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生态之美,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点翠”

生态之美,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点翠”

时间:2023-06-10 01:14:1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栏目:头条 阅读:123

春夏之交,长江干流之上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美不胜收。花草树木,飞鸟游鱼,绿水青山宛如画卷,尽显生态之美。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廊”建设背后,贯穿着三峡人保护自然生态不变的追求。

水中精灵——

奔流江水,是“走廊”能量之源,也是千百年来各类水生族群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些水中精灵正被精心呵护,继续在熟悉的家园繁衍生活。

2019年,一场现场试验研究在乌东德水电站启动。在水下机器人、多普勒扫描以及回声检测仪等设备的帮助下,科研团队针对坝下鱼类分布及上溯集群情况开展试验研究。这场严谨的试验,是为了给世代居住在这片流域的鱼类找到最适合的集运鱼系统建设方案。

乌东德增殖放流活动 摄影:赵健

“左、右岸的尾水集鱼箱主要针对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等流水性鱼类设计,右岸固定集鱼站则可兼顾流水性鱼类以及鲿科、鳅科、鮡科等不同流速适应性的鱼类。”持续多年的研究论证和精心设计施工,才有了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建工环境保护部工程师孙干介绍的这套集运鱼系统,它们将帮助江里的鱼儿继续前行。

乌东德水电站集运鱼系统调试运行至今,累计集鱼6.3万余尾,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长薄鳅、细鳞裂腹鱼等主要过鱼对象均成功收集。监测结果表明,水中精灵们毫不吝惜蓬勃的生命力,尽情享受着这套集运鱼系统带来的便利。

溪洛渡大坝上游,金沙江水通过进水口前往机组,开始一场奇妙的能量转换。这个重要的关口,也藏着对水中“水温,是鱼类产卵的重要天然信号之一。”三峡建工环境保护部副主任于江介绍道。

监测表明,高坝大库电站水库蓄水后,坝前水库水温会出现分层现象,与天然河段同期相比,低温水下泄会一定程度地降低下游水温,影响鱼类产卵的信号。

“上游水库受太阳辐射较多等因素,使得水库表层温度高于底层,只要尽可能多地让表层水通过引水发电系统输送至下游,就能提高下游的温度。”于江回忆说,溪洛渡水电站因此开展了分层取水的研究和初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随着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分层取水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应用和优化。“进水口底板高程设置到多少、叠梁门层有多高、配置多少叠梁门运行启闭设备,这些都通过乌东德、白鹤滩水工模型试验得到了优化。”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进水口,分层取水的设施就布置在其中。 摄影:赵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每年这个时节,湖北省宜昌市都会迎来流域化中华鲟放流活动。

“走廊”之上,增殖放流活动持续开展,正在汇集更多力量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境内的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黑水河,三峡集团参与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修复示范项目——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第一阶段工程验收。也是从2019年起,三峡集团将增殖放流活动带到了黑水河。

黑水河水生生物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是裂腹鱼类和鳅科鱼类较为理想的栖息场所,开展鱼类增殖放流能增加河流鱼类资源,充分发挥黑水河流水生境对相关特有鱼类的保护作用。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让古老的江流焕发新的活力,这份活力,也将与生活在这里的水中精灵共享。

小鸟移民——

四月,东川、巧家一带又汇聚了大批摄影爱好者。

这里的春日阳光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已初具威力。但这并不影响摄影爱好者们的热情,他们不约而同将“长枪短炮”对准远处的树木,只为拍摄小憩于此的栗喉蜂虎。

栗喉蜂虎被誉为“中国最美候鸟”,是金沙江畔的老友,它们的毛散发出金属般的光泽,喉部呈栗红色,色彩艳丽,飞行姿态优美,极具观赏价值。

栗喉蜂虎 摄影:赵健

炎热的天气对摄影爱好者们是考验,但对栗喉蜂虎来说却是一种恩赐。金沙江畔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造就了适宜栗喉蜂虎繁殖的温度及地质条件。到了四月,它们便会结伴而来,在金沙江岸边陡峭的砂土质崖壁上安营扎寨、繁育后代。在此期间,东川、巧家常常能看见栗喉蜂虎翱翔的身影。

