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与甲流如何区分?是否会同时感染?专家详解→
时间:2023-04-30 01:14:1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栏目:头条 阅读:101
在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近期全国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近日,网上声称自己“二阳”的人也变多了。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
会加速新冠“二次感染”趋势吗?
如何甄别甲流、新冠和普通感冒?
是否存在“双重感染”的可能****性?
……
针对公众关切的热点问题
多位专家进行了回应
一起看看
甲流临床表现更重
存在“双重感染”可能性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詹少锋说,普通感冒、流感、新冠早期症状都差别不大,表现为发烧、喉咙疼、咳嗽、鼻塞、流鼻水、胃口不好、全身疲乏、肌肉酸痛等症状,主要靠核酸或者抗原检测来区别。
从这一次接触的病例来说,部分甲流患者会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而且整体临床症状表现会重一些,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反而临床症状较轻,部分小孩伴有结膜炎症状。但不管是哪一种疾病,临床上基本是采取对症治疗方式。**
这段时间“甲流”和新冠都偶有出现
是否有人会同时感染两种病毒?
多名临床专家表示目前还没发现该情况。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和发热门诊主任李淑华也表示,“甲流和新冠互相不喜欢”,这段时间还没有发现同时感染甲流和新冠病毒的患儿。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剑锋也称,目前门诊中偶有出现新冠感染者,“双重感染”的情况暂时未发现。
此前,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在甲流科普直播时介绍,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都属于呼吸道感染病毒,理论上存在叠加感染的可能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近期接诊了一名男性患者的甲流跟新冠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免疫力低下,相对其他人来说,他的症状会稍微重一点,伴有全身发热、疼痛等症状”。彭劼进一步提醒大家,虽然“双重感染”发生概率较小,但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因此要做好防护。
“二阳”症状表现更轻
预计不会引发大规模感染
詹少锋介绍,目前广州门诊的新冠患者数量不多,有的是“二阳”,也有的是首次感染,以年轻人为主,也有老人。常见表现和之前一样,包括发热、肌肉酸痛、乏力,以及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来说,二次感染会比首次感染症状要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增清呼吁,家长无需过分紧张,在2022年12月新冠流行期时,临床接诊患儿大多以轻症为主,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
许多人担忧,二次感染是否会引发大规模暴发?彭劼介绍,鉴于许多人已建立起免疫屏障,新一轮疾病流行传播的速度和规模不会像之前那样“快”和“大”。
“二阳”勿恐慌
少量接触病毒可刺激免疫
当发现自己或者是孩子二次感染后,应如何应对?詹少锋建议,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首先不要产生心理恐慌,如果测出抗原为阳性,证明还是传染性强的时期,此时建议居家休息,不要前往人群密集地方,同时应在密闭环境内需佩戴好口罩,降低传播风险。
虽说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二次感染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但对于老年人和免疫脆弱人群来说,每次感染都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
詹少锋建议,在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中要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尽量减少与家中老人和小孩的接触,比如分餐吃饭,做好日常消毒等,降低他们感染病毒的风险。“减少接触,也不是要把自己关在房间自我隔离。” 詹少锋说,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实施“乙类乙管”,从防控措施上不再实行隔离措施,对于体内拥有抗体的人来说,少量接触一些病毒能更好地刺激免疫系统,让人体警惕新冠病毒的再次侵袭。
李增清提醒家长,有先天性心脏病、脑性瘫痪等基础性疾病的,以及5岁以下的小朋友是重点防护人群,近期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要保持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及有基础病的孩子,如果测出新冠阳性,建议及时就医;3个月以上的小朋友,无其他基础病的,如果仅是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以居家休息、补充营养,对症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如果持续三天都高热不退,或是有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则需要就医。
网传“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
专家:非常不靠谱!
近日,有号称“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的消息在社交平台流传。该“自救手册”对新冠症状进行了用药指导,例如:
小孩体温超过38.5℃时,交替服用布洛芬、乙酰氨基酚两种退烧药;出现眼睛痒、发炎症状时,可能是感染了新毒株引起的结膜炎,可以滴一些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缓解不适;腹泻不止时,可以服用蒙脱石散,短期内能够缓解症状;胸闷喘不过气,可以吃一点维C……
▲网传“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这一手册“非常不靠谱”。他指出,不建议交替使用退热药;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都无作用;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喘憋症状都需要及时就医。目前也没有真正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保健品,“重症高风险人群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是否尽早抗病毒治疗。”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医师李冉也提醒,这一手册并不科学。“这个季节出现眼睛痒的症状,需要鉴别是不是过敏所致。而病毒性腹泻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可以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类的药物,口服补液盐。”
撰写 | 广东卫生在线综合
南方+、广东发布、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722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