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鱼片蘸芥末能“杀虫”?多看绿色能保护视力?6月科学流言榜来了→
时间:2023-07-04 01:14:2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学辟谣 栏目:头条 阅读:1067
1.婴儿发烧可以用捂汗的方式来帮助退烧。
流言内容:宝宝要是发烧了,就多穿点,捂得严严实实,捂出一身大汗就好了。
真相解读:该做法完全错误。添衣捂汗并不能帮助婴儿退烧,反而会加重病症。
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主要依靠皮肤散热。捂太多,无法经皮肤散热,体温可能会越来越高,甚至会高达40℃以上,部分还可能发生捂热综合征,存在致命风险。
孩子发热时,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注意适当减少衣物,以孩子舒适为宜。另外,要尽早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医。
来源:科普中国
2.身上的痣要切掉,因为痣是黑色素瘤的前身,迟早会恶变。
流言内容:黑色素瘤是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大多都起源于皮肤上的痣,因此身上有痣的都应该尽早切掉,以除后患。
真相解读:该说法不正确。大部分痣是皮肤对日晒的一种反应,它们发展为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极小。
痣一般是无害的,但也要注意终身定期(每月)观察其是否短时间内突然长大,形状不规则,边缘不规则,颜色较前明显改变等。另外,有些痣要引起重视,因为它们存在发展为黑色素瘤的风险,例如:先天性巨痣、发育异常痣、多发痣(超过50个)、四肢末端的痣以及消化道、生殖泌尿道的痣或色素沉着、长期暴露于日光下的痣等。
如果怀疑身上的痣有癌变风险,建议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来源:腾讯较真
3.亲属之间输血更安全。
流言内容: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常会看到“为了救子女,父母撸起袖子抢着献血”的桥段,于是不少人认为亲属之间可以输血,并且更安全。
真相解读:事实并非如此,直系亲属间输血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这种免疫反应疾病死亡率很高。
人体内一般都有免疫机制,当父母的血液进入子女体内循环时,会反过来抑制子女自身的淋巴细胞而进行免疫性攻击,从而造成受血者广泛性的组织和器官损害,导致出现致命的红皮病、皮下出血等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骨髓衰竭。
血缘关系越近,TA-GVHD发病率越高。为避免这一疾病,要杜绝亲属间输血。
来源:科学辟谣
4.吃生鱼片时蘸芥末就能杀死寄生虫。
流言内容:生鱼片里面的寄生虫并不可怕,只要在吃之前蘸点芥末就可以将它们消灭干净了。
真相解读:该做法用处不大,纯属自欺欺人。
芥末味源自一种叫异硫氰酸酯的化学物质,异硫氰酸酯有杀菌的功效,也确实可以杀死部分细菌、寄生虫,但要通过芥末杀死细菌、寄生虫需要满足两点:第一是时间,无论是杀灭细菌还是杀灭寄生虫,都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轻轻蘸一下,完全达不到要求。
第二点是需要把寄生虫从鱼片中找出来,再泡进芥末里,不然躲在鱼肉深处的寄生虫根本接触不到芥末,这自然也就消灭不了寄生虫了。
综上所述,蘸芥末并不能有效杀死生鱼片中的细菌和寄生虫,但可能会让你在吃的时候感觉味道更好些。
来源:科学辟谣
5.多看绿色可以保护视力。
流言内容:把手机的屏保、电脑的屏保全部改成绿色,因为绿色能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
真相解读:这是个误会,严格意义来说看绿色和保护视力没有什么关系。
对眼疲劳影响最大的是看屏幕的距离和时间长短,即便是把屏幕设置成了绿色,看的时间过长,眼睛还是会干涩、疲劳。绿色光线比较柔和,相对刺激较小,同时绿色能够让人感到舒服与平静,所以大家会觉得绿色屏幕看起来会更舒服,但它对保护眼睛的帮助较为有限,特别是当近距离视物时。
“多看看绿色对眼睛有好处”通常是指多看看远处草地、树木之类的景物,让眼睛放松,从而缓解视疲劳。
来源:科学辟谣
6.先吃水果再吃饭更有利于营养吸收。
流言内容:先吃饭再吃水果,水果都被正餐挡在上面了,不能直接被消化,但是水果本身比正餐更容易腐烂变质,等轮到水果消化的时候,营养都流失变质了,剩下的都是糟粕,所以要先吃水果再吃饭。
真相解读:该说法不可信,无论是餐前还是餐后吃水果,都不会影响营养的消化吸收。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是少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微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与吃正餐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所以,无论是“饭前水果论”还是“饭后水果论”都是不科学的,大家根据个人情况和习惯来选择顺序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胃容量都有限,不要只贪吃或多吃一类食物,导致吃不下其他食物,更不要暴饮暴食。
来源:科学辟谣
关于科学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支持平台:腾讯较真、微博辟谣、头条健康、百度知道、头条辟谣、抖音、老爸评测、网易健康
评审专家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宋 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副研究员
陈 锐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心理研究所 教师
陈胜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
高 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副研究员
唐 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5036.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学辟谣,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