平静地和我对视
时间:2022-11-30 09:58:0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物种日历 栏目:头条 阅读:133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南部,是印度洋上的岛屿国家,领土包括马达加斯加岛和周围的多个小岛。马达加斯加岛是全球第四大岛,岛屿相对隔离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80%的野生动植物都是特有种。
马达加斯加岛有着迥异的生态环境,热带雨林、梯田、草原、落叶林和沙漠等不同的生态环境都出现在同一个岛上。这些生态环境又有着各自独特的物种组成,可以说,马达加斯加岛是生物演化的活教科书。
(1)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东南角,东临印度洋;(2)东部沿海多为热带雨林;(3)中部高地多为梯田;(4)西部则以草原为主;(5)著名的落叶林和猴面包树大道;(6)南部则以沙漠和多刺灌木林为主|Aleix Cabarrocas Garcia & Jean-Louis Vandevivère & Frank Vassen / Flickr;MAURO Didier & Moongateclimber / Flickr;JialiangGao / peace-on-earth.org
几年前,我去了一趟马达加斯加,在东部热带雨林的安达西贝-曼塔迪亚国家公园附近驻扎,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实习。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马达加斯加安达西贝-曼塔迪亚国家公园(Andasibe-Mantadia National Park)的雨林|Frank Vassen / Flickr
雨林中,各出奇招
如果说马达加斯加西部的干旱森林是生存地狱,动植物们都为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而各出奇招,那么东部的潮湿雨林就是动植物的天堂。这里有著名的大狐猴和指猴——
这个抱着树枝的小可爱,是最小的狐猴之一,倭狐猴(鼠狐猴)属的 Microcebus lehilahytsara|余天一
植物物种也相当丰富。几乎所有大树上都长着厚厚的地衣和苔藓,长着苔藓的树上又几乎都长着附生兰,通常能看到好几种附生兰长在同一棵树上。
和苔藓一样大的石豆兰 Bulbophyllum onivense|余天一
但是,生物在这种环境中不可能活得太安逸。极高的物种丰度和个体密度导致竞争极其激烈,选择压力使得这里出现了很多奇特的物种,著名的“达尔文之兰”大彗星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彗星兰的花距长度超过花朵本身。达尔文曾预言,只有具有特定长度口器的传粉者才能为它传粉,后得到证实。箭头所示即为距,也就是花蜜所在|Wilferd Duckitt & sunoochi / Flickr
我到了马达加斯加才发现,大彗星兰在当地并不显得多么奇特:这里的彗星兰属(Angraecum)和空船兰属(Aerangis,彗星兰属的近缘属)物种极为丰富,有时一棵树上就能见到两三种。
大部分彗星兰和空船兰都有很长的距,最夸张的一种空船兰(Aerangis punctata),距有整个植株的约六倍长。所以,大彗星兰的惊世长距并不是石缝里蹦出来的——看到它这么多奇形怪状的亲戚,大概也就能理解这个物种是如何出现的了。
距很长的空船兰 Aerangis punctata|余天一
空船兰属的 Aerangis citrata,小尾巴就是距|余天一
很有趣的是,彗星兰属并没有钻牛角尖,只走这一条演化路线。我还见到了另外一种极小的彗星兰(Angraecum humblotianum),花仅有米粒那么大,只有很短的几乎看不到的距,但它依然是这片林子里最常见的兰花之一。
花和米粒一样大的彗星兰 Angraecum humblotianum|余天一
年轻的土地很受伤
对人类来说,马达加斯加是一片特别年轻的土地。
大概在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这里才有了确凿的人类活动痕迹,大规模开垦土地耕种也是1400年前才逐渐开始的,这使得它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原始热带森林。
原始林里拟态成地衣和苔藓的竹节虫和螳螂|余天一
但是,在马达加斯加,人类摧毁原始森林的速度也快得惊人。由于马岛农业不发达,当地居民长期都靠刀耕火种开垦土地。如果在国家公园之间穿行,我们会看到绵延不绝的农田和桉树林——马岛中部的亚潮湿森林早已被砍伐殆尽,生态环境完全改变,从森林变成了草原;东部的潮湿雨林也没能逃过一劫。大面积的原始林被砍伐后种上桉树,用以提供生火必备的木炭,而桉树林下的植物物种非常贫乏,也少有动物在桉树林中定居。
大部分原始林都是在近现代消失的,40%的原始林都是在1950~2000年这短短50年内被毁灭的。现在,马达加斯加只剩下10%~20%的原始林——但是,这仅剩的原始林也正在消亡。
当地的刀耕火种破坏了相当一部分的原始雨林|Diorit / wikimedia
马达加斯加的一大支柱产业是旅游业,而这里的旅游业又可以等同于生态旅游业。这里没有特别多的人文古迹,绝大多数游客都是去看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所以当地的生态旅游业非常发达。
这也让马达加斯加的旅游区比居住区更发达。在比较偏远的国家公园,我们见到了几个不比五星级酒店差的山中旅馆,它们都是依托保护区建立的。
酒店对面的原始林|余天一
以生态旅游,撑起可持续发展
我的驻扎地附近,是安达西贝-曼塔迪亚国家公园。这里最著名的明星物种是大狐猴(Indri indri),配色有点像熊猫,地位也类似熊猫,是当地的伞护种。大狐猴是游客来这个国家公园想看的主要目标种,在向导的带领下比较容易见到。它们一般在白天活动,体型很大也容易被发现。
酒店对面林子里的大狐猴|余天一
由于长时间接触人类,它们对人类已经非常熟悉了。如果你在林子里遇到大狐猴,它们通常不会很快逃走,而是平静地和你对视——感觉就像在观察你,而不是你在观察它们。双方对视一会儿后,它们就又开始该干什么干什么。
但实际上,作为马达加斯加特有物种,大狐猴已经面临灭绝的风险,在IUCN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极危等级——只有在国家公园附近,我们才能见到大狐猴安逸地生活。是生态旅游带来的利益,才使得国家公园以及附近的私人保护区和当地社区能够持续运行。
国家公园附近的米钦祖保护区,本身也是个社区,其中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当地居民。以保护区为依托,这里开展了大量动植物保护工作,包括繁育本土动植物、和科学家合作进行调查和保护、与生态导游协会合作对居民进行培训等,当地居民则从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中受益。
大狐猴的分布区,集中在马岛东海岸的一部分|Marius CONJEAUD & Alex Dunkel / wikimedia
在马达加斯加,人与自然的距离总体来讲保持得很好。人们不会过分打扰出现在身边的野生动物,长久以来这些动物也找到了和人类共存的方式。
在真正到马达加斯加之前,我还无法想象,仅凭生态旅游如何支撑整个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并且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但是,马达加斯加的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前我或许会觉得,人与自然的这种共存模式听起来有点过于乐观,但在马达加斯加,这种模式有了一个更具体的概念,并非无法实现。
这种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非常难得,希望在马达加斯加仅剩的几片原始林中,这个难得的关系还可以继续保存下去。
作者:余天一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004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物种日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