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7位诺贝尔得主齐聚西湖边,聊得最多的居然是你我的工作能不能保得住

7位诺贝尔得主齐聚西湖边,聊得最多的居然是你我的工作能不能保得住

时间:2023-06-23 01:14:1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浙江都市快报 栏目:头条 阅读:161

为了寻找地球和月球表面突然出现一些奇异黑石的原因,人类派出一艘飞船前往木星。飞船上,一台管理飞行的高智商电脑出现故障,杀死了冬眠中的宇航员。只有一名幸存者在茫茫太空中,和电脑展开了决斗……

这是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里出现的场景。

电影中的画面会不会在现实中发生?人工智能会消灭还是创造更多的工作?虚拟世界能让人类更幸福吗?……

人工智能特别是ChatGPT的横空出世,给人类和行业带来巨大想象的同时,带来了一丝不安和惶恐,以至于3个月前,马克斯在内的1000多名硅谷科学家联名呼吁立即停止AI研究。

那么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看来,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是福音还是灾难?

近日,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及全球前沿学科领域开创者与带头人、企业界代表等,在杭州西湖边出席2023阿里巴巴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今年的会议主题是“寻找正在发生的未来”。

人类该不该停止让AI变得更聪明?

埃里克·马斯金是哈佛大学Adams全校级教授,2007年因“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而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同时,马斯金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欧洲经济学会院士以及英国国家学术院(British Academy)通讯院士,以及罗汉堂学术委员会成员。

埃里克·马斯金说,现在不少人担忧,当电脑有自己思维,可能出现想法与人类不完全一致的时候,会不会重现电影中的场景?

“AI和ChatGPT的横空出世,我们可以看到它是如何很大程度上威胁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中的一部分,在信息以及分析信息方面更是如此。”

因此,埃里克·马斯金建议,人工智能需要更多地进行规管。“绝大多数的规管在我看来,应该要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可以让计算机能够获取一方面的数据,而不是说可以用技术来获得想要的数据,毫无约束。”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也持类似观点。不过,他认为放缓整个AI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进步是一个大错。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是劳动经济学匹配理论奠基人,2010年与西北大学的戴尔·莫特森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戴蒙德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说:“现在的挑战并不是说要放缓这个进程,更多应该是要保证如何利用快的发展来形成好的应用,并且不断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去反哺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让AI来摧毁整个社会。”

所以他的建议是,当人工智能出现任何错误或者朝着错误的方向行进的时候,人类需要及时予以纠正,与此同时,公众应该要更多地参与进来。

“AI之父”曾预测放射科医生将被机器取代

科学家们对2万多个职业做了研究调查

被称为“深度学习三巨头之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Geoff Hinton)曾在2016年预测,机器学习已经做得非常好,未来机器可能比放射科医生做得更好。

对此,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数字经济实验室主任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通过大量研究证明:放射科医生并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他曾经在卡内基梅隆大学,通过对18000多个特定职业和950多项的职业,按任务重要性技术进行加权,按五级进行评分,去评判究竟人工智能或者机器学习是否能够完全取代这部分工作。比如是不是能够很好读取医学医疗资料和图片,是不是能够取代这些烘焙师做杯子蛋糕。

最后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放射科医生读取和解释图像这方面,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并没有比医生做得更好。

“通常病人会做一些检查,或者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需要相关的镇静。在这些方面,放射科医生的确有自己的专长,而很多这样的工作是机器学习暂时做不到的。”埃里克·布林约尔松说,机器学习确实有非常出色的技术能力,但是人类自身也有不可或缺的能力。

有的工作在消失

但又诞生了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虽然机器没有取代放射科医生,但是埃里克·布林约尔松也不得不承认,随着技术不断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个人会受到影响。

“大概60%美国的劳动力,如果只是做相应的趋势或者信息相关的工作会受到影响,在中国和欧洲类似的情况也会出现,大部分劳动力人工会受到机器的影响。”

蓝色柱状图所示,人工智能在一些工种已经达到完成100%任务中90%的成绩。

不过,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提出了较为积极的观点。他说,十年之前发表的论文,当时的结论是说,未来有47%的工作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不过十年之后发现,实际上人工智能发展反而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

因为历史经验表明,新的技术和设备取代千千万万的行业,甚至让千千万万人失业的同时,新的产业应运而生。这其实是劳动力重新匹配的过程。

那么哪一些人最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

埃里克·马斯金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在金字塔尖的1%人群肯定会受益于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在底层的1%人群一定会受到相应最大冲击,两端20%的人群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还有一些没有技能的工作和工种,可能需要不断进行技能的重新培训和重塑,否则他们可能在未来将毫无用武之地。”

埃里克·布林约尔松还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后发现,越来越多行业正在得到人工智能的反哺和支持。

他所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做的这个实验,将一家500强软件公司的5000名客户服务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被允许使用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工具(基于大量成功的客户服务对话训练),另一组则没有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测试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一年内对公司生产力的影响。

结果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工具的帮助下,公司“最不熟练”的新手职工能够将其完成工作的速度提高35%。新员工在得到人工智能工具的帮助后,其工作能力也比那些没有使用该工具的新员工得到更快提升。

最后两组的实验发现,使用人工智能的那组工作效率比没有使用该工具的职工平均高出14%。技术“最不熟练”的职工获利最多。

埃里克·布林约尔松说,人工智能对群体的影响并不是均等的。从目前来看,低工资的工人受到影响比较大。高工资和高薪水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曾体验过钉钉的2011年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说,钉钉这类数字化工具,将是企业和员工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升生产力的关键。

现年82岁的托马斯·萨金特教授曾在2011年,与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教授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托马斯·萨金特是一位特别可爱的老爷爷。2018年,橙柿互动记者专访他时说,身体发达,也要大脑发达,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当时76岁的托马斯·萨金特每天坚持在健身房里健身、举杠铃,然后看数据,学物理和数学。

而他99岁的父亲是个老顽童,有两个平板电脑和一台电脑,每天都在玩电脑,“一天到晚开着。”

张勇:人类肯定能找到与人工智能、机器和谐相处的模式

“人工智能会消灭还是创造更多的工作?”“虚拟世界能让人类更幸福吗?”“数字技术会让全球更割裂还是更融合?”……

在昨天的“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环节,刚刚发布全员信,宣布从9月10日起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专注阿里云未来的发展的张勇,以及三位诺奖得主饶有兴致地聊起了人工智能。

张勇认为,人工智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全新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甚至出现一些现在完全无法想象的新岗位、新行业。就像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初,再有想象力的人也无法准确描绘出如今的图景。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张勇的看法是:“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但是我相信,人类比机器拥有更多的智慧,肯定能找到与人工智能、与机器和谐相处的模式。”

罗汉堂发布“未来十问”

年度罗汉堂联合全球顶级大脑发布的“关乎未来的十大问题”。

“数字时代,企业规模会变小还是变大?”这既是一个经济学命题,也是一个未来社会形态的命题;“隐私保护,是阻碍还是促进了数据流动?”有一些违反直觉但发人深思……可以说,这十大问题,既是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有学术味,也有公共性。

在2001年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看来,人类历史已经证明,技术的进步不会减少工作岗位的数量,反而可能会缩短工作时长,“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期趋势”。

对于虚拟世界是否能让人更幸福,2016年诺奖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öm)认为,这更多取决于人们能否与社区、家庭和朋友更深的联结,而非出于金钱等因素。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认为,共同的“语言”带来链接。数字技术使用的是中文、英语之外的另一种世界性语言,这种全球共享的语言分享着共同的价值观,如果善加使用,将会让世界更融合。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记者 沈积慧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329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浙江都市快报,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