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蕨”对想不到,“蕨士”们也如此“内卷”
时间:2023-05-08 01:14:1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科普博览 栏目:头条 阅读:156
(图片来源:张宪春、刘保东摄)
当前时代,若要提起“内卷”一词,难免会让人们平添很多焦虑和彷徨。然而在地球上却有这样一类植物,亿万年以来都以其“内卷”的姿态顽强地生长于高山密林中,展现着无限的生命活力,它们就是蕨类植物。
无花无果的蕨类在绿色星球上多达40万种的高等植物中可能并不起眼,但如果你将目光聚焦到它们身上,则会发现幼嫩阶段的它们几乎遍布森林各个角落,跳跃而灵动;长大后的它们深沉、浓郁,充满遗世独立般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令越来越多的人们“蕨”对折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蕨类的神秘世界,了解它们不一样的“内卷人生”。
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瓦氏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ana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nsis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江南星蕨Lepisorus fortunei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蕨Pteridium aquilinum subsp.japonicum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Part.1
一“拳”制胜,快速识别蕨类植物
即使蕨类植物具有不同于有花植物的古朴气息,大家仍不能轻易辨认出它们的身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化的道路上,大自然赋予了蕨类一项独一无二的特征,即犹如问号般卷曲的幼叶。这一特征使得我们无论来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山野,只要看到有植物举着大大的问号向你提问:“我是谁?”这时便不妨大胆地说:“你就是蕨类”。
拳卷汇
(图片来源:张宪春、刘保东摄)
顾钰峰博士在野外观察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的拳卷叶
(图片来源:刘保东摄)
粉背瘤足蕨Plagiogyria glauca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鳞柄毛蕨Cyclosorus crinipes(左)
栗蕨Histiopteris incisa(右)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不过,蕨类植物中也有少数种类不具有此项特征,例如瓶尔小草和水生蕨类槐叶苹、满江红,以及原始的小型叶类,如石松、卷柏等,此时就须靠其他特征来辅助辨识了。
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左)
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中)
彩虹卷柏 Selaginella iridescens(右)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蕨类植物的叶子萌发时就像一个个攥得紧紧的小拳头,这种现象叫“幼叶拳卷”。随着叶片的伸长,这些小拳头会逐渐舒展开,“摇身一变”成为形态各异的叶片。这种卷曲的幼叶由于其美妙的几何构造时常登上各大杂志的封面,几乎成为了蕨类植物的重要身份象征。
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那么或许大家会感到疑惑,为何拳卷叶会成为蕨类共同的选择,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
科学家们对此有多种解释,但一般认为拳卷叶一是可以保护蕨类脆弱的顶端生长部位,二是可以防御昆虫的侵害,同时部分拳卷叶上的纤毛和鳞片也具有减少外界损伤和保水御寒的作用。而不同类群的蕨类又具有各不相同的纤毛或鳞片,在野外,这是一个很好的识别特征。
各具特色的拳卷叶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形形色色的拳卷叶仿佛精灵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给早春寂静的森林带来了灵动。而到了盛夏时节它们舒展开来,展现出形态各异却又对称的绿色叶片。其叶片形态复杂多变——单叶、二叉分裂、三裂、掌状分裂,甚至是一至多回羽状分裂的单叶;还有更为曲折精巧的一回羽状复叶等。这些叶片背面孕育出各色如虫卵状的多个孢子囊集结而成孢子囊群,进而产生蕨类赖以繁衍的孢子。
单叶(左)
掌状分裂 (中)
一回羽状(右)
二回羽状(左)
二回羽状-小羽片羽裂(中)
三回羽状(右)
四回羽状(左)
五回羽状(右)
斜方复叶耳蕨Arachniodes rhomboidea 的孢子叶
(图片来源:9张都是张宪春摄)
多数蕨类植物的孢子囊里会发育出64个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外壳上的环带细胞利用水湿运动的张力,像弓弩一样把内部的孢子弹射出去,孢子在有水和温湿度较适合的条件下萌发再繁殖出新的植株,新一代的拳卷幼叶又破土而出,静静地完成了一轮生活周期,这些绿色精灵们就这样生生不息地繁衍不止。
