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喝预开口椰子水会致命?椰子水能净化羊水?真相来了!

喝预开口椰子水会致命?椰子水能净化羊水?真相来了!

时间:2023-04-14 01:14:2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学辟谣 栏目:头条 阅读:83

椰子是不少人喜爱的水果,不管用椰子制作美食,还是直接喝椰子水、吃椰子肉,都相当美味。不过,椰子外壳过于坚硬,不好开口,为方便食用,市面上会售卖预开口的椰子,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打开包装,插入吸管即可饮用。

但是,最近#喝预开口椰子 进急诊#的话题冲上热搜,引起网友对椰子的关注。那么,喝预开口椰子水会致命吗?椰子水就是椰子汁?椰子油很健康?椰子水是羊水圣品?……围绕椰子的这些常见流言,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一揭秘。

图片

01

流言:喝预开口椰子水会致命

分析:预开口的椰子存在变质的可能,喝了变质椰子的椰子水也许并不只是腹泻、呕吐、拉肚子这么简单的不适症状,严重还可能会危及生命。

变质的椰子会产生椰毒假单胞菌,这种有毒成分在长时间泡发的黑木耳中也可能会有。

食物在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之后,就很容易产生米酵菌酸,这种成分毒性大,耐热性强,高温高压都很难将它分解掉。如果吃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导致中毒,并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致死率高达40%以上。

另外,变质椰子水也可能会感染3-硝基丙酸,这是一种毒力很强的嗜神经毒素,也不怕热,加热和消毒剂处理后毒力不减,人体对其没有免疫性,也没有特效药可以解毒。中毒者严重可因脑缺血坏死1~3日内死亡,即便是幸存者也常留有终生残疾的后遗症。

要想避免中毒,首先要注意别买预开口的椰子,其次椰子外观变质了也别买别吃,如果椰子水看起来浑浊不清澈也要放弃食用。

02

流言:喝椰奶等同于喝牛奶

分析:“椰奶/椰乳”这个名字,让人觉得喝它就等同于喝奶了。实际上二者可不能等同。所谓的椰奶并不是奶制品,而是属于饮料的一种。

天然椰奶是用新鲜椰果或椰干,经破碎、压榨、过滤、调配、均质、灌装、灭菌、冷却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种重要的椰子加工品。[1]并且,大多数的椰奶产品还含有添加糖。

人工合成椰奶主要利用天然椰子油、蛋白和糖,添加适量乳化剂等复配成具有浓郁椰香味,口感细腻的蛋白饮品。[1]

再说了,椰奶的钙和蛋白质含量都比不上牛奶,可别当奶来喝。

图片

图片来源:版权图库

03

流言:椰子水就是椰子汁

分析:市面上的椰子汁和我们所说的椰子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饮品。

椰子水是存在于椰子果腔中的液体,颜色清澈,插上吸管就能直接喝,一个成熟椰果中的椰子水约占其重量的15%~30%,平均水量约300毫升。[2]椰子水一般口感上会有椰香味,但由于成熟期的不同,很多可能会伴有酸涩味道。7~9个月龄椰子的椰子水被称为嫩果椰子水,这时的椰子水最甜。

市面上的椰子汁产品口感更好,味道甘甜、椰香味浓郁,但并非是真正的椰子水,配料中普遍含有椰肉汁、白砂糖等成分,比如下图这款热卖的椰子汁。

图片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04

流言:“椰果”是椰子肉

分析:“椰果”很多人都很熟悉吧,水果罐头和奶茶里面经常会见到。不过,它可不是用椰子的果肉直接切块而来的哦。

虽然椰果没有国家强制标准,但是有进出口行业标准,标准中规定椰果是用以椰子水或椰子汁(乳)等为主要原料,经木葡糖酸醋杆菌发酵制成的一种纤维素凝胶物质,也称椰纤果、椰子纳塔或高纤椰果。[3]

所以,椰果是用椰子水或椰子汁为原料进一步加工而来的产物,并不是椰子肉。

05

流言:椰子油很健康

分析:椰子油是用白色椰肉部分压榨所得,出油率高,也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公认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油脂成分),比例高达91.4%,[4]是猪油饱和脂肪酸的两倍以上。

它的饱和脂肪酸主要以中链脂肪酸(MCT)和长链脂肪酸为主,其中MCT进入人体后能够快速代谢,产生人体所需的能量,不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所以,多数人认为吃椰子油能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血脂……

但需要清楚的是,椰子油≠中链脂肪酸,它的MCT所占的比例仅为不到15%。还是长链脂肪酸含量更多一些,其吸收过程比MCT更复杂,可能会沉积在器官或者血管里。

最重要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版)》中明确提到了,高血脂人群需要减少和限制椰子油的摄入。

