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 > 孩子,小心肝

孩子,小心肝

时间:2023-02-11 01:59:1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达医晓护 栏目:健康 阅读:165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166 篇文章

我们常爱称孩子是父母的“小心肝”,随着世界杯赛事的火热与寒假的到来,父母们也别忘了让孩子们注意——小心肝。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肝脏所占人体比例远大于成年人肝脏在人体中的占比,这一时期肝脏这个人体最大的“化工厂”的血液储存量、血液流动量也远高于正常成年人。肝脏最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除了分泌胆汁辅助消化功能之外,还需要储备糖原、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同时还承担着合成功能、生物转化功能、代谢功能、凝血功能、解毒功能、免疫功能等众多繁杂的工作。作为一个“能者多劳”的器官,肝脏干得多,消耗也多,它对氧的需要和自身的氧含量也较高,因此肝脏又是一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尤其是病原)入侵而出现功能异常的器官。近年来,我国肝胆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感染是引起小儿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是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为主,其他较为常见的感染有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说到感染,不少父母又会想到“抗炎”“抗病毒”,等等,先别急,盲目用药对孩子的肝脏、肾脏反而是更大的负担。

目前西医手段上,对小儿“生病”的肝功能主要采用对因治疗和保肝治疗。儿童病毒感染常用利巴韦林,在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一般采用喷雾剂小剂量外用效果较好,更昔洛韦同样可用于儿童病毒感染。如果小儿是细菌感染,一般选用三代或四代头孢,因为尤其考虑到这类头孢对小儿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其他种类抗生素小。小儿支原体感染时,临床上常选用儿童依从性较高的阿奇霉素颗粒剂。如果发现了孩子肝功能异常,需要及时治疗,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要进一步行基因筛查及遗传代谢病检查,甚至进行肝穿刺组织活检以明确病因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我们常听到“熬夜伤肝”的说法。“熬夜伤肝确实有依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的沈健主任医师讲解道,“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等理论,十二经脉可与十二时辰相对应,我们说的丑时就是凌晨一点到三点钟这一时段,正好是肝经当值,这时还不入睡会有长期熬夜伤精耗血的危害。再者说我们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肝又主藏血,结合‘目受血而能视’理论,故而可以解释为何熬夜导致脱发、眼睛干涩等众多问题。”此外,过度饮酒、暴饮暴食、饮食油腻、胡乱吃药等行为都会影响肝,对小儿长远的发育而言更是不利,如女性血海空虚,导致月经过少,继而影响受孕,男性肝肾不足影响同源之精,导致不育。这些损害肝阴的行为也容易导致肝阳上亢,引起头晕、目赤、耳鸣、烦躁、易怒等问题。

当孩子出现不适时,聪明的父母应该明白,保肝药物的使用要建立在已经有肝炎、脂肪肝等问题的基础上,如果发现转氨酶数值异常,在医学指征上确诊患有肝病,要到医院进行规范的治疗,而不是自行用药。更要注意的是,部分家长还存在“让孩子服用中成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错误认识,”是药三分毒“,不论中药、中成药还是西药,长期服用都会有一定毒副作用。如板蓝根颗粒、儿童清肺丸、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感冒茶、小儿感冒颗粒、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等中含有板蓝根,但长期服用含板蓝根的中成药可能损害肾脏,并能导致内出血和对造血功能造成损伤。小柴胡片、小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柴胡舒肝丸、消食退热糖浆、感冒清热颗粒、鼻窦炎口服液等中成药里含有柴胡,其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还可能损害肾脏。还有一些药物炮制过程中用到了朱砂等,虽然普通的煎煮中药水温不能让朱砂转化为有毒的硫化汞,但是现行《中国药典》中规定朱砂日用量为0.1~0.5 g,不宜过量,且不能少量久服,避免含汞药材导致重金属在体内积蓄。基于“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还是要再次强调给孩子用药需要专科医生的指导,切不可想当然盲目服药,并且当服用药物达到一定时长时应配合复查肝肾功能,做到早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10~14岁男童的吸烟率1.51%,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约1.8亿儿童受到二手烟暴露的危害。2020年上海市一项关于闵行区≥15岁居民吸烟情况及烟草危害信息媒体宣传现况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闵行区≥15岁居民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0.83%,还需要着重于控烟宣传方式与适配内容的个性化制定。同时,肝脏还是代谢酒精的主要器官,酒精的代谢产物中乙醛对肝脏的损害最大。轻者损伤肝脏细胞,升高肝酶。重者使肝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导致酒精性肝病。小儿一般不会主动或长期摄入酒精,但部分药品或饮品可能含有酒精(乙醇),在不了解成分时,儿童可能进行服用,特别当与药物同服时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各位爸爸妈妈的小心肝们,平日里要做到“少饮酒、少熬夜、少动怒、少在睡前看电子产品,多吃蔬果少重口、多运动少乱吃药“,才能保重小心肝。

作者:袁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脾胃病及内分泌疾病。

栏目主编暨导师:沈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中管局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儿童保健与健康专委会副会长。“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联合创始人,《萌宝养成》主编。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401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达医晓护,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