世代交替的一生
(图源:引自《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张宪春著)
蕨类胚胎第一叶,拳卷的样子像极了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样子。
(图片来源:刘保东摄)
Part.2
山间野蔌,舌尖上的蕨味
早在《诗经》里就有描述:“陡彼南山,言采其蕨”。一些蕨类植物的拳卷叶(幼叶)是著名的山野菜,如荚果蕨(黄瓜香)、栗蕨、芒萁、紫萁、中华蹄盖蕨(猴腿)、菜蕨(隶属蹄盖蕨科双盖蕨属)等。
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左)
栗蕨Histiopteris incisa(中)
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右)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紫萁Osmunda japonica(左)
菜蕨Diplazium esculentum(右)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深绿短肠蕨Diplazium viridissimum(左)
蕨Pteridium aquilinum subsp.japonicum(右)
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
(图片来源:张宪春、孙玖琼摄)
其中,凤尾蕨科凤尾蕨属的蕨菜营养丰富,富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被人们称为“长寿菜”,也是山野菜中销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野菜之一。
蕨Pteridium aquilinum subsp. japonicum成熟植株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Part.3
究竟怎样才能吃到美味的蕨菜呢?
首先,采摘时期不可小觑。蕨菜在拳卷叶长出地面20cm左右,新出顶叶尚未展开时采摘为最佳,过早采收产量低,过迟采收或高温干旱都会使茎杆纤维素老化,影响食用品质。
蕨Pteridium aquilinum subsp. japonicum拳卷叶时期
(图片来源:李东摄)
其次,吃法很重要。人们常常利用鲜品和干制品炒菜做汤,食用前经开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但不能过量食用。除了食用嫩叶,蕨的地下根状茎富含淀粉,提取加工后便可制成广受欢迎的开胃小菜“蕨根粉”。
由此可见,蕨虽然在各类食用蕨类中风味不算绝佳,但仍凭借其广泛的分布,多样的烹制方法,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餐桌上最为常见的蕨类植物。
蕨菜
(图片来源:孙玖琼摄)
蕨根粉
(图片来源:孙玖琼摄)
Part.4
清新自然风,来自远古的美
蕨类植物的拳卷叶(幼叶)不仅能吃,还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蕨类植物靠着高颜值与独特的气质,成为花店与不少花艺师青睐的叶材。除了手捧和花环以外,蕨类植物还可以成为婚礼与聚餐的最佳配角,其清新的绿色可以让人放松,享受惬意。
书房、餐厅、阳台……无论身处何处,只要简简单单的一盆蕨,其摆放不必过于讲究,只需随心生长,便能给人们营造一种平和素雅而又简单的心境。
铁芒萁拳卷叶(左)
蕨拳卷叶(右)
(图片来源:孙玖琼摄)
铁芒萁拳卷叶制作艺术品(左)
拳卷叶图案丝巾(右)
(图片来源:孙玖琼摄)
铁芒萁拳卷叶压干后制作的小摆件
(图片来源:孙玖琼摄)
目前国内与蕨类植物研究相关的著名组织是“蕨协”,即中国蕨类植物协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到目前发展成为3个协会的分支机构,即中国花卉协会蕨类物分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蕨类植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植物学会蕨类植物专业委员会。
蕨协会徽也是由受拳卷叶形态启发创作而成。右图则是以100多种蕨类植物标本围绕会徽的拳卷叶图案创作而成,此幅作品也是目前国内最大尺寸单体压花作品(高230cmX110cm),保存在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办公室。
李爱莉绘(左)
李泽鑫摄(刘峄、孙玖琼、赵晓玲创作)(右)
结语
蕨,这些从岁月长河中走来的绿色精灵,它们在人类生活的角落里,用微卷的叶默默释放着绿意,用最静谧的方式见证文明的发展与时代的更迭……
沼泽蕨Thelypteris palustris
(图片来源:张宪春摄)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孙玖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审核:张宪春 李中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赣南师范大学)
编辑:孙晨宇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846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科普博览,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