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半月谈 | 陈皮
时间:2023-02-10 01:59:2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药葫芦娃 栏目:健康 阅读:125
· 典故趣闻 ·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叶青绿的时节啊。那个时节,指向的是秋末冬初!
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的诗句,出自北宋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年)写就的《赠刘景文》。这首勉励诗,是苏轼送给时年58岁的好友刘景文的。收获备藏的金秋季节,正可对应人到壮年,青春虽已流逝,到来的正该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此诗前面说“荷尽”“菊残”,喻困难只是一时,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面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一定要珍惜这大好时光,最该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可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全诗抒发了苏轼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橘叶虽然青绿,橘子结果却正到了红黄的成熟时刻。苏轼最看重这一时节。从另一方面解读,他是懂得吃的人。有人就从这句诗中,读出了苏轼在向人们推荐成熟的橙子和橘子。苏轼本人是嗜好橘子的,也一定没少吃橘子,他的《咏橘》诗中有“吴姬三日手犹香”,就非常令人回味:因为,这是双手剥开橘子皮而沾染了橘香所致。就凭这手上犹香的味道,顿时把人的思绪引向了一味中药——陈皮。
一般水果的果皮往往是废弃物,而橘皮通过陈化得到的陈皮,则是药食双珍的贵重物。
橘皮的名称在药学史上更久远。在最早的中国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它的正名是橘柚,列为上品,“一名橘皮”。橘皮是橘柚的一个别名,后来“橘皮”取代了橘柚成为了药材正名。在运用它治病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陈化的橘皮效果更好。南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六味宜陈用的药材:“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 后世所谓“六陈”,实滥觞于此。至于陈皮之名,首见于孟诜《食疗本草》,后来慢慢取代“橘皮”,成为本品的专名。
最初的橘柚不带“皮”字,正好让我们发挥想象。这种药材最早是古人在吃其果的时候,捎带尝到了它的皮,进而发现了其药用功效。药食同源,橘皮或陈皮这一味药,正可在解释中药起源是如何发生的时候当个例证。
陈皮治病可有令人神奇的功效。北宋方勺在《泊宅编》中讲述了自己的舅舅碰巧用陈皮治好了顽固的病症。
方勺的舅舅莫强中在做丰城县令时,得了消化方面的病症,每次饭后便会觉得胸闷胀满不下,十分难受,服药百余帖,病情依旧。有一次,他见家人正在用橘皮配制橘红汤,便煎来早晚饮服,数帖之后,吃饭有了味道。有一天,他正在批阅文件,忽觉胸中似有物坠下,令他大惊目瞪,汗如雨下,须臾间,腹痛便急,解下数块坚硬如弹丸样的东西,腥臭不可闻。从此,他的胸部渐感宽舒,病也好了。原来他解下的是脾胃冷积之物。其病获愈,归于橘皮的功劳。
李时珍看到这则案例,深为其药效折服,因此把方勺记述的案例载入《本草纲目》中,同时还列出了用橘皮平喘嗽的另一医案:
“有人患经年气嗽,服一方药,兼旧患膀胱气(注:疝气)皆愈也。其方:橘皮、神曲、生姜焙干等份,为末,蒸饼,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夜卧可一服。”
陈皮在传统饮食与中药汤剂中,都属于常用之品。橘皮因陈久者良而称为陈皮,因产广东者胜故名广陈皮,因产广东新会者优而称新会陈皮。新会陈皮作为广陈皮上品,是中国传统道地药材,是“广东三宝”之首,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药用历史悠久,盛名于明清时期,延续至今,种植历史有近700年,其功效重在理气燥湿,区别于陈皮又有疏肝利胆、解结化痈等作用。
· 药材来源 ·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药材又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 性味归经 ·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
· 功效主治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适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克。
· 食疗推荐 ·
陈皮老鸭汤
原料:老鸭1只,陈皮5~10克,红枣7个,生姜3~5片,米酒、盐适量。
做法:把鸭子治净,斩成块,放在煲锅里,加入陈皮、生姜、大枣、米酒,旺火煮开,去浮沫,转小火煮约一二小时,后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老鸭汤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对于老年人和儿童都是较为适宜的滋养食物。老鸭搭配陈皮,具有滋阴补血、理气健脾、消食化积的功效果。
说明:不宜食用过量,避免难以消化。
· 温馨提示 ·
气虚、阴虚者慎服。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350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药葫芦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孩子,小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