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悲剧再次发生背后是心理救助的缺失!突发意外,在第一时间,对孩子家人的“倾听、关怀、支持”很重要

悲剧再次发生背后是心理救助的缺失!突发意外,在第一时间,对孩子家人的“倾听、关怀、支持”很重要

时间:2023-06-05 01:14:2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浙江都市快报 栏目:头条 阅读:156

前天,武汉小学生校园内被老师撞死事件中的学生妈妈坠楼不幸离世。这则新闻,令所有人震惊。

十天前,这位妈妈遭遇了失子之痛:

5月23日,武汉汉阳区弘桥小学月湖校区内,一年级学生谭某被老师驾车撞伤,后送医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5月25日,汉阳区教育局发布通报,向家长、社会表示诚恳的道歉,同时涉事教师刘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校长和副校长被免职。

新的悲剧发生在调查期间。这也让我们关注到突发事件中,涉及的当事人的心理救助问题。

“自杀行为是应激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

像“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中,比如地震、交通事故等,涉及到的当事人内心都会受到创伤。这是一种精神性创伤。

“受到创伤后,会产生一种应激反应,自杀行为是应激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国秋说,“孩子被撞意外去世,哪个妈妈会无动于衷?对她来说,是天塌下来的感觉。紧要关头,网暴是推手,把她从楼上推了下去”。

赵国秋说,像这样的意外发生后,社会各界要对受害者家庭更多理解、支持和同情,而不是指责。

创伤后应激障碍让人一夜白头

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像战争、严重事故、被强暴、被绑架等经历都会给人带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如果病期在3个月之内的,称为急性PTSD。

日常生活中,也发生过因遭遇痛苦一夜白头的例子。

去年6月14日晚上8点左右,杭州21个月大的女童,因为保姆没留意,拉着滑板车自己先走出了电梯,把女童留在电梯里,电梯后又上行到8楼,女童走出电梯后,爬到过道上的窗台,后坠楼不幸去世。

事情发生后,父亲一夜白头。这属于急性PTSD的反应。

有时候,PTSD症状一直会在创伤事件发生半年以上之后,才出现,被称为延迟性PTSD。

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时,有媒体记者采访回来后,过了半年以后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

“每个人记忆的缺口不一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婚姻家庭协会会长谢需说,“突发事件发生后,受到的精神创伤可能当时没有症状表现出来,但在看到这类场景时被触发了”。

PTSD症状主要有: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其他还有比如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受到创伤后,在患者的记忆中会闪现、闪回当时场景,反复不由自主地出现,回到现场,成年人有时还会出现错觉、幻觉。”谢需说。

此事件中,孩子遭遇意外后,妈妈再去学校,会“触景生情”,再次产生应激反应,感觉创伤性事件再次发生。

PTSD反应症状还有,随着时间,患者会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情和情境,回避和创伤的地点、人或事,会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还会出现过度警觉,惊恐等反应。另外,伴随着抑郁症状。

有时,PTSD带来的伤害有时候会伴随人一生。

一般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有的甚至达数十年之久,有的需要终生治疗。有统计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PTSD患者终生无法治愈,PTSD患者是正常人自杀的6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红鸣认为,即便孩子母亲没有当下出现应激症状,但也可能在之后会出现。

专家:社区需要及时介入

“意外发生后,家人会陷入自责、遗憾、愤怒等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谢需分析。

那么此事中,孩子发生意外去世后,除了家人之间的互助外,孩子的家人是不是需要心理干预呢?

张红鸣认为,当时,如果有社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能及时予以孩子母亲心理引导,可能不会发生悲剧,“哪怕什么也不说,就在她边上倾听,在生活的细节上帮助帮助她,帮她干干家务,去看看,对她都是一种抚慰。”

赵国秋也认为,意外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对孩子家人的“倾听、关怀、支持”很重要,等家长渡过这关,可以适时引入专业治疗,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意外发生后,家长的关注点往往不在自身,很难及时觉察自己出现问题,这也是需要社工、社会团体能及时尽早给予心理干预的原因。即便社区里的社工不懂心理学也没关系,主要还是起一个陪伴关怀支持的作用。

一般,单位员工家庭发生意外事件后,单位、工会组织会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劝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没有单位依靠,他们在家庭突然遭遇意外后,这方面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目前来说是缺乏的。

而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社会的缩影,是他们可以依靠的最基层组织。

像这类突发事件发生后,因为还在调查中,一些社区、组织一般觉得“不便”主动介入,社会上的志愿者团体对这类群体的关注也是缺乏的,更多时候,这个群体,只能靠家庭成员之间自助自救。

赵国秋认为,社区及时介入后,还可以及时发现“苗头”,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请专业医生介入治疗,可能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其他师生和家长也需要心理辅导

此事中,还有两个群体的心理问题,也一样需要值得关注:校园内的其他学生和老师。

谢需说,涉事学校的学生需要做一些干预培训和心理辅导,特别是目击的师生。对老师也需要做情感干预,因为网上的一些评论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等,也需要做心理辅导。

作为学校,还应该给所有学生家长做心理辅导,让他们不要陷入过度焦虑,各种担心孩子安全;在学生教育上,一方面要加强安全教育,一方面还要教育孩子要关爱身边所有人。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记者 杨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0587.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浙江都市快报,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