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不近视
时间:2023-06-03 01:59:1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华医学会 栏目:健康 阅读:176
作者:王 雪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审核:焦永红 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根据《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的数据,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高达52.7%,未来在中国人口中将至少有9.6亿近视人口,近视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视觉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儿童家长,我们该如何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守护孩子的明眸“视”界呢?
一、懂近视,才会重视
1.先说说什么是近视?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根据近视度数可以把近视分为3类。
低度近视:-0.50~-3.00D(50~300度)。
中度近视:-3.25~-5.75D(325~575度)。
高度近视:小于或等于-6.00D(600度以上)。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为什么要控制近视?
超过600度的近视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眼球轴长明显高于正常眼球,眼球被拉长会导致视网膜变薄萎缩,因此,会增加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及黄斑出血的风险。这些病变会严重影响视功能,甚至会导致低视力和盲,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没有一种理论体系能够解释所有关于近视成因及控制机制。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机制是环境因素为主,遗传因素为辅。其中环境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当眼睛看近时,睫状肌收缩,长时间看近就会导致睫状肌处于持续过度紧张收缩状态,睫状肌收缩会对眼球壁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眼球轴向拉长。从生物学角度看,持续近距离用眼,眼球试图把近距离的图像直接聚焦在视网膜上而免于调节,就会使得眼轴增长而发生近视。
在最新研究中,“调节滞后-远视性离焦”理论被认为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阐述了近视机制相关主要理论(表1)。
表1 近视机制相关主要理论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调节滞后”?
人的眼球就像一个性能非常高的变焦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可以实时精准对焦,确保我们可以瞬间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而我们却感觉不到眼球调焦的过程,这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调节能力非常灵敏且准确。人在看近处时,晶状体变凸,可确保物像在视网膜上成像。但人的眼睛有时会“偷懒”,看近处实际调节反应量往往小于实际调节刺激量,即调节滞后,这就会导致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久而久之,视网膜就会往后生长去找物象,最终导致眼轴拉长。因此,家长一定要定期给孩子检查晶状体的调节功能,避免调节滞后引起近视!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
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最有效,没有之一!
儿童每天需要在1万lux的光照下度过2个小时以上才能有效预防近视。注意,这里2小时才刚刚及格,能够降低近视的风险。
那么1万lux是什么概念呢?夏日正午在多云的天空下约为10万lux;戴着太阳镜或站在树荫下约为1万lux;在布满厚重云层的天空下约为5千lux;在光线充足的室内办公室或教室通常不超过500lux;在普通的起居室里人造光约为100lux。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做户外运动。哪怕阴天的白天,户外光照也会比室内强很多!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为什么户外活动能预防近视呢?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室外的光强度比室内高很多。太阳光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阻止眼轴增长。在室内活动时,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水平低,眼轴增长就会快。不管是否近视,眼轴增长都与光暴露量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儿童近视在冬天的增长速度比夏天要更快,可能与冬天日照时间短、阳光照度低有关。
那么,怎么保证户外能及格呢?
出门的距离较近,能步行、骑车的,尽量别开车;放学后,趁着天亮先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再写作业;尽量选择户外的体育锻炼。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每天在户外2~3小时,听起来有些难,但如果把时间做一下规划,其实根本不难!大量户外活动不但能够显著延缓近视进展,甚至有可能逆转近视。
三、两个近视预防、监控的指标
1.远视储备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称为“远视储备”。随着眼球发育,眼轴不断增长,眼睛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趋于正视,这个过程叫眼球的“正视化”。长期不良用眼行为,会引起眼球发育过快,快速消耗“远视储备”。因此,在“储备不足”或“刚好用完储备”时及时发现“近视苗头”非常重要。
2.眼轴长度
眼轴长度是指角膜正中到视神经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间的长度。它是判断近视进展的重要指标。测量眼轴就是给眼球量身高,如果眼球的身高长得过快,比同龄儿童长,就说明近视发展得快。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发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新生儿到3岁,眼轴增长速度最快,3年内增长总长度约为5mm。3~15岁,眼轴增长速度逐步减缓。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显示,6~11岁,特别是7~8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眼轴增幅最为明显(表2)。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做好眼轴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眼轴长度的异常变化,提前介入近视干预和管理,会使近视管理效果更好、获益更大。
表2 6~15岁儿童眼轴长度均值及增幅
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合理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
大家都知道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电子设备对眼睛不好,但这里有个误区!只要是近距离用眼,包括看书、画画、写字、玩乐高,都要控制时间,定时休息。保证做到30分钟近距离用眼,休息远眺10分钟。
2.避免不良用眼习惯
保证读写时有充足的照明,800~1200lux,光照均匀。夜晚读写要同时打开房屋顶灯和台灯。不要在走路、吃饭、卧床、车厢内、光线暗弱和太阳直射的情况下读写。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即“一拳、一尺、一寸”——胸口距离桌子一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握笔手指距离笔尖一寸。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定期检查视力
千万不要等孩子看不清黑板时才想起来去医院!每3个月或至少每半年要去医院检查一次。因为眼的屈光状态是由角膜曲率、眼轴、晶状体屈光力这三者共同决定的。其中,眼轴是决定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所以,检查的内容除了常规的视力外,还应做屈光检查、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以及其他眼底检查等。
4.保障睡眠和营养
小学生应确保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8小时。健康的作息能保证与近视相关的多巴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减缓近视的进展。多吃粗粮、鱼类、水果、深绿色和黄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食物。
5.电子设备的使用确实难以避免,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电子设备的屏幕越小,对眼睛的伤害越大。
(2)20-20-20护眼定律:每使用眼睛20分钟,离开,看至少20英尺(约合6米)远的地方至少20秒。
五、近视了怎么办?
如果发现了视力下降,怀疑是近视,应该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
睫状肌麻痹验光,排查眼病,明确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如果孩子真的发生近视了,除了要改善用眼习惯、加强户外活动外,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近视控制手段,如角膜塑形镜、离焦框架眼镜、离焦软镜,以及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如果采用以上光学策略或药物治疗6个月后,近视控制不理想,眼轴增长≥0.4毫米/年或近视度增加≥0.75D/年,可以选择联合近视控制方案,最大限度提高近视控制效力。
总之,近视的预防大于治疗!让我们做有远见的家长,避免或延缓孩子发生近视。希望通过家庭和全社会的努力,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守护孩子的明眸“视”界,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0273.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华医学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