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今天周日,却要上班!调休为什么让人如此疲惫?

今天周日,却要上班!调休为什么让人如此疲惫?

时间:2023-04-24 01:14:1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头条 阅读:120

马上又到五一小长假,但在放假之前,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坎——调休,就像今天。

不少人直呼:这个假,还不如不休。

为什么调休这么让人疲惫?今天就来说道说道。

01

调休的本意是好的

说出来可能会令你咂舌,调休这个如今人人吐槽的概念,在诞生之初,本意却是好的。

要知道,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能休假的日子还屈指可数,每年只有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可以放假,加起来也才 7 天。

最重要的是,当时人们工作还是单休,也就是上 6 天歇 1 天。

这样短的休假时间,无论是在家里休息还是出门旅游,都不现实。

何况,很多人往往会趁着周日出门采购、办事,忙忙碌碌一天也可能完不成,第二天还得继续上班。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后来通过研究发现,忙碌的工作并不与效率成正比,适当的休假反而更有效。

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们的假期也慢慢迎来了大幅增长,1995 年,从单休变成了双休。

而这,也为调休创造了条件。

1999 年,国务院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全年休假从 7 天调成了 10 天,并且首次提出了调休。

也就是把五一和十一两个假期和前后的两个双休日连起来,凑成 7 天黄金周。

这个做法,实际上大有深意。

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旅游是非常好的刺激消费的方式。

但在以往,三天假期,也许只能用来忙家里的一些琐事,即使有了出行计划,路程就要占很久,远点的旅游景点根本去不了。

东北人民想去趟海南,可真是想都不敢想。

如果是七天,可选择的可就多了。

结果显然易见,1999 年的首个十一黄金周,就有 2800 万出游,带来了 141 亿的综合收入。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不但人们有时间出行了,还能去到更远的地方,也拉动了经济增长。

但本意很好的调休,为何会在如今惹人生厌呢?

02

为什么讨厌调休

有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你调休来的假期都是借的,总要归还。

享受了 7 天假期的愉悦,可能就要接受连着工作 7 天的代价。

连着工作 7 天,可不只代表比正常工作多了 2 天。

它还意味着,你在连着上了 5 天班后,精神与身体得不到该有的休息与恢复,就要接着拖着劳累的身体去工作。

这可不是小事。

研究显示,每周工作 5 天且保持 8 小时工作制是相对合理的。

如果连续工作且得不到恢复,就会引起高血压、失眠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还会出现精神倦怠等心理。

这也只是调休的危害之一。

它另一个缺点,就是打乱了人们的规律。

人体内有昼夜节律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生物钟,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都是固定的。

同时,每周也会有固定的生活节奏。一旦这个已经形成习惯的节奏被打破,人们很可能就会有种失控感。

就好比,你原本每天 10 点睡觉,7 点起床,忽然某天要你 7 点入睡,4 点钟起来,很可能结果就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而第二天睁开眼的一刹那,整个人都是懵了的状态。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除了以上这两点实打实的损害,人们讨厌调休,其实是出自一种本能。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存在一种负面偏差,也就是坏事比好事更容易得到关注,“失去”的影响远大于“获得”。

比如,给你一个礼物,再拿走一个礼物,表面上你什么都没得到,但心里肯定是不高兴的,还不如从始至终什么都没有。

就像此前奥斯卡等颁奖仪式上曾闹过的乌龙,调休给人带来的心情,就很像是嘉宾被错颁发了奖项又被迫归还。

再加上之前提到的调休实打实给人带来的伤害,不但没有真正获得假期,还受到了如此多的损失,调休不被讨厌才怪。

而且,当大家的假期都集中在国庆、五一、春节这三个时段,也很容易造成扎堆出行的情况,相信你肯定在短视频里刷到过这样的画面:

想参观兵马俑,结果变成了兵马俑参观人;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甚至不知道身上流的是谁的汗……

一点旅游体验都没有,关于调休的不好印象,也就进一步增加了。

参考文献:

[1] 梁超.(2015).中国人假期65年变迁史:单休改双休用了45年.新浪新闻.

[2] Heintzelman, S. J., & King, L. A. (2019). Routines and meaning in lif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5(5), 688-699.

[3] 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 & 蔡继明.(2009).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习与探索(05),30-39

作者:李米 科普创作者

审核:唐义诚 北京中科普心理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副主任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618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