这种美丽的鸟儿,在202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同样是2021年,它们与白鹤滩水电站结下不解之缘。

时间倒退回两年前。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前夕,近10万移民搬离库区。移民新生活拉开序幕的同时,另一场搬迁行动也正如火如荼。

建设者们观测后发现,部分栗喉蜂虎的巢穴位于白鹤滩水电站水库淹没线之下。为此,三峡集团联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云南大学等单位组成工作团队,共同展开了一场针对栗喉蜂虎的“移民行动”。

受邀参与这场“移民行动”的云南大学副研究员柳江从2012年起就关注着金沙江流域栗喉蜂虎的栖息,三峡集团为了这种鸟类找上门来,让他觉得既意外又感动。

一边是在水电工程建设领域深耕数十年的企业,另一边是长期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专家学者,强强联手的组合很快有了解决方案,简单概括就是在淹没线上为它们建设新家。

淹没线上,几台挖掘机正在马不停蹄开展作业,它们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人工打造出大面积的栗喉蜂虎栖息地。工作团队经过走访调研,发现这里的环境因素十分符合栗喉蜂虎的喜好。

人工打造的栗喉蜂虎巢穴(资料图片)

搬离故居的栗喉蜂虎们只需向上游飞行约四公里,就会发现一处绝佳的地点——那里有着它们最喜欢的砂土质崖壁,一切都和原来的家一样。

2021年观测结果表明,栗喉蜂虎安全度过了当年的繁殖期,淹没线上的人工巢穴受到“住客”的青睐,大量栗喉蜂虎种群前来营巢,并在“新家”顺利完成繁殖和育雏过程。随后的2022年,栗喉蜂虎们也如期而至。

今年,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成后的第一个春天,东川和巧家等地的天空再次迎来栗喉蜂虎熟悉的身影。肆意飞翔的鸟儿尽情享受着“走廊”的美,续写与白鹤滩水电站奇妙的缘分。

绿色住客——

2021年植树节前,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营地上村梁子迎来一批新“住客”。建设者们三五成群,新奇地打量着一棵刚刚种下的大树。

上村梁子营地绿化形象 摄影:谢雷

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得知,这棵大树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关注,是因为它已有200岁高龄。它来自四川省宁南县库区淹没线以下,和它一起搬入的古树共40棵,树龄均在110岁到200岁之间。

淹没区古树移栽保护,是白鹤滩库底清理和陆生生态保护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据统计,宁南县水库淹没线以下有上百棵百岁以上树龄的古树。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在蓄水前得到了一套精准搬迁安置方案,按照该方案,其中40棵古树将在白鹤滩建设者营地“安家”。随着蓄水日期的临近,淹没区的古树们相继启程,开始全新的生活。

两年过去,离开原址的百岁老树已重绽枝芽,为金沙江河谷更添几分绿意。

移栽至白鹤滩建设者营地的古树 摄影:赵健

古树枝繁叶茂,“美丽白鹤滩”正展现英姿。截至目前,白鹤滩水电站枢纽区生态恢复面积已达到394.62万平方米。

“美丽白鹤滩”是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一个缩影。今天的“走廊”,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枢纽工程区内林草覆盖率较建设前得到提升。

位于乌东德库区的云南省武定县新民村,池杉、苍耳等耐旱又耐淹的“两栖”植物被种植在江边区域。

因为乌东德水库蓄水,这里的水位会发生频繁波动,不适合常规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较长周期才会有适应水位变化的植物长出。这样的区域被称为消落带,开展消落带修复,提前构建生态群落,是从三峡工程起就在进行的研究。

乌东德、白鹤滩库区的干热河谷气候,为消落带修复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包括池杉、桑树、狗牙根在内的多种植物凭借着强大的适应能力被挑选加入消落带修复试验,它们也不负众望,在受邀“入住”修复试验阶段后呈现良好的长势,正在接受养护和监测评估。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干热河谷消落带将被绿意覆盖,为走廊之美赋予新的内涵。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140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