图片

所以,日常烹调并不推荐椰子油。如果偶尔需要油炸食物,可以选它,毕竟饱和程度高,高温条件下也较为稳定。

06

流言:椰子水能代替血浆

分析:传言说,椰子水成分与血浆一样,可以代替血浆。

传言的来源可能与二战时期有关,当时是情况特殊不得不冒险一试,在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日本人和英国人首先使用椰水子作为静脉注射替代品挽救了战场上士兵的生命;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的许多病人也在霍乱流行时期用嫩椰水进行静脉注射。

这只能说明椰子水也许可以成为静脉输液替代品,但并不能说明可以代替血浆。

至于二战时期为什么能用椰子水输液救人这件事,现代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对此做了分析:原因可能是新开的椰子水是完全无菌的,它所含的电解质组成与人类细胞类似,并且有着和血浆相近的比重。尽管椰子水相对于生理盐水来讲,含有糖类及少量的天然高分子物质等复杂的分子,但是这些分子对水的作用影响不大,可能不会影响生命体中的水分子参与生命代谢活动, 因而可以安全的代替生理盐水进行输液。[5]

不过,并非所有患者都能用椰子水进行输液,有的人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荨麻疹、头痛、手麻刺痛等副作用,还有人可能会出现血钾水平过高的情况。[2]

06

流言:椰子水是羊水圣品

分析:有传言说,孕妇喝椰子水能过滤羊水,让羊水变得清澈。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孕期喝椰子水能起到净化羊水的作用。不过有研究提到,孕期喝椰子水可能对增加羊水量有帮助,可能会改善羊水较少的情况。

原因是羊水的电解质成分与椰子水相似,摄入充足的椰子水可维持孕妇体内渗透压水平的稳定、降低母血-羊水间梯度压从而增加羊水的膜内吸收量。并且孕晚期羊水“胎尿”的减少可能会造成羊水减少,而椰子水中的游离氨基酸具有舒张血管作用,可促进胎尿排出,进而增加羊水的量。[2]相关研究仍较少,具体效果仍需验证。

另外,如果孕期存在羊水浑浊的情况,最好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影响了胎儿发育。

图片

图片来源:版权图库

07

流言:糖尿病不能喝椰子水

分析:椰子水口感甘甜,糖尿病患者担心喝了会升血糖,不利于血糖控制。

其实椰子水中的糖含量并不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仅为3.71克/100克[6],约为苹果的1/4,而糖含量只有2.61克[6],并且GI值为55[7],属于低GI的饮品,口感甜是因为含有果糖和葡萄糖,而且冰镇以后会更甜。虽如此,但毕竟含有一定热量,饮用时仍需控制总量。

08

流言:椰子水可代替运动饮料

分析:很多人会把椰子水当成运动饮料,毕竟它热量低,还富含矿物质。每百毫升的椰子水可提供19千卡热量、3.71克碳水化合物、1.1克膳食纤维、24毫克钙、0.29毫克铁、25毫克镁、250毫克钾、105毫克钠。

而我国对运动饮料中钠和钾的含量也有明确的要求,钠含量为5~120mg/100ml,钾含量为5~25mg/100ml。[8]

而椰子水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显然超了,所以如果是短时间运动后补充水分可以选椰子水,但如果是长时间大量运动后,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就不太合适了。

结论

预开口的椰子容易变质,喝了变质椰子的椰子水轻则腹泻、呕吐、拉肚子,重则危及生命;椰奶属于饮料的一种,其中的钙和蛋白质含量都比不上牛奶;椰子汁和椰果是以椰子为原料进一步加工而来的产物;椰子油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心血管健康;椰子水不能代替血浆,有些患者用椰子水输液会过敏;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椰子水能净化羊水;椰子水中的糖含量并不高,但有一定热量,糖尿病患者饮用时需控制量;椰子水不能完全替代运动饮料,长时间大量运动后,用椰子水大量补充水分不合适。

参考文献:

[1]刘小琴,郭志勇,崔欣悦,白新鹏.人工合成椰奶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1,27(02):181-184.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11.02.026.

[2]李彤,张彩虹,郭洪花.椰子水在医学保健中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03):45-48.

[3]SN/T 4597-2016 进口椰果检验规程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5]高艳艳,刘媛,杨曼,范小青,赵孔双.椰子水的介电性质及其作为输液替代品的可行性[J].热带作物学报,2016,37(07):1377-1381.

[6]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food-details/170174/nutrients

[7]https://glycemicindex.com/gi-search/?food_name=Coconut+water&product_category=&country=&gi=&gi_filter=&serving_size_(g)=&serving_size_(g)_filter=&carbs_per_serve_(g)=&carbs_per_serve_(g)_filter=&gl=&gl_filter=

[8]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

作者|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张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文章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489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学辟谣,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