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柯拉——探访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建设现场
时间:2023-05-26 01:14:1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栏目:头条 阅读:148
——探访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建设现场
“柯拉”为藏语,意为“三块大草坝”。
从地图上看,绵延起伏的山脉像一条条毛细血管。天然的地理位置,4600米的高海拔,造就丰富的光能资源。
在这片古老而宁静的土地上,人们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22年9月,一声爆破打破宁静,沉睡千年的扎拉拖桑山,因为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一期项目的开工建设,重新焕发生机。
思想怎么转变?
在主动与被动中寻找平衡
随着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规划、区域经济布局、新能源体系规划、数字经济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水电七局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如何在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中分得蛋糕?唯有主动出击。
他们在变局中开新局,主动出击,联合华东院,顺利中标柯拉光伏电站一期工程Ⅱ标段,承担光伏阵列区、升压站、道路、乡村振兴工程等。
柯拉光伏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也将全球水光互补项目规模首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其建成后接入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打捆”输出稳定电力,成为世界清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新样板。
参与“重量级”项目建设,对建设者来说,无疑是一次自我超越。“起步”较晚,一没施工经验,二没优质合作队伍,拿什么与别人PK?
光伏电站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期短,工程量大,仅Ⅱ标施工高峰期可达千余人,这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柯拉的冬季气温夜间零下25度左右,施工工区昼夜温差达到30度,冻土暗冰遍布,人员和机械降效加重。在混凝土浇筑后,要给它进行薄膜、棉被、防尘布、电热取暖器等5层的保温。面对机器降效严重,给它加压加氧。工人们在这里干活也要比平原要慢三分之一,必须加大人员配置……”项目负责人李健一一讲述,如何带领团队攻关难题。
在这条新的黄金赛道上,仅集团内兄弟单位就有五家,大家都在暗地里较劲。
这是一份考卷,更是一场荣誉保卫战。相比于其他兄弟单位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口碑,在最后的攻坚阶段,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必须要安全地“过河”。
瓶颈怎么突破?
在探索与苦战中打破壁垒
3分钟时间可以做什么?
在柯拉光伏电站,理想情况下,一名工人可以安装一块光伏板。在这里,施工进度以分钟为单位。不了解情况的人都认为光伏电站就是简单地安装光伏板,没什么挑战,说起这些,李健有些无奈。
项目总工李宁算了一笔账。除去冬歇期和环境影响,满打满算,适合施工的黄金时间毫不夸张地说与合同工期比直接减半,78个方阵约19450个组串,50多万块光伏板,并网发电目标迫在眉睫,如何与时间赛跑?
进场即高峰,但高反导致的睡眠障碍,使每个人最多休息4个小时。大家的双眼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布满血丝,同时还被迫“减肥”,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抱怨,一句可以克服,让人心疼。
桩基础采用国内少见的H型钢桩,Ⅱ标段施工总量为9万余根,原设计引孔量和静压量为3:7,并无相关经验可借鉴。
经过后期现场地质踏勘,李宁他们发现引孔施工量最少要提高到95%,才能保证上部光伏板支架和组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引孔量意味着施工难度系数将直线上升,加上引孔施工极限坡度为15度,而项目部承建的施工范围内,坡度最大达到了28度。
“做还是不做?”只有孤注一掷,才能绝处逢生。
项目部当机立断,马上采取引孔的方式进行桩基础施工。因地制宜创新研发出“先引孔、再静压、后回填”的工法,有时还在“回填”后再加一道“静压”,将原本疏松的“冻豆腐”地基夯实、稳固。还有一个妙招提升效率:在桩身与地面之间安装一个漏斗形状的稳定器,这样可以将施工效率提高40%,成孔质量合格率达到70%以上。
升压站是光伏电站的“心脏”,在光能转化为电能后,通过升压站输送电流进行并网发电。面对冬季高寒挑战,项目部研究出“添衣服、盖被子”的方法给浇筑的混凝土保温,以避免巨大温差导致结构松散、强度不足等问题。
此外,还通过热水拌和,加速凝剂、抗冻剂等方式,提高混凝土入仓温度、凝结时间及抗冻性,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作为关键工程,升压站设备安装要求也不同寻常:主变和GIS安装环境要求“无尘”,管母一旦进入灰尘后,耐压试验时在高压作用下将直接报废,一切努力归零。这就像是要求一个医生在沙漠中做一台“无尘”手术,而且沙尘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怎么办?那就创造一个无尘环境。他们给升压站穿上“防护罩”,设置两道防护门,工人进入前必须穿戴防护服,并时刻盯着天气变化,抓住每天的施工窗口期,最终顺利完成升压站设备安装任务,并验收通过,向并网迈进了一大步。
如何融入当地?
在责任与守护中探寻契机
所朗曲迫是柯拉乡益因村的一名村民,世代居住于此。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活会因柯拉光伏电站的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以前只会放牧,现在你们来了,我可以在工地上干活挣工资,扎西德勒。”他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一直说着“谢谢”。
“我们的工作岗位随时为他们准备着。”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远勋介绍道。项目部通过乡政府到益因村、解放村等相邻的几个村招工,累计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当地老乡在家门口就业。
“通过手把手教学,我们传授了知识,村民学会了一技之长,以后走出去,也可以靠手艺养活自己。”项目部始终坚持将“光伏+基础设施提升”“光伏+就业”作为大事、要事来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民族地区农牧、旅游、交通等产业发展,产生“光伏+N”的效益。
项目部进场之初就计划性地对村内道路进行改扩建,包括山上的9户人家的机耕道都进行了翻修,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出行难题。
当地村民突发疾病需要就医,通往外界的唯一的桥梁被大雨损毁,他们看到项目部高高飘扬的那抹红,便主动找过来寻求帮助,项目部立即成立党员突击队,组织机械设备抢修,解决村民的燃眉之急。
在供水工程施工之初,项目部便把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考虑进去,为村民铺设管道,引水入户,让他们喝到干净安全的自来水……一桩桩、一件件,是柯拉项目党支部担当作为、与当地群众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
行走在柯拉,邂逅的是因光伏电站建设,家乡美好而绽放的那一张张朴实的笑脸。
现场航拍
桩基础施工
施工现场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881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